阎海军:乡村手艺中的乡土中国

阎海军:乡村手艺中的乡土中国

三年前,一本质朴的书在没有过多宣传的情况下,悄悄登上许多好书排行榜,那本书就是《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作者阎海军说,希望《崖边报告》能让更多人关注并解决乡土问题。三年过去了,他的思考和书写有什么变化吗?这三年他再磨一“剑”,采访200多位艺人,萃取25种民间手艺,讲述他们如何守护乡村最后的文化华彩,这本书叫做《陇中手艺》。

乡村发现写作或可走出当下文学困境

狭义的陇中只含定西全境。广义的陇中大致在洮河、黄河以东,关山往西,六盘山向南,渭河之北。这一区域均属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间,潜藏着无数的村庄,孕育着无数的生民。草原游牧文明与黄土高原农耕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由于严酷的自然环境,这里文化变迁的步伐显得相对迟缓,以至于有许多民间习俗保留得相对完整,富有温情和力量。

阎海军在陇中长大,在手艺人中长大,他调查记录了草编、绣花、剪纸、石匠、铁匠、捏兽、砖雕、皮影等25种民间手艺以及手艺人的故事。这些手艺都是陇中乡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内容,有的关涉生活旨趣、有的关涉生命仪式……他用《陇中手艺》这本书向渐行渐远的中国农业社会致敬。

作家高群书高度评价了这本书,他说:“我们的当代文学正在面临危机,文学正越来越被边缘化。向大地汲取力量吧,向生活本身求救吧!也许,目前正在兴起的历史钩沉写作,乡村发现写作,会是带领我们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

筛选的唯一标准就是群众性

阎海军说:“在陇中地域,贫瘠导致人们对物质有着透彻心骨的珍视,并逐渐形成了深刻的恋物意识。匠人用不断重复和练习培养的技艺创造物质、改造物质,自然是最受欢迎的人。以质优价廉为核心追求,陇中匠人传承的民艺满足了农民的生存需要和内心精神寄托,其意义既是文化的,也是文明的。”

因而,这是一本独特的书,它是一本献给追求质量至上的农民的书。这些手艺有的获得了政府“非遗”保护,有的正在濒临灭失。那么,什么样的手艺才会被阎海军选中记录呢?“筛选的唯一标准,就是群众性:匠艺掌握者的群众性、匠艺服务对象的群众性。”他解释道:“本书不是行业代表的评比单、不是非遗保护的汇报稿,不是职业人的赞歌,也不是手艺的挽歌,只是对陇中群众物质文化的真实记录。”

也就是说,列入这本书的手艺,不是陇中最精彩的,但绝对是最有群众基础、最有实用价值的。入选的人物,有的是阎海军多方打听得来的大匠人,也有的是机缘巧合随意相遇的民艺传承者。

在阎海军看来,乡间手艺人不是单纯做好作品就可以了。很关键的一点,手艺人除了要有手艺匠心,还要有职业匠心。“关于职业匠心,我将其概括为:为了保持手艺职业正常运转,而建立事关产品经营和社会交往的社会关系的能力。”

陇中手艺的基本经营形式是走艺,属于流动作业。走乡串户、踩千家门,应对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手艺人的底线是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为人处世和善、得体。因而更多时候,手艺人的社会声望比技艺本身更重要。(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孙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