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故事——程頤教皇帝

本期儒家故事的主要人物為【程頤】

儒家故事——程頤教皇帝

程頤

程頤(1033年-1107年),漢族,字正叔,祖籍河南府伊川縣(今嵩縣田湖鎮程村)人,1033年出生於湖北黃陂(今紅安縣二程鎮),世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為程顥之胞弟。歷官汝州團練推官、西京國子監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書省校書郎,授崇政殿說書。程頤與其兄程顥同學於周敦頤,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世稱“二程”。他的學說以“窮理”為主,認為“天下之物皆能窮,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主張“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的修養方法,目的在於“去人慾,存天理”,認為“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宣揚“氣稟”說。其著作有《周易程氏傳》《遺書》《易傳》《經說》,被後人輯錄為《程頤文集》。明代後期與程顥合編為《二程全書》,有中華書局校點本《二程集》。

儒家故事

程頤教皇帝

儒家故事——程頤教皇帝

唐朝以後,皇帝必須終身接受儒家學說的教育,但皇帝們能自動自覺認真學習的很少,多數只是任命幾位博學先生作講官,隔幾天講上一段經典文章,左耳進右耳出,應付了事。那些講官們在皇帝面前,不是心裡害怕,前說後忘;就是討皇帝歡心,求這要那,也很少有真正盡到傳道解惑的責任。到北宋中期,出了一個大儒程頤,把給皇帝上課的風氣作了一番認真的整改。

程頤是河南(今洛陽)人,與兄長程顥同是宋代儒學發展史上劃時代的大學者,後人尊稱他們為“二程先生”。宋哲宗登位後,司馬光在朝執政,把程頤推薦給皇帝,皇帝任命他為崇政殿說書,就是專為皇帝講解儒家經典的私人教師。

儒家故事——程頤教皇帝

程頤上任後,第一道奏章就對哲宗皇帝學習上的懶惰提出了批評,說:“陛下假使在一天之中,與賢士大夫接觸多,與太監宮女們接觸少,精神氣質自然會向好的方向變化。而如今,僅僅每兩天上課一次,每課只講經書上的幾句話,實在太少了。再有從四月到中秋,以避路為理由停課,不見先生,不翻書角,臣以為有違古代君子兢兢業業的美德。”

哲宗皇帝接受意見,學習勤快了許多。

不久,程頤就對於講課的方式和環境又一次上疏說:“大宋開國以來,給皇帝講課都在大殿上,講官們坐著講;現在講課在小閣中,講官們站著講,收不到好的效果。請按祖制,換到大殿上,由講官們坐著講課。”

給事中顧臨反對說:“不可以,講官怎可以在皇帝面前坐著說話呢,豈不是亂了君臣之間的規矩了嗎?”

程頤反駁說:“顧臨看上去為的是尊重皇帝,實際上對怎樣才算尊重皇帝的道理一點也不懂。”

哲宗皇帝又接受了他的意見。

儒家故事——程頤教皇帝

程頤每次講課前,備課都非常認真。他總是隔夜裡先獨自一個人靜坐,除去心中一切雜念私事。然後,反覆研究要講的課文,務必提煉出其中的精神實質,深思熟慮講課時要說的每一句話,怎樣才能引起皇帝心靈的共鳴,啟發他的良知,振奮他的熱情,點通他的覺悟。因此,皇帝對他講的每一課,都覺得津津有味。

有次程顧特意向皇帝進講《論語》中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一段,把字、句的意思講完,皇帝問:“這是老百姓中窮苦讀書人的事,先生向我講它,為的是什麼?”

程頤答道,“一個窮苦讀書人。住在窮巷深處的草屋裡,學到了仁義的大道理,把窮苦低賤都忘了。一個君主,地位崇高,供養豐厚,假使不好學習,不懂仁義的道理,只怕他的心思不知會被榮華富貴移到哪裡去,還談得上治國平天下的大事業嗎?”皇帝和殿上的從臣聽了,都十分佩服。

程頤平日裡為人認真,對門弟子講授學問的時候更是嚴肅,就是向皇帝講課,也是這樣。有人勸他說:“雖說你是先生,師道尊嚴,但皇帝可不比一般的門弟子,你看人家文太師,地位那樣高,幫助皇上處理國家大事,都是整天站著,和顏悅色,低聲下氣地回答皇上的問話。你小小一個講官,哪可那樣呢?”

程頤答道:“文太師是大臣,負責幫助皇帝治國,不能不恭敬;我是講官,負責輔導皇帝明道,我這個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聖人的大道要從我的口裡傳出來,不能不嚴肅啊!”

程頤因此被當時人們認為是嚴師、良師的典範。

好了,奇點書院本期的儒家小故事到這就講完了,您有什麼收穫和感想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一起分享哦,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個小故事吧。

熱門儒家故事

奇點書院在於提供知識分享和讀書、學習交流的平臺,每週分享讀書感悟、體會心得,每週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分享,每天都能遇見新的自己!期待分享下一本好書的心路感悟吧!

除了讀好書,我們還會有不定期的小故事、小知識、小新聞、小感悟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哦。也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把你們的故事和感悟發來在這個知識社群裡跟大家一起分享哦!

奇點書院將為大家提供更為豐富的內容,大家多多支持小編喲。

有意一起加入我們的小夥伴可以留言聯繫小編或者投稿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