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届受助学子尹顺意|感恩路上当社工 回报社会做公益

第4届受助学子尹顺意|感恩路上当社工 回报社会做公益

第4届受助学子尹顺意|感恩路上当社工 回报社会做公益

尹顺意,是2010年第四届“武陵都市报助我上大学”受助学生,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与城市管理学院合办应用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目前在黔江区民政局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处工作,黔江顺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

第4届受助学子尹顺意|感恩路上当社工 回报社会做公益

公益在路上 从来没有停止

2010年,尹顺意在黔江民族中学毕业。考上大学,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消息,可是天不如人愿,就在这时候,父亲查出了肝癌。这个消息对这个原本已经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正在失望之时,他突然在《武陵都市报》看到了“武陵都市报助我上大学”活动,抱着试试的心态,将自己的资料交给了武陵都市报社,没想到居然成功了。当年,他获得了4000元的助学金。

得到资助后,武陵都市报社的老师说:“希望你们能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爱。”

这几句话,一直伴随着尹顺意的成长。上大学后,他参加了学校绿叶义工协会,从大一到大三,共组织参加公益志愿服务100余次。他也从协会的一个小干事成长为协会的会长。

尹顺意说,当年协会的成员从原来的50人扩展到300人,最多的时候成员达到1000多人。他多次参加学校的公益义卖,将所得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老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尹顺意告诉记者,他在读大学时,曾帮助彭水县一个名叫“小春花”的孤儿上学,帮助患尿毒症的大学同学,参与过艾滋防治的宣传工作,前往敬老院做志愿服务工作,到乡下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等公益活动,也曾先后参过加清华大学、社科院、南窗中国等调研实践项目。

尹顺意介绍,他一直在关注“圆我读书梦”公益活动,去年在助学活动中,他捐了500元,今年又捐了500元。“我捐款的主要目的是因为感恩,虽然钱不多,这也是我的一份心意,同时也是为了去帮助更多的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将这份爱传承下去。”尹顺意说。

一路奔波 只为爱心传递

2013年作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尹顺意被推荐到重庆市民政局,安排在办公室做文秘工作,一直工作到2014年。期间,他发现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早已偏离了心中的方向。

之后,他选择放弃在主城的文秘工作,回到了黔江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所,成为一名婚姻家庭社工,为那些离婚的人提供服务,进行调和、调解以及法律咨询,同时还帮助弱势群体提供维权服务。

尹顺意告诉记者,现在每个月基本上要调解20到30件离婚纠纷。工作3年以来,调处离婚案件500例以上。2015年,尹顺意还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工作服务团队——黔江区顺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第4届受助学子尹顺意|感恩路上当社工 回报社会做公益

尹顺意说,服务中心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三留”人群(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目前团队有15个人,一共设立了6个工作点,分别在黔江三台山、册山、青杠以及酉阳等地。暑假期间,为留守儿童办暑假班,为他们辅导功课,指导学习。

在关爱老人方面,常给留守老人办生日会,举办一些知识性的活动,让老人不再孤单。给留守妇女做思想工作,关于婚姻家庭以及精神上的关爱,同时在妇女节和母亲节时为她们举办一些集体活动。三年以来,为“三留守”家庭做了300多件事情。

今年6月,他和他的团队,受重庆市民政局委派,去支援酉阳的社会工作,并在酉阳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年来,他们帮助一个村的25名贫困留守以及失亲的儿童解决学业问题,为119个学生辅导学习。

由于业绩突出,2016年,尹顺意被评为“重庆市2016年度突出贡献人才”,这份荣誉在全重庆市只有10个人,而在渝东南地区只有他一个。

未来路上 帮助更多的人

对于未来的规划,尹顺意告诉记者,他会将社会工作普及到黔江的各个地方,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工作,同时也想把这个职业更加的专业化、职业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工作,同时也去帮助更多的人。

尹顺意说,他想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社会工作这个行业中来,去传递更多的爱心。目前,黔江公益组织的力量比较分散,很多的资源都浪费了,他还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黔江现有的志愿者资源整合起来,让这些爱心资源都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不浪费资源,也不浪费志愿者的这份爱心,这是他近段时间所思考的中心议题。尹顺意说,他最想给受资助学生说的是,要继续传递这份爱心,让大爱之花精彩绽放。

记者:刘良玉、廖振宇(实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