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屆受助學子尹順意|感恩路上當社工 回報社會做公益

第4届受助学子尹顺意|感恩路上当社工 回报社会做公益

第4届受助学子尹顺意|感恩路上当社工 回报社会做公益

尹順意,是2010年第四屆“武陵都市報助我上大學”受助學生,畢業於重慶科技學院與城市管理學院合辦應用社會工作本科專業。目前在黔江區民政局婚姻家庭糾紛調解處工作,黔江順意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

第4届受助学子尹顺意|感恩路上当社工 回报社会做公益

公益在路上 從來沒有停止

2010年,尹順意在黔江民族中學畢業。考上大學,對他來說無疑是個很好的消息,可是天不如人願,就在這時候,父親查出了肝癌。這個消息對這個原本已經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正在失望之時,他突然在《武陵都市報》看到了“武陵都市報助我上大學”活動,抱著試試的心態,將自己的資料交給了武陵都市報社,沒想到居然成功了。當年,他獲得了4000元的助學金。

得到資助後,武陵都市報社的老師說:“希望你們能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份愛。”

這幾句話,一直伴隨著尹順意的成長。上大學後,他參加了學校綠葉義工協會,從大一到大三,共組織參加公益志願服務100餘次。他也從協會的一個小幹事成長為協會的會長。

尹順意說,當年協會的成員從原來的50人擴展到300人,最多的時候成員達到1000多人。他多次參加學校的公益義賣,將所得的錢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老人,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們。

尹順意告訴記者,他在讀大學時,曾幫助彭水縣一個名叫“小春花”的孤兒上學,幫助患尿毒症的大學同學,參與過艾滋防治的宣傳工作,前往敬老院做志願服務工作,到鄉下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等公益活動,也曾先後參過加清華大學、社科院、南窗中國等調研實踐項目。

尹順意介紹,他一直在關注“圓我讀書夢”公益活動,去年在助學活動中,他捐了500元,今年又捐了500元。“我捐款的主要目的是因為感恩,雖然錢不多,這也是我的一份心意,同時也是為了去幫助更多的人,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將這份愛傳承下去。”尹順意說。

一路奔波 只為愛心傳遞

2013年作為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尹順意被推薦到重慶市民政局,安排在辦公室做文秘工作,一直工作到2014年。期間,他發現每天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日復一日重複的工作讓他開始懷疑自己,當初選擇這個專業的初衷早已偏離了心中的方向。

之後,他選擇放棄在主城的文秘工作,回到了黔江區民政局婚姻登記所,成為一名婚姻家庭社工,為那些離婚的人提供服務,進行調和、調解以及法律諮詢,同時還幫助弱勢群體提供維權服務。

尹順意告訴記者,現在每個月基本上要調解20到30件離婚糾紛。工作3年以來,調處離婚案件500例以上。2015年,尹順意還建立了自己的社會工作服務團隊——黔江區順意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第4届受助学子尹顺意|感恩路上当社工 回报社会做公益

尹順意說,服務中心重點關注的對象是“三留”人群(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目前團隊有15個人,一共設立了6個工作點,分別在黔江三臺山、冊山、青槓以及酉陽等地。暑假期間,為留守兒童辦暑假班,為他們輔導功課,指導學習。

在關愛老人方面,常給留守老人辦生日會,舉辦一些知識性的活動,讓老人不再孤單。給留守婦女做思想工作,關於婚姻家庭以及精神上的關愛,同時在婦女節和母親節時為她們舉辦一些集體活動。三年以來,為“三留守”家庭做了300多件事情。

今年6月,他和他的團隊,受重慶市民政局委派,去支援酉陽的社會工作,並在酉陽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近年來,他們幫助一個村的25名貧困留守以及失親的兒童解決學業問題,為119個學生輔導學習。

由於業績突出,2016年,尹順意被評為“重慶市2016年度突出貢獻人才”,這份榮譽在全重慶市只有10個人,而在渝東南地區只有他一個。

未來路上 幫助更多的人

對於未來的規劃,尹順意告訴記者,他會將社會工作普及到黔江的各個地方,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工作,同時也想把這個職業更加的專業化、職業化,讓更多的人瞭解這個工作,同時也去幫助更多的人。

尹順意說,他想通過自己的行動,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社會工作這個行業中來,去傳遞更多的愛心。目前,黔江公益組織的力量比較分散,很多的資源都浪費了,他還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將黔江現有的志願者資源整合起來,讓這些愛心資源都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不浪費資源,也不浪費志願者的這份愛心,這是他近段時間所思考的中心議題。尹順意說,他最想給受資助學生說的是,要繼續傳遞這份愛心,讓大愛之花精彩綻放。

記者:劉良玉、廖振宇(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