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大学生深入小岗村体验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

中航大学生深入小岗村体验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

本网讯 (通讯员 宋华宁 金梦 摄影 赵紫琪 )近日,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踏寻改革足迹”暑期实践队深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探寻小岗村的独特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以其敢为人先的魄力在中国改革道路上树起丰碑。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走访小岗村改革的亲身体验者,深入感受四十年来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探寻小岗村,实践队员从一片醒目而刻骨的红色开始。十八枚鲜红的手印昭示着刻骨铭心的生死时刻。从当年“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队到现如今的“拿着红本分红利”,小岗村向世人证明了其选择的正确性,也向实践队员揭示了“顺应民心,敢为人先”的重要性。“两任村官,六载离家,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乡亲,对不住家里亲人。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了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指,颗颗都是他的碑文。”这是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对上任小岗村第一党支部书记沈浩的评价,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勤奋务实,无私奉献,为小岗村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每一场伟大改革,都由血泪凝成,用一人青春和意志,来换一个时代的变革。

参观完纪念馆后,实践队还通过问卷调查及采访活动,倾听对于小岗精神最朴实的解答,最真实的发声。当时大包干的带头人之一严金昌老人,作为时代的见证者,他向实践队员们娓娓道来:“以前的村民吃的是糠菜,睡的是茅草盖的土屋,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村民早就不用担心温饱,也住上了小洋楼,现在都在想怎么样生活更舒适,感谢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促成了这一切的形成。”对普通人民来说,物质的富裕,生活的便利,就是幸福的保障。

实践队成员陈卫感慨:“一个农村的致富,离不开顺应时代的经济制度,更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导人的积极引导,敏锐的抓住时代特点,改革改在刀刃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大包干’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实践队成员刘雁飞也坦言:“我从这次的实践活动中受益匪浅,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见识到了当年红色曙光的亮起以及伟大精神的传承。顶住压力,不怕失败,改革有风险,但基于现实、慎重考虑后的改革,会给社会带来新的光彩。”

“我们为小岗的发展叹为观止,也会为沈浩带来的贡献为之感动,”实践队成员吴谦在实践心得中这样写着,“我们要谨记严学昌老人的嘱托,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发光发热。不畏改变,敢为天下先。多考多得的思想也持续到现在,对我们现在一些组织结构也有指导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