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研觀察|大灣區會議解讀①:聚焦「五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2018年8月15日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傳遞出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對於全面深入瞭解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趨勢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著力點,具有重要意義。基於此,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將就粵港澳大灣區新定位、空間佈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新經濟發展、統籌協調機制、港澳居民便利化措施等主題進行解讀,相關文章陸續刊出,敬請垂注。

綜研觀察|大灣區會議解讀①:聚焦“五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謝來風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經濟社會研究中心

在2018年8月15日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成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較之以往的表述,不僅強調“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更強調“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應該視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目標。

如果“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是對標國際一流灣區,那麼“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則是基於國家發展戰略的客觀需求。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判斷,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的目標與國家發展趨勢同頻共振,是國家順利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引領。

有關“高質量發展”的解讀雖各有不同,但基本共識已經形成:第一,高質量發展一定是以人為本的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是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缺乏社會和諧與進步的發展,一定不是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既包括粵港澳三地社會的和諧,也包括粵港澳之間社會的和諧。第二,高質量發展一定是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原則和目標。“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建設生態環境優美、生活服務完善、公共交通便利、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灣區。

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是經濟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很大程度上是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過程。粵港澳大灣區也不例外,經濟發展是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所在。與國際一流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質量差異較大,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面臨諸多挑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從支撐力、創新力、驅動力、集聚力和輻射力等五個方面入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進而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1、鞏固支撐力

居民創富能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從規模和體量上看,粵港澳大灣區GDP有望在2020年達到2萬億美元(佔全國比例14%左右),在2025年成為GDP總量世界第一的灣區。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11市人口總量達到6956萬,其中廣州、深圳兩市新增常住人口合計超過100萬,珠海、佛山、東莞等城市也保持良好的人口增長態勢。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進入穩定發展狀態後的常住人口應在8000萬左右,而實際的活動人口將達到1.2億-1.4億(2050年)。

從人均GDP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一流灣區差距較大。以科技創新為代表的舊金山灣區、以金融和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紐約灣區,人均GDP高達10.5萬美元和8.33萬美元,傲視全球。而高端製造產業、港口工業依舊發達的東京灣區,其人均GDP也達到5.26萬美元,足以表明國際一流灣區裡面居民個體對經濟的貢獻程度、個人創造的價值都很高。人均GDP水平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也是灣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代表灣區居民創造價值的能力、個人素質水平及可持續發展的潛力。粵港澳大灣區必須大力提升灣區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技術能力、創新能力、國際視野等,至少實現人均GDP超過5萬美元(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的人均GDP為2.2萬美元),以支撐大灣區經濟發展。

2、強化創新力

創新是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參與全球競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從R&D投入、PCT量和高校、科研機構、最具創新公司、獨角獸公司等全球創新要素資源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同時也有超常規提升創新能力與水平的要素資源和歷史機遇。港澳的特殊優勢,有利於吸引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央創新要素資源進入港澳的力度將會加大,港澳在科創領域的特殊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將構建區域創新生態系統,聯通全球創新網絡。一方面公共部門和企業要加大R&D投入,建立產學研體系,提高PCT量級;另一方面將打通港澳與內地的科研要素資源,利用港澳優勢吸引全球科創資源集聚。

3、優化驅動力

服務業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國際一流灣區均以服務業為主導產業,佔比高於80%,紐約灣區更是接近90%,驅動其他產業高端發展。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11市第三產業佔比64.45%,即使是港澳穗深四個“核心城市”的第三產業平均比重也只有74%。大灣區內地其他城市第三產業發展向高端化發展的道路更遠更艱鉅。優化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結構,並非所有城市都向服務業發展,而是在城市合理分工協作的基礎上,打通灣區產業鏈,實現生產和服務要素的一體化。其中的關鍵是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競爭力,發揮區域和全球影響力。同時也要促進深圳金融在灣區的協同發展,共同形成對灣區經濟的持續驅動力。

4、提高集聚力

要素資源聚集能力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國際一流灣區通常是企業總部的集聚地,能夠滿足總部在服務、人力、管理等方面的需要。灣區同時也是各種國際組織和機構集聚的地方,具有全球資源調配的優勢;大量的國際性會議也基本選擇在灣區舉行,可以擴大國際影響力。粵港澳大灣區中的香港、澳門和廣州三個城市在集聚力方面表現出一定的競爭力,但大灣區總體的優質資源還不夠多、吸引力有待提升。未來在灣區一體化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發揮香港、澳門的國際化優勢,在法律、制度、政策等方面持續改善,擴大對全球優質資源的吸引力,並與深圳、珠海、東莞等城市共同打造優良的灣區商業環境,吸引全球優質資源集聚。

5、擴大輻射力

較強的輻射帶動能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結果。國際一流灣區通過發揮自身樞紐效應,推動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在區域和全球的流動,形成強大的外向交流、高效連接和外溢功能及對全球資源的配置能力。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在機場、港口等領域展現出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未來需要強化灣區內各機場、港口的協同效應,避免惡性競爭和資源浪費,對標全球,提升流通效率,形成對外發展的強大合力,擴大在全球的輻射帶動動力。

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典範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內地與香港、港澳保持良好溝通與協調,在制度上進行創新、在行動上保持同步,共同努力、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下篇預告: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綜研觀察|大灣區會議解讀①:聚焦“五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