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研观察|大湾区会议解读①:聚焦“五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2018年8月15日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传递出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全面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趋势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将就粤港澳大湾区新定位、空间布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港澳居民便利化措施等主题进行解读,相关文章陆续刊出,敬请垂注。

综研观察|大湾区会议解读①:聚焦“五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谢来风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

在2018年8月15日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较之以往的表述,不仅强调“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强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应该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目标。

如果“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对标国际一流湾区,那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则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需求。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的目标与国家发展趋势同频共振,是国家顺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引领。

有关“高质量发展”的解读虽各有不同,但基本共识已经形成:第一,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缺乏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发展,一定不是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既包括粤港澳三地社会的和谐,也包括粤港澳之间社会的和谐。第二,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和目标。“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生活服务完善、公共交通便利、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湾区。

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过程。粤港澳大湾区也不例外,经济发展是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与国际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质量差异较大,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面临诸多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从支撑力、创新力、驱动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等五个方面入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1、巩固支撑力

居民创富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从规模和体量上看,粤港澳大湾区GDP有望在2020年达到2万亿美元(占全国比例14%左右),在2025年成为GDP总量世界第一的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市人口总量达到6956万,其中广州、深圳两市新增常住人口合计超过100万,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也保持良好的人口增长态势。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进入稳定发展状态后的常住人口应在8000万左右,而实际的活动人口将达到1.2亿-1.4亿(2050年)。

从人均GDP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差距较大。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旧金山湾区、以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纽约湾区,人均GDP高达10.5万美元和8.33万美元,傲视全球。而高端制造产业、港口工业依旧发达的东京湾区,其人均GDP也达到5.26万美元,足以表明国际一流湾区里面居民个体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个人创造的价值都很高。人均GDP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代表湾区居民创造价值的能力、个人素质水平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大力提升湾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至少实现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的人均GDP为2.2万美元),以支撑大湾区经济发展。

2、强化创新力

创新是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全球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R&D投入、PCT量和高校、科研机构、最具创新公司、独角兽公司等全球创新要素资源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有超常规提升创新能力与水平的要素资源和历史机遇。港澳的特殊优势,有利于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央创新要素资源进入港澳的力度将会加大,港澳在科创领域的特殊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将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联通全球创新网络。一方面公共部门和企业要加大R&D投入,建立产学研体系,提高PCT量级;另一方面将打通港澳与内地的科研要素资源,利用港澳优势吸引全球科创资源集聚。

3、优化驱动力

服务业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一流湾区均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占比高于80%,纽约湾区更是接近90%,驱动其他产业高端发展。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市第三产业占比64.45%,即使是港澳穗深四个“核心城市”的第三产业平均比重也只有74%。大湾区内地其他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向高端化发展的道路更远更艰巨。优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并非所有城市都向服务业发展,而是在城市合理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打通湾区产业链,实现生产和服务要素的一体化。其中的关键是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竞争力,发挥区域和全球影响力。同时也要促进深圳金融在湾区的协同发展,共同形成对湾区经济的持续驱动力。

4、提高集聚力

要素资源聚集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国际一流湾区通常是企业总部的集聚地,能够满足总部在服务、人力、管理等方面的需要。湾区同时也是各种国际组织和机构集聚的地方,具有全球资源调配的优势;大量的国际性会议也基本选择在湾区举行,可以扩大国际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香港、澳门和广州三个城市在集聚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但大湾区总体的优质资源还不够多、吸引力有待提升。未来在湾区一体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香港、澳门的国际化优势,在法律、制度、政策等方面持续改善,扩大对全球优质资源的吸引力,并与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共同打造优良的湾区商业环境,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

5、扩大辐射力

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一流湾区通过发挥自身枢纽效应,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在区域和全球的流动,形成强大的外向交流、高效连接和外溢功能及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在机场、港口等领域展现出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未来需要强化湾区内各机场、港口的协同效应,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对标全球,提升流通效率,形成对外发展的强大合力,扩大在全球的辐射带动动力。

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内地与香港、港澳保持良好沟通与协调,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在行动上保持同步,共同努力、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下篇预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综研观察|大湾区会议解读①:聚焦“五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