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是千年未解的歷史之謎

木牛流馬是千年未解的歷史之謎

木牛流馬,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不過,確實的方式、樣貌現在亦不明,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大概對諸葛亮造木牛流馬之事印象頗深。在書中第102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中說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

木牛流馬是千年未解的歷史之謎

牛馬皆不水食,可以轉運,晝夜不絕”。如此先進的運輸工具並非羅貫中憑空杜撰,史書上早有明言。《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諸葛亮集》中還載有做木牛、流馬之法。兩書的材料相印證,可知並非妄言。

然而,由於古代沒有留下任何實物與圖形,後人無法複製,加之《三國演義》的潤色,更使它添上了神秘色彩。長期以來,人們對木牛流馬的解釋莫衷一是,即使是最原始的材料也給人們帶來了疑惑,尤其是《諸葛亮集》中記載的關於木牛的說法很容易使人把木牛流馬想象成木製的牛馬,而且是一種能夠不斷給予一定動力的、能夠連續工作的機械。但在一千七百年前的三國時期能否達到這樣的水平,沒有明確記載。於是,又引出了不同的猜想。

木牛流馬是千年未解的歷史之謎

木牛流馬是千年未解的歷史之謎

為解決糧草運輸的問題,諸葛亮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木牛流馬,這種工具節省人力,在當時是一種比較先進的工具。《三國志》的作者詳盡地描述了木牛的形象,並且對流馬的尺寸作了記載,但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存留後世。

據說,過了200多年,南北朝時的科技天才祖沖之再造了木牛流馬,但他也沒有留下詳細的資料。

從此以後,木牛流馬之謎吸引著世世代代的探謎人。有一些人依據古書的記載,想製造出木牛流馬來。

關於木牛流馬有多種解釋,其中一種說法是單輪木板車,是一種山路上用的帶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顆粒貨物的木製人力步行車。設想有一離地三尺、長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條,木條左端削成車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個孔。再設想這樣的兩條木條被佈置成人力車的左右兩轅。再設想在兩個品字形的頂孔間插有一條三尺長的軸,在品字形的下面的兩個孔中各用小軸鉸裝著一條可以沿該小軸擺動的、另一端頂地的木柱,這個有四條腿的人力車就是木牛。流馬是一個向上開口的,左右側壁近上緣的垂直中心線上各有一個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長的軸就穿過流馬的這兩個孔,流馬可以在該軸上前後幌動。為了不使箱中粟、米之類的載荷左右移動,有一塊縱向隔板把箱一隔為二,而且糧食是先裝入布袋再裝入箱中的。

木牛流馬是千年未解的歷史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