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的书生意气:士为知己者死,最终输给了英雄主义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三十二):天福无欲之贞士,而祸避祸之险人。

在北洋历史上,提起叹惋一词,能想到的画面有很多。皖系军阀的迎风扛纛人、段祺瑞帐下的头号策士徐树铮,在廊坊车站被西北军“五虎将”之首张一江率部劫杀,亦是不忍回首的一帧。徐树铮是北洋军阀一群大老粗中难得的“读书人”,秀才这样金光闪闪的高学历文凭,能与其媲美者,非一代儒帅吴佩孚莫属。提起徐树铮之名,亦无法回避北洋庙堂的常青树段祺瑞,徐树铮以书生意气纵横于庙堂与沙场之间,既有名士之风亦有“纵横家”之谋,见招拆招的宦海游戏中,所求不若是给“主公”段祺瑞殚精竭虑地铺路搭桥。

徐树铮的书生意气:士为知己者死,最终输给了英雄主义

但是,徐树铮落子步步惊心的每一步险招,其实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气使然。无论是民国六年的冯段相争,对于北洋军阀元老陆建章快刀斩乱麻,“打了一辈子雁”的陆建章,至死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徐树铮这个晚辈面前被“琢了眼”。民国九年,徐树铮再次故计重施,在团河行营为张作霖设下“鸿门宴”,意欲除之而解决皖系军阀腹背受敌的窘境。熟谂宦海规则的徐树铮,怎会不知自己每一次落子也是在“求死”,出手即是杀招的徐树铮,其实深知树敌之后的威胁与冒险,无奈每一次落子生根,均是千钧一发局势下的必然。

徐树铮的书生意气:士为知己者死,最终输给了英雄主义

其实,诱杀陆建章的来龙去脉,足以说明徐树铮的杀伐果断,同时亦是不得已而为之。陆建章一开始与段祺瑞的关系还算不错,在北洋军阀老头子的帐下都属于心腹,否则滦州起义被扑灭后,段祺瑞也不会在老头子对陆建章的外甥,亲批“递解回籍”时出面庇护。接着陆建章得任陕西督军,这位割据一省的“草头王”,在民国五年的闹剧中被陈述藩取而代之,而陈放出的风声却是向段祺瑞执弟子礼,陆段两人的关系自然开始降温。陆建章一方面联合自己的亲家吉林督军孟恩远,一起和段祺瑞唱对台戏,同时也开始倒向冯国璋,为困居京畿的这位“长江三督”之首往来京浦,风尘仆仆。

徐树铮的书生意气:士为知己者死,最终输给了英雄主义

不过,徐树铮决定痛下杀手,其实也是陆建章的咎由自取。陆建章先是指使其外甥在北洋军阀南征时于浦口止兵不前,同时联合江苏督军李纯等人掣肘南征事宜。在吴佩孚接连于前线取得胜利之时,不惜默许奉军入关,施压直系军阀而引狼入室的段祺瑞,正欲为武力南征大干一场,收到的却是陆建章的外甥率部在武穴宣布自主以及罢兵和谈的通电,其外甥麾下参谋邱斌都看不过去,直斥:“转眼无情,对段公恩将仇报!”眼见着有人挑头,早已在前线“称病”返回津门的曹锟,也开始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冯国璋也抓住时机,授意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召其父迅速北上,目的在于说服曹锟,左右战和走向,增加自己在庙堂之上的筹码。

徐树铮的书生意气:士为知己者死,最终输给了英雄主义

最终,徐树铮亦忍无可忍,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不惜引火烧身,遂出下策除之而保“段公”。当然,徐树铮不忘假以奉军名义出手,虽然手续究有不合,于己大为不利,也深知陆建章和段祺瑞同属小站袍泽的情谊,不过这是一种策士所固有的英雄主义的自任与桀骜,葬送的是自己,成全的是主公。距离民国十五年仅剩两天的时候,徐树铮的生命终结,亦如当年陆建章那样仓促而突然。在徐蚌地区练兵三师饷械已全,“东南王”孙传芳奉其为坐上宾,一切均成为黄粱一梦,这位书生意气、神机妙算的“小扇子”,虽然才华满腹,但是至死也没有读懂宦海江湖。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直皖秘史》、《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