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中国历史是哪个有四大刺客,其中最执着的失败者就是:豫让。让后人叹息不止。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豫让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国正卿智伯瑶的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联手在晋阳之战中攻打智氏,智伯瑶兵败身亡。为了给主公智伯瑶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留下了“斩衣三跃”、“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一、第一次刺杀赵无恤?

刚愎自用的智瑶兵败身死之后,赵无恤(即赵襄子)对他恼恨之极,死了斩首,灭掉全族人并不算完,还把他的头骨漆了之后,当作酒壶。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智瑶有个家臣,名叫豫让,他立志要为智瑶报仇。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突然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心跳,马上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豫让于是被赵襄子逮捕。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我是想替智伯(智瑶)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赵襄子说:“他是义士,我愿意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二、刺杀前的毁容

豫让为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甚至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劝说他放弃,豫让说: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三、第二次刺杀

经过观察,豫让在一次赵襄子出行的必经之路的一座桥下埋伏了准备行刺,结果赵襄子走到桥的附近时,马突然受惊,赵襄子于是安排人搜查,在桥下发现了豫让。

豫让再次被捕之后,豫让跟赵襄子说,我反正要死了,我有个请求,你把你的衣服拿来让我拿剑刺几下,算是应了我报仇的事,我就死而无憾了。赵襄子答应了他,豫让于是“拔剑三跃而击之,大喊:我无能,能做的只有这些了!遂伏剑自杀。”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于是,他死那一天,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四、豫让之死产生的深远影响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成语“斩衣三跃”,“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都出自豫让的故事,成为我国古代人民的传统信条,它反映了因为知音难得,人们为了报答知己,虽万死不辞的精神。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豫让刺杀赵襄子藏身的那座桥后来被命名为豫让桥,传说有两处,其一,在河北邢台市邢台县内;其二,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豫让的悲歌!

人们纪念豫让,纪念的是他的品质。这些品质同其他优秀品质一起,最终集合成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