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袁世凯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袁世凯是个浓墨重彩无法绕过的人物。不过这里不说他的历史功过,单说他的女人。

袁世凯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流名人,正式的妻妾近20位,还有很多红颜知己,儿女更是有几十位。不过他的女人中最著名的只有四位——充当正妻角色的名妓大姨太沈氏、朝鲜公主、担任内管家的五姨太杨氏和同样名妓出身的六姨太叶氏。其中最具传奇经历的,莫过于名妓出身,本该是袁世凯儿媳妇却被强纳为妾的六姨太叶氏。而这个身世坎坷的乱世红颜最后却和儿子一起,贫病交加死在了银川郊区的贺兰县。

本是儿子的心上人,却被父亲强纳为姨太太

袁世凯是个怎么样的人不用我多说,历史自有公论。这里单来说说他的二儿子袁克文。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袁克文的昆曲扮相。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与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孙中山儿子孙科、直隶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并称为民国四公子。是袁世凯的次子,他的生母金氏是朝鲜王室。袁克文生下不久,被过继给袁世凯宠爱的大姨太沈氏。沈氏无子女,对袁克文溺爱有加,几乎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所以袁克文放荡不羁,但也十分聪明,有过目不忘之能。更兼喜唱昆曲,好结交文人,自言“志在做一名士”。

同时,袁克文又是青帮大佬,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按说这么才华横溢的儿子应该很得袁世凯的喜爱,却没想到父子两人因为一个女人反目成仇,袁克文进而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广收门徒。1931年病逝于天津。而让袁家父子反目成仇的这个女人,便是本篇文章的主角——袁世凯的六姨太,叶蓁。

叶蓁,字丽侪(1892年~1958年)。江苏丹徒县人,曾是南京钓鱼巷的头牌名妓。据袁世凯三女儿袁叔祯(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一书描述,叶氏瓜子脸,浓眉大眼,高窕身材,三寸金莲,知书达理,美貌聪慧。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袁世凯和他的儿子们。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曾派次子袁克文到南京办事。当时17岁的袁克文早已是天津风月场的常客。难得来南京,自然少不了到钓鱼巷一带寻花问柳,结果便结识了当时只有13岁的妓院清倌人叶蓁。两个人一见钟情,私定婚约,叶蓁还送给袁克文一张自己的玉照。如果没有后面发生的事,叶蓁应该顺理成章地以妾侍身份嫁给年轻英俊、才华横溢的袁克文公子,享受幸福的生活。但事情坏就坏在了这张定情的照片上。

袁二公子回天津交差的时候,照例要向父母磕头请安,磕头时不慎将叶蓁的照片失落于地。袁世凯发现后问道:“这是什么?”。出于对父亲向来的敬畏,袁克文情急生智,说是给老爸物色了一个漂亮姑娘,带照片回来让老爸过眼。袁世凯看过照片,果然心花怒放,当即安排仆人带着银钱去南京接美女。

叶蓁因与袁克文有过嫁娶之约,一见袁家派人来接,就以为与袁克文成亲,便收拾行装,欣然北上。可她万没想到,在洞房花烛夜时那翩翩少年竟然变成了一个肥头臃肿的47岁老头,复杂心情难以言表。当时叶蓁仅15岁,不光当了袁世凯的六姨太,更成为心上人的小妈。人世间造化弄人莫过于此……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电视剧《辛亥革命》中,强颜欢笑与袁世凯成婚的叶蓁。

袁家父子因她反目成仇 她却与继子纠缠不清20多年

就算叶蓁出身妓院,可也一直是个没接过客的清倌人,而且嫁入袁家时只有15岁,所以那个年龄女孩该有的怀春梦想,她一点都不缺。可拜堂成亲后变成了心上人的小妈,这不仅让她难以接受,更让一直喜欢她的袁克文难以接受。

此后的岁月里,她如一只金丝雀天天锁在大户人家庭院深深的院落里。虽能时时与心上人相见,但在外人面前却要严守“母子”的规矩,两位当事人内心的煎熬我们已无从考究。但从当时人的回忆上,我们却窥见了这对恋人曾经那种隐秘而禁忌的不伦之恋。而这段不伦之恋也最终导致袁世凯、袁克文父子反目。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当年英俊潇洒的袁克文。

据袁家的医生徐正伦回忆,1912年春天,此时的袁克文已大婚,但始终忘不了叶蓁。因此当时袁世凯去北京主持北洋政府,留在天津的他便利用各种机会与叶蓁相会。当时他经常携妻子刘姌去戏园子里的固定包厢听戏。可和袁克文同父同母的三公子袁克良却专门跑到北京向袁世凯告发,袁克文每次都会借听戏和“六妈”叶蓁在包厢私会,而且每次叶蓁还会改装成未嫁的闺女模样。

袁世凯先不动声色,暗暗找人去查了两人的私情,竟连当年两人在南京私订终身的事都查出来了。于是勃然大怒回到天津,把袁克文招呼过来,责令其跪倒在地,抄起棍子就打。袁克文的老保姆跪着趴在克文身上,刘姌也抱着只有一周岁幼子袁家嘏跪在一旁求情,两个女人都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痛哭流涕,袁世凯实在没法子才喝令袁克文滚蛋。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袁世凯部分妻妾和女儿们合影。

公公扒灰,儿子偷小妈。这事成了袁家轰动的丑事。遭遇棒打鸳鸯的袁克文从此对袁世凯怀恨在心,而袁世凯也对这个敢觊觎继母的儿子伤透了心。于是袁克文带着妻儿跑到了上海定居,在后来袁世凯称帝时,袁克文更是旗帜鲜明地反对父亲称帝,成了袁家的叛逆。

经过“洪宪”称帝的闹剧后,袁世凯迅速被反下了台,然后黯然离世。而他十几位姨太太也各奔东西。但叶蓁为袁世凯生了五个子女——十四子克捷、十七子克友、九女福祯、十一女奇祯、十二女瑞祯。1917年,三十三岁的叶氏生下袁世凯第十七子袁克友时,此时袁世凯己不在世。但作为子嗣众多的如夫人,叶蓁分得了不菲的财产,并且定居天津。

而此时袁二公子也开始了上海和天津两座城市来回奔波的“双城记”,和叶蓁所生的子女们“常来常往”。往来密切到什么地步呢?没有当时的信史我们不敢杜撰,但有袁家的私人医生徐正伦回忆录,很清楚记载了叶蓁一段堕胎的记录。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袁世凯的三位妻妾。

1929年春天,袁世凯已去世13年后,叶蓁到徐正伦医生的小白楼住所诊病。当时叶氏面色较差,愁容满面还带有怒气。徐医生诊治后,劝六姨太叶氏说明真实的病情。叶氏告知徐医生,当天她才由姜爱兰医院出来。此时她已已停经3个月,曾请当时名医梁宝鉴大夫医治,据说是长了一个东西,须住院动手术。

梁宝鉴介绍住姜爱兰医院。到院后,梁又请来德籍女大夫一人,同姜爱兰会诊。动手术那天,梁宝鉴、姜爱兰、德国女大夫三个人把叶氏的儿女叫到手术室内做了告知,因为取出的那个东西——是一个成形的男胎!手术后的第三天,叶氏突然发高烧,经打针后仍不见愈,就主动转院到徐医生这里。徐医生找到姜爱兰医院和梁宝鉴,问明上述经过属实,只手术费一项就700两银子。以后由徐医生诊治两个多月,共去了75次,每次出诊费为8元5角,徐医生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孩子是谁的?1929年,叶蓁37周岁,居住天津。袁克文大叶氏3岁,时年40周岁。而在两年前的1927年冬,袁克文正式返回天津居住……

1931年,堕胎事件两年后,袁克文病逝于天津。死前穷困潦倒,靠变卖字画为生。也同样是靠变卖字画,袁克文送自己的儿子袁家骝去燕京大学物理系深造,并给他定了江苏太仓书香门第的媳妇吴健雄。后来,夫妻两人用袁克文变卖字画积攒的钱赴美国留学,成为了最著名的华裔高能物理学家。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落魄名门 儿孙流落街头当小贩,举家迁到银川郊外务农

丈夫死了,和自己情恨纠缠半生的心上人也死了。此时的叶蓁心里是一种怎样的凄惨我们无从得知。但至少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缺钱用。袁世凯死后,15个儿子每人各分12万银元、黄金10条,女儿只分给嫁妆银币8000元。此外每个子女分得房屋20间。其母均随所生子女生活。叶蓁子女分得银元14.4万元,黄金10条,房屋l00间,分散在天津、北京各处。

 分家后不久,叶蓁一家定居天津。期间曾在安阳、北京、天津、南京等地投资了一些房产、办了一些企业,终因政局变乱血本无归。加之一家人大手大脚,挥霍无度,所分财产到抗战胜利时已全部花光。

  叶蓁一直随后来改名袁巨勋的儿子袁克捷生活。袁克捷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娶一北京女招待王氏,生育二子一女,二子名为袁家振、袁家伟,女儿袁家珍生于1939年,在内蒙古磴口县生活,有一子名陈忠在磴口县工商银行工作。

叶蓁次子袁克有克有1953年因胃溃疡大出血去世于广州;长女福祯早亡;次女奇祯天津北洋大学毕业,一直在天津一所师范院校工作;三女瑞祯大学毕业后,于解放前到了台湾。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袁世凯和他的部分妻妾子女。

叶氏一支把财产挥霍一空,只好变卖了天津的房产移居北京。当时袁克捷离婚因穷再未婚娶。从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叶氏一家穷困潦倒。解放初期,袁克捷与两个儿子袁家振、袁家伟靠在北京街头卖冰糖葫芦维持生活。

1955年,北京因城市无业人员过多需要向外移民,当时说“天下黄河富宁夏”,去了就分配住房,有生活保障,可以自食其力过好日子。叶蓁一家听了这样的宣传,又确实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就积极报名移民。

据 宁夏自治区政协此前由高钧口述,高志达执笔记录的文献记载,1955年5月24日,叶氏一家随第一批移民到了贺兰县京星乡三村,分到房屋两间。生活用具,小至菜刀、案板、锅、碗、瓢、盆,大至水桶、水缸等一应俱全。政府每户每月供应块煤180斤、煤油4两(16两秤),每人每月供应粗细粮共35斤、香油2.5两,另外每人每月发给菜金1.44元。这样的供应按当时的生活水平来讲是温饱有余。

叶氏一家除政府提供的上述物品外,还有次女奇祯每月由天津寄来的二三十元现金,生活水平在京星乡所有北京移民中属上等。

贺兰县里“娘娘”和“皇子”的苦难岁月

叶蓁嫁给袁世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了京星乡后,仍然保持了足不出户的习惯,不与外界接触,除非邻居来到家中应付几句,一般不与外人闲谈,对其身世从不向外吐露。尽管这样,还是有好事者传言出去,常引得人们去看这个“皇帝娘娘”长得怎么样。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当时她年过六旬,属于不劳动的人,所以也没有参加过生产队劳动。她脚极小,走路不稳,家务活都由儿子干,她只是为儿孙做一些针线活,缝补衣物和做鞋,闲暇时看一些书报。她最大的嗜好是吸纸烟,且烟瘾很大,每月吸烟在30筒以上(50支装耕牛牌纸烟,当时一筒0.12元)。

袁克捷因其长相与袁世凯极相,人们都称其为“袁大头”。袁克捷无爱好,可能因遭逢家变,不与人交往,也不言谈,更谈不上与人开玩笑。在干活和休息时,别人拿他取笑,他也以沉默对之。即使谈正事,他也只简单地回答几句,之后还是沉默。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叶氏的饮食、起居均由他一手料理。叶氏能在当时困难条件下活到那样大年纪,与他的细致照料有直接关系。叶氏的孙子袁家振、袁家伟因年龄小(时年12岁至13岁之间),对袁家旧事、宫里宫外情况一无所知,故显得比较活泼。

两年后,叶氏一家人的安定日子被一场运动搅乱了。1957年反右中,京星乡被贺兰县列为运动重点。运动以后,移民有被杀的,有被关押劳改的。仅被戴历史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帽子的就有四十余人。那时,袁克捷虽不爱言语,没有违纪行为,也未戴什么帽子,但因家庭出身,被列入内部掌握的监管对象。1956年后,移民的供应标准逐月降低,至1958年秋供应完全被取消了,使得移民的生活越来越困苦。

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对叶氏一家的冲击更大。“大锅饭”的实行,大人小孩都要到公共食堂分组就餐,谁都不能例外。这对叶蓁来讲尤感不便,平时她连门都不愿出,这时要她每天三次到食堂去吃饭,只好扶着墙,迈着三寸金莲,一步三摇走向食堂。也只有这个时候,京星乡的老少才能一睹时年已67岁的叶蓁“娘娘”的“芳容”。

当年“皇妃”大小便失禁,跨年夜死在土房子里

据当时京星农场负责人高钧回忆:1958年,袁克捷的饭量大,食堂的饭填不饱他的肚子,虽说叶蓁饭量小一点,但两个孙子都是少年发育时期,他们母子二人只好先仅着俩孙子吃。这样,袁克捷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天,袁克捷同大家一起平田整地,中间休息时,他同往常一样,自个儿到另一处休息。不一会儿大家起来干活,唯独不见袁克捷来。这时有人说,不要喊他了,一个堂堂“皇子”落到这一步实在不易,今天让他多睡一会儿。中午收工,仍不见他来,大家就去找他。只见他蜷着身子躺在沟里,喊他不应,身子冰凉,人死已多时了,年仅43岁。

那年月条件差,京星乡移民死了的都用苇席一卷,袁克捷也是这样,用苇席卷了草草埋到京星公共墓地。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电视剧《辛亥革命》中,由女星何泓姗饰演的叶蓁。

袁克捷的死对叶蓁打击很大,从此她就病倒了。公社化以后,原京星乡3、4村划归立岗公社曙光大队管理,编作第八生产队。一天,队长徐勤向当时分管的高钧报告说:“叶蓁病倒了,三天没到食堂吃饭。”几人一块儿到她家,进门一看,她家的窗户玻璃全被打碎了,炕也塌了一半,叶老太太就睡在尚好的半边。炕上铺着稻草,身上盖着露出烂棉花的破被,大小便就在那塌陷的炕里,屋里又冷又臭。

高钧见此情景,当即叫徐勤将她的一个孙子从田里找回来,吩附他每天伺候奶奶。同时责成徐勤将她的窗户玻璃安上,把炕打好,把屋子烧暖和,并让公社卫生所医生给她看病,要求公共食堂给她做小锅饭,可不限量。当时徐勤说,别的要求都好办,就是不限量的粮食无法解决。随后,高钧到公社给她批了一些救济粮。最后岁月能得到政府的关照,使她十分感激。

在儿子死后两个月的1958年12月31日夜,叶蓁走完了她67年人生旅程。记得1959年元旦清晨,袁家振、袁家伟来我家报丧:“我奶奶死了!”叶蓁的尸体也是用一张苇席卷上,埋在了她儿子袁克捷的坟旁。

身后留下巨额财产 孙子却穷苦一生

在叶蓁死后一个月左右,县银行来人拿着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信找到高钧。信的大意是说:经查你单位叶蓁在1912年存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6000元银元(1912年中国银行成立时,由袁世凯以家眷名义存的),因她女儿袁奇祯要求继承,北京分行不同意,说此款应由叶蓁本人领取,请查找本人。对此我就实情相告,叶蓁刚刚去世,儿子也死了,只有两个孙子,生活非常困难,能否由孙子领取。来人说本人不在了,如何处理我们不好答复,只能由北京分行决定。那时我还出具证明并提出此要求,但没有回音,不知这笔存款做何处理了。

叶蓁死后半年左右,1959年夏初,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发来的公函上说,经查原在南京某(地址记不清)半条街的房屋,在1937年前是叶蓁私产,不知何时所置。日本占领南京后,被日军机关占用了。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军队按敌伪遗产接收,没查出房子主人是谁,就用作军营。50年代南京政府落实私产政策,查证房屋的主人是叶蓁。经与北京联系得知叶蓁移居宁夏,便发函通知叶蓁接收。我即回公函讲明叶氏本人已死,两个孙子尚在,能否由孙子继承,结果仍无回复。

1959年秋,袁家振、袁家伟兄弟在父亲和祖母亡后,无依无靠,双双外逃,投奔于磴口县的姐姐袁家峥珍。随后袁家振就在内蒙古磴口县以牧羊谋生,袁家伟在黑龙江某林场当伐木工人。

名妓出身,曾令父子反目的袁世凯六姨太,最后贫病交加死于银川

2011年,内蒙相关媒体的报道。

2011年,内蒙相关媒体找到了叶蓁和袁世凯的孙子袁家振。老人一生未娶,孤苦无依。年老后被当地政府送到了磴口县的养老院,如今在那里安度晚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搜这篇报道。


以上就是叶蓁这样一个乱世红颜坎坷而不幸的一生。有时想想,生逢乱世,女人美丽的容貌何尝不是一种原罪?如果她只是一个姿容普通的妇女,想来应该没有这么多颠沛流离的经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