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京大學劉志彪,張曄提出設立生育基金制度,該怎樣評價其人其事?

復仇者150034074



一個南京大學的教授署名的關於徵收生育基金的建議在網上傳開來以後,出現了很多網絡段子,普遍對這個建議感到很憤怒。尤其是正在生育年齡段的八零後,也就是計劃生育出來的一代人,出生是按計劃生的,現在生孩子又要完成國家任務,不去完成這個任務,就要白交錢。

首先,這個事情沒有說的那麼嚴重,大家先不要驚慌,不要上綱上線。因為新華日報就是江蘇省委機關報,並不是央媒,不代表中央的想法。這就是個不靠譜的專家提了個不靠譜的建議而已。咱們中國老百姓這些年別的沒見過,不靠譜的專家還見的少嗎?而且,今天其它央媒也正式發文章懟了這個建議。

其次,從建議的性質來說,至少可以說出發點是好的。因為二胎放開之後生育意願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養孩子成本太高了,所以這個建議就是希望解決這個問題,才想出來了這個辦法。當然,這個辦法靠不靠譜是另一回事,但起碼是看到了問題,而且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第三,這個錢其實並不是白交,也不是有些人帶節奏的時候說的那種罰款。這個辦法本質上和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這些社會保險都是一樣的,你用的著就用,用不著就當另外交了一筆養老保險,退休以後還是可以提取的。比如失業保險,你如果不失業,其實也用不著。就算真失業了,能申請到失業保險的人也不會太多。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實實在在的,老齡化的速度比絕大多數人預期的速度要快,來的要早,二胎放開後的生育率並沒有如專家說的那樣,立竿見影的大幅提升,而且仍然處在下降通道,人口結構的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這不是勞動力是否充足的問題,而是年輕人太少,生育率持續下降,整個社會就會像日本一樣,變得越來越沒有生氣,越來越死氣沉沉。

日本的問題現在嚴重到什麼程度了呢?福島核洩漏發生後,招募敢死隊冒死進去關閉核電站的人,應聘的人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而按照最新的媒體爆出來的消息,日本年輕人中,35到四十歲還沒有性經驗的人為數不少,比例高的驚人。年輕人不結婚,不生育,寧可看漫畫,買充氣娃娃,也不願意談戀愛。整個社會都瀰漫著一股衰敗的腐朽氣息。

而這兩個專家認為,中國如果不及早採取措施鼓勵生育,也可能會變成這樣。中國不是日本,日本是已經進入發達國家階段之後才進入了這個狀態,而中國目前為止還是隻能算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比較低,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最多也只能算是中等收入水平。如果現在中國就出現這種情況,要面對的就不只是停滯的問題,而是有可能大幅度倒退。

也就是說,兩位專家認為中國現在還可以搶救一下,所以要抓住機會趕緊搶救,不要錯過這個機會。而要提高人口生育率,最關鍵的當然是要動員正在適齡階段的人口,這也就是為什麼要把年齡線劃在四十歲的原因。因為四十歲以下是生育的黃金年齡段,超過以後雖然也能生,但是大多數人都會放棄。而趕上這個年齡段的,剛好就是八零後這一代。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八零後現在正在三十歲到四十歲的年齡段,在各個行業都是骨幹,也是這個社會的支柱人群。也是這個年齡段的人群,是目前中國中產階級的主體人群,交新時代的人頭稅的個人所得稅的,其實也剛好是這個年齡段的人群。

而且,相比農民,國家更願意讓這個人群多生,而不是讓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多生。因為這個人群的主體基本上都已經接受了優生優育的觀念,不生則已,生出來了就會好好教育。不會像農民那樣,把孩子放養,至於孩子能不能有出息,完全不管。所以,國家希望這個群體能夠多生,也在千方百計的鼓勵和刺激這個群體生二胎。

但是,看到這裡的朋友大概也都看出來了,作為計劃生育後的一代人,這代人確實比較命苦,什麼都趕上了。因為是獨生子女一代,所以必須承擔父母養老,許多剛從農村進入城市的人還要揹著車貸房貸,要負擔孩子從幼兒園開始的教育成本,還是給國家貢獻個人所得稅的主體人群,負擔確實已經比較重了。

所以,這個人群都會考慮再生一個會有什麼後果,比如生了以後孩子誰來帶的問題,生了自己還能不能養得起的問題,會不會因為生二胎而導致自己好不容易才達到的小康生活突然一夜回到解放前,這些逗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因為他們是中國這四十年來的城市化,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受益者,他們剛得到這些還不久,很怕失去。尤其是在階級固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之後,他們很怕自己好不容易爬到了中產,到了孩子,又要跌落到社會中下層去。

但這就是中國的社會現實,國家需要收錢的時候,需要承擔成本的時候,就像二十年前下崗工人那一代一樣,今天中國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如果解決需要成本,最後如果必須要有一些人來買單,那麼就只有這個人群了。因為再往上的人人群不會承擔,再往下沒有能力承擔,有能力承擔,而又無力逃避的就是這個人群。這是在今天的中國做一箇中產的宿命。

回到生育基金的問題上來。國家現在的政策意圖實際上也很明確,就是要讓中產階級提高二胎生育率,來承擔社會老齡化的代價,因為沒有其他更合適的人群開承擔這個代價。畢竟,國家也清楚的知道這個人群都是明大理顧大局的,如果中國得發展停滯或者倒退,最後還是這個人群開承擔代價,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中產還是從了吧。


蕭武


現在總有一些專家教授閒著沒事,頭腦發熱,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建議和主張。不深入調查研究,紙上談兵,迫不及待的下結論,出謀劃策!

藉此機會,我想請問兩位專家,你們瞭解老百姓的生存現狀嗎?瞭解民心民意嗎?國家鼓勵生育二胎,既符合國情,又符合民意,況且,生育二胎,也是盡社會的職責義務!作為專家,所考慮的應該是如何鼓勵年輕夫妻生育二胎,為生育二胎提供方便和支持!誰讓你們制訂規定了?你們制訂的規定又是針對的一些什麼人?真是吃飽了撐的,惹是生非,不計後果!

你們提出的規定看似合情合理,實則狗屁不通!規定40歲以下的公民,無論男女都要繳納生育基金,可40歲以下的年輕人,都具備最佳的生育能力,尤其是農村居多。你們的規定不但不幫助年輕人解決目前存在生育難的問題,反過來倒打一耙,加重年輕人的負擔,居心何在?

鼓勵生育二胎,主要針對的對象還是在農村,根據目前農村的經濟狀況,有不少的農村夫妻還不具備生育二胎的條件。即使生育二胎不感困難,可孩子出生之後的哺育和成長也是一個大問題?你們的規定考慮了嗎?規定了怎麼樣去幫助和解決孩子出生之後的後續問題?

農村生兒育女的積極性一向高漲,只要經濟條件許可,生育二胎就不會成難題,問題是現在農村生育二胎正在醞釀階段,許多育齡婦女還在猶豫,沒有完全拿定主意,下足決心!一旦發現新規定出臺,受制約的正好是他們這群年輕人,他們會甘心情願接受,能不抵制?豈不是當頭澆一瓢冷水,適得其反?

國家鼓勵生育二胎,應從實際行動上解決生育難的問題,而不是靠專家教授磨磨嘴皮子就能夠解決!千萬別挫傷了年輕人生育二胎的積極性,這才是關鍵,至關重要!



手機用戶22954642155


首先表明我個人的觀點:不贊同該專家提出來的關於設立生育基金制度的說法。

其次大貓先幫大家解讀一下這個所謂的生育基金制度到底是個什麼鬼。大體的意思就是說四十歲以下的男女都需要每年在自己的工資裡面抽取出來一部分上交,然後等自己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再申請把這些錢取出來,如果沒有生二胎的話退休的時候再申請取出來。大家注意,是退休的時候才可以把這些錢取出來!

然而這兩位並不是人口生育方面的專業人士,而是商學院的專家。怎麼說呢,他們既然提出來這個制度,那就一定帶有目的性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大夥都把錢上交上去,這些錢可能就會被用到其他方面進行運轉,如果自己不生二胎,只能到退休的時候才可以領取這些錢。那我為什麼要上交這些錢呢?為什麼不自己用來投資理財呢,我覺得明眼人也可以看得出這兩位經濟學專家的“用心良苦”。

然而他們提出來的這個規則我覺得大多數人都覺得很荒唐。不管家庭經濟情況怎麼樣,我覺得都不會走進人心。家庭經濟情況好的人,人家有這個錢還可以去投資理財,為什麼要把錢交出去呢?家庭經濟情況差的家庭,本來經濟情況就不好如果把錢交出去,一家人的生活估計都很難維持下去,所以不管這個理論對於富人還是窮人而言都不切合實際。

經濟學家如果想要調控經濟什麼的還是去別的地方轉悠吧,人口以及計劃生育問題本來就涉及到千千萬萬家庭的利益,更何況一個搞經濟的來提出這樣的理論,請問您們可以對13億中國人負責嗎?

這是大貓的一些看法,歡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評論!

大貓聊三農,我是王大貓。喜歡大貓的可以關注一下啦。

大貓聊三農


以前我對南大是心存敬畏的,曾經的國立中央大學,曾經擁有一大批蜚聲海內外的學者,現在的211,985,雙一流。


但沒想到南大也孕育了這樣兩位學者,不知道是譁眾取寵還是真無才學,就此論而言,給人感覺就象個怪胎,南大孕育出來的怪胎。

以前我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個滿腹經綸,鐵骨錚錚的學者,現在我要對所有的人說,請尊重我,別叫我學者,就象尊重一個女孩一樣,別叫人家小姐。


夏後殷鑑


南京的教授要建立二胎公積金,北京的學者要向丁克族收稅。網上引來一片討伐之聲。

不論建立二胎基金,還是設立丁克家庭稅,其出發的和初衷應該肯定,都是為了鼓勵生育,促進人口增長,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提高條件。

每當一個新的觀點和思維出現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聲音,或提出質疑,或被尖銳的批評。上世紀六十年代,當馬寅初提出計劃生育的時候,也受到了批評甚者是責難。即使到了七十年代,國家大力實行計劃生育時,仍然阻力重重,不被社會上眾多居民所接受。但通過幾十年的堅持不懈,我國計劃生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成功避免了人口大爆發,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巨大壓力和影響。

如今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了轉型期,人口紅利消耗殆盡,發達國家半個世紀才出現的老齡化問題,我國十幾年就出現了。給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巨大,如何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專家們提出鼓勵生育的理論也在情理之中。

網友們的主要意見是反對所謂專家們的論點,認為生育權是人類的自由,是否生育,生育幾胎應由自己決定。專家們的論點,侵犯了人們的自由權,是閉門造車不切實際,更不符合國情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令一種觀點是,就像日報的評論,生育既是家庭的事,也是國家的事。生育關乎人類的繁衍與生存,是每個公民責任和義務。如果人人都講自由,都放棄生育,人類靠什麼來支撐生存繁衍。

兩種觀點各不相讓,又似乎都有道理。我記得佛學大師趙樸初在一次記著招待會上,被一個記者問到,佛教主張戒淫不近女色,如果人人都去做尼姑和尚,那我們人類該如何繁衍和生存。這是一個具有挑釁性,而且非常尖銳的問題,在場的人都為趙先生捏一把汗。只聽趙先生反問那位記者,請問你信佛嗎?,記者乾脆的回到,我當然不信。趙先生微微笑到,那我就不用擔心人類的繁衍了。是啊,世界上總會有不信佛的人,人類繁衍的任務總會有人去完成。現在也是如此,有喜歡丁克族,更多的人會選擇生育,人類的繁衍也不會因為有丁克族的存在而毀滅。

任何一項理論,都要以國情民意做支撐,不符合國情民意的閉門造車,註定會受到抵制和批評譴責。


無奈且向上


感覺不靠譜。生育本應該是每個人的天賦人權,我們似乎失去了這個自由。

以前是想生不敢生,現在又完全是相反的情況。

以前,很多生了二胎想要三個孩子的家庭,為了怕不讓生,四處躲著,有家不敢回,就是為了想多要個孩子。

現在為了提高生育率,又提出生育基金制度這麼奇怪的提案,其實這錢如果用不著就是白交了。

想要提高生育率,磚家們不要總想著索取,應該多付出才是。本來你求我們生,應該是哄著我們才對吧,比如,生二胎的家庭獎勵幾萬,生三胎的獎勵個幾十萬,再加上其它的像住房補貼之類的優惠,這才是正常節奏吧。



七蒙育兒


專家建議公民繳納“生育基金”,不能只當笑話看。

必須認識到,此事絕不能當作笑話看。提出這些謬論的可不是什麼山寨磚家,而是名牌大學的教授、學者。

提出設立“生育基金”,強制公民按工資比例繳納生育基金的,是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的兩位教授。其中,曾任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的劉志彪目前是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理事長、院長。眼下,提出對丁克徵收“社會撫養稅”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這些大牌學者,他們所發佈的言論,不能僅當作個人意見,因為他們對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影響力。而且,劉志彪等兩位教授的謬論,還是發表在省級機關刊物《新華日報》的“智庫”欄目,並作為重要文章廣泛宣傳。因此,可以判斷,這些觀點還代表了除作者以外的立場。

這些身居高位的教授,必然都是人精,他們之所以提出這些謬論,絕不可能因為他們蠢,而是因為他們壞。在他們心中,公民無非就是機器,尤其是生育機器。他們認為,既然社會生育率低,影響經濟持續發展,那就通過懲罰手段,強迫公民生育就行了。在他們眼中,公民不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目的,而只是工具、手段,不必考慮他們的感受,不必考慮他們的合法權益。

這些自覺站到民眾對立面的磚家,向來以無恥為光榮,已經成為社會公害,既是對政府的高級黑,也是製造社會撕裂的推手。絕不能以言論自由的藉口縱容他們禍國殃民,而應堵上他們骯髒的嘴巴,扼殺他們邪惡的謬論。


李蓬國一針見血評論


我是60年代初生人,作為一個從農村通過高考跳出“農門”是幸運的,而嚴苛的計劃生育政策讓我們不能生二孩又是悲催的,因為我身邊有不少朋友成了失獨家庭,造成心靈、生活上的陰影恐怕讓這些朋友至死都無法消除了。



說實話,如果二孩政策早放開10年,可能我也生二胎了,所以我們二孩政策調整錯過了最佳時間節點;直到前年才放開二孩,可是80年代末、90年代出生的育齡婦女卻又不想生了,2017年的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估計2018年的出生率也不會很高,根本沒有出現一些專家學者們所預測的那樣---放開二孩會導致新生嬰兒暴棚的局面,所以我覺得國家的計生政策再也不能被這些誤國的專家學者們所左右了,應從中國實際出發者才是硬道理,也才是正確的。



導致放開二孩出生率不及預期,我們能怪現在的育齡婦女嗎?不能,怪只能怪我們鼓勵生育二孩的政策制度不完善,甚至還處於一種短缺狀態,加上高房價、高教育費用、高醫療費用、高就業投入等卻又讓年輕輕夫婦不敢生。我女兒女婿結婚生了二個女兒,兩人都有工作,加在一起不過1萬元,小孩每個月的開銷較大,還有請保姆每月需花費4000元左右,靠他們自己的經濟能力,根本無法承擔兩個小孩的生活撫養成本,好在跟我們在一起,我們在吃住等方面給予一起補貼,算是勉強過得去。



我說了這麼多,似乎與題主的問答無關,其實是有關的。因為打破目前我國這種計生格局需要有真知灼見的專家學者們仗義走言,敢說真話,以中華民族利益為重,這才是好樣的。所以,我覺得南京大學劉志彪,張曄提出設立生育基金制度的建議是相當正確的,也是非常有必要和能發揮重要作用的,通過這項制度建立全民族鼓勵生育的獎勵基金,實現國家與個人共同分擔生育獎勵有助於提高整個民族的生育意願。至少有這項制度比沒有要好。



因而,我本人十分贊成兩位學者的觀點,我覺得兩學者是有良知的專家,中國就需要這樣的專家學者,而且是越多越好。


財經深思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開始拿活人殉葬的人,難道自己沒有孩子嗎?

而這一句話,用來形容鼓吹生育基金制度的一些“專家”們,顯得分外貼切。現在的年輕人,因為高房價和高教育成本生不起孩子;因為醫療和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不敢生孩子;因為企業對勞動法的普遍違反(譬如俗稱“996”的工作時間,明顯違反了八小時工作制)而沒有精力生孩子。在這個情況下,又怎能指望靠揮舞大棒來喝令年輕人為維持“人口紅利”而做貢獻呢?

制定宏觀政策,講究的是因循利導,要充分理解造成一種現象的原因並予以引導。前一陣,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文章稱“養孩子不僅是家事,也是國事”。文章指出國家應該創造有利於生育的條件,降低養育孩子的成本,這才是管“國事”的正確思路,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增加不生孩子的成本。


然而,還有一些“專家”們卻不這麼認為。您看,又跳出來一位胡繼曄教授,提出的方法更加極端:不僅要從不生二胎的年輕人工資中抽出一部分生育基金,還要向“丁克家族”徵收“丁克稅”。

根據胡教授的理論,丁克是一種對社會不負責任的行為,丁克老了之後需要被人家的年輕人照顧,給社會造成了負擔,因此讓他們納稅也屬於正常。

讀到這裡,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那麼,他們交的社保去哪了?這難道不正是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為了老了得到社會照顧而向國家預交的費用嗎?

不知道胡教授是真不明白,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前者是傻,而後者就是壞了。


王瑞恩


勾踐滅吳中這樣寫道:

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

現在我們到了這種地步了嗎?

如果真的要這樣搞,我們這代人真的好悲哀:出生時計劃生育,長大後逼迫生育!


如這個郵票一樣,豬爸爸臉都黑的像鍋底灰了!

如果可以養得起,哪個不希望兒孫滿堂,不希望人丁興旺呢?可是現實如此,我們拿什麼去哺乳更多的孩子?

住不起,生不起,現在要逼著生?

這些所謂學者專家,說到底就是整一些好大喜功的言論來欺上,可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