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信什么教?

中国人信什么教?

我们在前面说过,精神文化很主要的部分是宗教信仰,在我们叙述精神文化与宇宙观时,也已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一个民族对宇宙的观念,也正是他们信仰之所在。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将用较长的篇幅探讨有关宗教的问题,因为这是与一个人的自我修养更有密切关联的项目。

谈到宗教的问题,首先面临的,而经常也是一般人都要问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自己信的是什么教呢?

通常外国人总喜欢问我们说,你们中国人原来是信什么教的啊?我们被问到这一问题时,总是觉得难于正确回答。

因为回答说是信道教、信佛教,似乎不完全正确,因为道教虽是固有的宗教,但未必是人人都真正“信”它、“皈依”于它;佛教也是如此,它在国境内虽很流行,却不是人人都信,更不用说皈依佛教要有一定形式。

有时外国人会逼问我们说,那么你们应该算是信“儒教”了?这时我们心中也许会兴起一个念头,儒家算是“教”吗?

中国人信什么教?

既然不敢肯定儒家是宗教,因此也就不能承认我们汉族信的是“儒教”,不敢或不能承认是一件事,但是问题仍然未回答,所以心里不免气闷,甚至觉得有点自卑,连我们自己信什么教都答不出来。

其实答不出来我们自己信什么教是有其症结所在的,这一症结在于问题问得不对,西方人一向以自己的立场,以为信仰超自然一定要成为“教”,所以会问别人信什么“教”;假如他们都能体会别人的信仰不一定要成为一个“教”,而把问题问成“你们的信仰是怎样的”,那么问题就较容易回答了。

其实我国传统的宗教信仰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其间固以佛道的教义为重要成分,但却包括许多佛道以外的仪式成分,例如民间信仰中的祖宗崇拜及其仪式,就是最古老的信仰成分,比道教教义的形成早很多;其他又如许多农业祭仪,也都与佛道无关。

所以说我国民间宗教是融合了佛道以及更古老的许多传统信仰成分而成,因此我们无法像西方人称一民族的宗教为某某教一样来说明,只能称之为“民间信仰”吧。

传统宗教信仰的特色

中国人信什么教?

假如要对上面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作较严格的宗教学解释,也许应该更清楚地说明传统宗教信仰或“民间信仰”的特色。

传统中国的宗教信仰有两项重要的特色,因为有这两项特色,所以使之与西方宗教有很大的差异。

传统中国宗教的第一项特色表现在“普化的宗教”(diffused religion)的形态,而与一般西方宗教的“制度化的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有异。

所谓“制度化的宗教”是指一个民族的宗教在教义上自成一体系,在经典上则有具体的刊行出版典册,同时在教会组织上也自成一严格系统,而与一般世俗生活分开。西方的基督宗教都属制度化宗教,而回教、佛教等世界性宗教亦属之。

而所谓“普化的宗教”,则是指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并没有系统的教义,也没有成册的经典,更没有严格的教会组织,而且信仰的内容经常是与一般日常生活混合,而没有明显的区分。

例如我们的传统宗教信仰可包括祖宗崇拜、神明崇拜、岁时祭仪、生命礼俗、符咒法术等等,甚至于上述的时空宇宙观也都是我们宗教观念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我们的宗教信仰是如何与一般生活混合而及于文化的各面,而我们这一种方式的宗教信仰当然也不会出现严格的教会组织,也不见有成册的经典与系统的教义。

中国人信什么教?

由于这种宗教信仰形态的差异,所以西方人观念中的“一个宗教”就无法适合于描述中国人的宗教。

而西方人或受西方影响的人常说你信什么“教”,实际上是一种不合理的问题,一种西方文化偏见的问题,他们只能问你们的宗教信仰是什么样子的,才是一种摆脱文化偏见的问法。

同时也是由于此一性质的信仰形态,所以使我们不像西方宗教那样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是属于一种包容兼纳性质的信仰形态。

我国民间宗教所包含的仪式成分也许可列如下:

中国人信什么教?

传统宗教信仰的另一种特色是宗教中的超自然因素与伦理道德因素并不像西方宗教那样密切结合,而是两者之间有相当程度的分离。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文化中,伦理道德概念与哲学系统都一直是由儒学思想所主宰的,宗教信仰中只用现成的道德伦理标准来作奖惩的判断,而自己并不对道德本源作哲学性探讨的。

中国宗教的核心只是超自然系统或神明系统而已,这与西方基督宗教中神与道德不能分离、道德伦理的根源来自神本身的现象,显然是颇不相同的。

由于中国宗教信仰中的超自然因素与道德伦理因素的分离,宗教信仰的重心都在神明与超自然力量上,因此使中国人传统的信仰就显得非常现实而功利,甚至于具有很强的巫术性,这也是一般批评我们的民间信仰普遍有迷信倾向的原因。

实际上假如我们把这种信仰形态与第二十章所述的三层面宇宙观的理念配合在一起,我们就较能明白现象的意义。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超自然信仰只是宇宙存在的一部分而已,我们所要关心的还有自然、人、社会等部分。

超自然存在应该是能与人与社会作和谐配合才有意义的,由于这种“人本”趋向的宗教观,所以我们的信仰形态与西方制度化宗教的形态是迥然不同的。

本文摘自:《文化与修养》李亦园,九州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