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平閒侃水滸之:善於大兵團作戰的呼延灼

作為書中第八十個出場的好漢,作者對呼延灼的塑造,還是花了一番心思的,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背景,是大宋開國元勳呼延讚的嫡派子孫,而且就連手中的兵器,也和祖上一模一樣,習慣使用雙鞭,偶爾也會使用長槍迎敵。

書中的呼延灼氣度非凡,一表人才,第一次見大宋皇帝,就被宋徽宗賞識,“徽宗天子看了呼延灼一表非俗,喜動天顏。”特別御賜了他踢雪烏騅馬為坐騎。

呼延灼是武藝高強之輩,有好的武功基礎,先祖作為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自有一套功夫留給後代,呼延灼得此雌雄雙鞭為武器,一手鞭法虎虎生風,可謂威風凜凜。

書中楊志說,“青州城池堅固,人馬強壯,又有呼延灼那廝英勇。”從側面印證了呼延灼武功強悍,確有萬夫不當之勇。

國平閒侃水滸之:善於大兵團作戰的呼延灼

“將門出虎子”,呼延灼不斷武功高,而且也頗有謀略,否則高俅也不會給宋徽宗推薦他擔任徵寇大將軍,率兵馬前去征剿梁山泊。

高俅的本意是想讓呼延灼創造奇蹟,然而呼延灼並未創造奇蹟,朝廷的圍剿大軍損兵折將,估計高俅被其氣得半死。

三路軍馬一萬餘人,兩員武功高強的副將,都做了梁山泊的戰利品,若非呼延灼所乘的是皇上所賜的名貴寶馬,估計呼延灼都逃不出梁山的包圍圈,高太尉不惜血本打造的精銳戰隊,就這麼輕而易舉打了水飄,呼延灼完全要負主要責任。

所謂的梁山好漢,實際上大部分是草寇,一群不服朝廷統治的叛賊,呼延灼從大將軍到成為山寨的草寇,變化不可謂不大,所以,呼延灼的歸順,宋江的一番好意,好言相勸,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國平閒侃水滸之:善於大兵團作戰的呼延灼

呼延灼選擇背叛朝廷的一個重要原因,應該是征討梁山兵敗,自知回去覆命,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宋代對武官比較嚴苛,戰敗而歸,肯定要受責罰,正是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呼延灼才毅然選擇了歸降,畢竟先保全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在獨木難撐下,呼延灼選擇投靠青州慕容知府,希望得到他的幫助,但是慕容要呼延灼先幫其將桃花山、二龍山、白虎山的盜匪剿滅,才肯幫他向朝廷美言。

當時的呼延灼雖然沒說什麼,但一定很失望,心裡頭不滿,他一個敗軍之將,只能先答應知府的要求,呼延灼拋棄高位,選擇歸順梁山,慕容知府帶給他的不爽也有一定的原因。

水滸傳,是一部曠世名作,所含文化博大精深,但讀者君對武學的興趣要遠高於其他,武學確實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十八世紀以前。

國平閒侃水滸之:善於大兵團作戰的呼延灼

一個民族需要尚武精神,即使在當下互聯網時代,這點也絕不過時,否則,暖風燻得遊人醉,都安與享樂,這樣的民族必亡,所以,對於水滸傳武評,讀者君也是樂此不疲。

但是武功評論,畢竟只是紙上談兵,論武功之時,也只限於書中白紙黑字,難免有失偏頗,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當然,讀者君更沒有必要太過當真,儘管水滸是後世武俠小說之鼻祖,但這部書所描寫的內容絕對不是以武功為主,況且作者對武將對陣的描寫,也有前後矛盾之處,所以武功評論就權當一樂罷了。

書中呼延灼善使鋼鞭,兵器對武將十分重要,但是鋼鞭作為短兵器,在馬上格鬥作戰時,兵不佔優勢,但呼延灼卻習慣用此兵器,和對手博殺,可見其武力之強。

國平閒侃水滸之:善於大兵團作戰的呼延灼

熟讀水滸的讀者君,只要對武將、兵器、博殺感興趣,一般都會認為呼延灼雖然排名馬軍五虎第四名,但其防守能力和格鬥技巧要高於排名馬軍五虎第三名的霹靂火秦明。

水滸傳中,聽聞汝寧州宣到呼延灼,現正在門外,高太尉大喜,叫喚進來參見,看那呼延灼一表非凡,有贊詩曰:“開國功臣後裔,先朝良將玄孫。家傳鞭法最通神,英武經戰陣。仗劍能探虎穴,彎弓解射鵰群。將軍出世定乾坤,呼延灼威名大振。”

總之,呼延灼是名將呼延贊之後,為人仗義,人中豪傑,使得一手好鞭,有萬夫不當之勇,也有兵法謀略,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乃國家棟梁之才,年邁之年抗擊金兵入侵,保護君王時,不幸為國捐軀。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下載網絡,無意侵犯作者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