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在東北的武器裝備是哪裡來的?

佛燈1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四野的武器裝備,主要來自著“凱申物流集團”支援,該集團委員長兼總裁是素來有“運輸大隊長”之稱的蔣介石先生,另外也有部分自給自足。

四野的基本歷史沿革

四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簡稱,歷史基本如下:

1945年8月8日,蘇聯出兵東北搞定關東軍,我軍派出一部兵力進入東北,配合蘇軍作戰。

1945年10月底,我軍在東北部隊達11萬餘人,正式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總司令。

1945年底,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兵力發展到27萬人。

1946年1月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主要領導基本不變。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正式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簡稱東北野戰軍。


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林彪任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蕭克任參謀長,譚政任政治部主任。

四野的武器裝備

到解放戰爭後期,幾大野戰軍中,四野的武器裝備並非最好的,繳獲大量國民黨美式裝備的華東野戰軍擁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四野在解放戰爭中前期的武器裝備最為強悍。

根據四野司令部編成的《日寇投降後關內各解放區進入東北部隊實力統計表》,1945年底時,四野擁有步槍和輕重機槍40885支,迫擊炮64門,擲彈筒59個;到1948年遼瀋戰役前,四野擁有步槍、衝鋒槍和輕重機槍467164支,炮4486門,擲彈筒、迫擊炮、火箭筒、戰防炮、平射炮、機關炮、山炮、榴彈炮等各類型各口徑炮一應俱全。

如此眾多的武器裝備從何而來?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

1、蘇聯移交的繳獲日軍武器,約20%

蘇聯擊敗關東軍後,關東軍乖乖繳械投降,所有武器裝備都被蘇軍繳獲,我軍進入東北後,接收了一部分蘇聯繳獲的物資,但只是一小部分,絕不是全部。為什麼呢?因為當時蘇聯跟蔣介石簽了友好同盟條約,大部分武器裝備是要封存給國民黨軍隊留著的。

至於其中具體數量,網傳蘇聯曾向我軍移交步槍70萬枝,機槍1.2萬挺,火炮擲彈筒4000門,這數據足夠裝備百萬部隊,絕不可信。至於蘇聯是否從其國內提供蘇制武器裝備,及其具體數量情況不詳,但即便有,也不會很多。

2、收編偽軍鎮壓土匪,約10%

四野在東北期間,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清剿偽滿部隊和土匪武裝的軍事行動。廣袤的東北大地上,這些都是一些不可小覷的力量,剿滅土匪,收編偽軍後,他們的武器裝備自然也收入囊中,總計步槍和輕重機槍53235支,擲彈筒414個,各類炮迫擊炮2360門,主要是在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期間獲取的。

3、兵工廠自己製造,約20%

四野軍工部一開始曾從蘇軍接收了東北地區多家重要兵工廠,但很快被迫撤出,不過獲取了相當多的機器車床和大量原料,並在大連、延吉、琿春、佳木斯、齊齊哈爾一帶建立兵工廠,自行製造武器裝備。

不過由於軍工技術有限,兵工廠主要以生產槍支等輕武器和迫擊炮、擲彈筒等武器為主,各類炮彈、子彈、手榴彈等火藥則基本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會出現有槍沒彈的囧狀。

4、繳獲國軍武器裝備,約50%

我軍和國軍開戰後,雙方打了無數仗,國軍在東北戰場累計損失200多萬,且都是裝備精良的主力部隊,每次戰敗都伴隨著大量武器裝備的喪失,悉數被我軍繳獲。

據可靠數據統計,在遼瀋戰役之前的大小戰役中,我軍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總計有各類長短槍支85萬餘枝,輕重機槍6萬多挺,各類炮1萬多門,成為四野武器裝備最主要的來源,無怪乎蔣介石被我軍稱之為“運輸大隊長”,更在歷史上留下了“凱申物流集團”美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1945年本著“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關內解放區大批部隊受調開赴東北,先後調進東北的部隊有:八路軍第1、第2、第3、第5、第6、第7師,共6萬餘人;新四軍第3師3萬餘人;陝甘寧邊區第359旅以及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炮兵學校等萬餘人;加之各級配套人員及黨政幹部,合計10餘萬人,浩浩蕩蕩開赴東北。

這麼多人看似威風,實則篳路藍縷,遠沒有電視電影上看到的那麼風光。缺槍少糧,缺衣少藥的情況依然十分普遍,但時不我待,東北是重工業基地和大糧倉,一旦佔據東北,就抓住瞭解放全國的主動權。為了快速抵達東北,所有部隊輕裝前進,重火器輜重等不是炸燬就是掩埋,但這也為後來的工作埋下了隱患。

為了解決裝備問題,到達東北的部隊第一件事就是槍支彈藥,其時日本人遺留下來大量裝備,東北的軍火庫、兵工廠也都在蘇聯人手裡,一場好戲開始了。

(1)蘇聯援助

蘇聯究竟援助了四爺多少裝備,官方資料很難完整呈現,南京**和蘇聯當局有協議,不得向八路軍提供武器裝備,所有的交接工作都是秘密完成的,據有關資料統計,1945年底,進入東北部隊總量為107959人,擁有步槍總數39000餘枝,輕機槍一千多挺,重機槍105挺,迫擊炮64門,到了1946敗退到北滿的時候,人員達到32萬多人,長槍超過16萬枝,輕機槍過4000挺,重機槍700多挺,各種炮超過五百門,半年多時間,在軍事上節節敗退的前提下,軍事裝備能如此大幅上漲,沒有外援是萬萬做不到的,1945年底,陳雲高崗在給**的信中寫道:蘇聯的援助是秘密的、有限的、槍十萬,炮三百。


這些援助既包括蘇聯繳獲的日本裝備,也包含日本遺留在東北的大量庫存,最早進入東北的曾克林部一次就從蘇家屯軍火庫運出兩萬多支步槍,一千餘挺輕重機槍;周保中接收長春的日本軍火庫,更是得到了步槍五萬多支,強機槍兩千多挺,重機槍七百餘挺,子彈一千多萬發。。。也正因為這些援助的到位,在經歷了初期的軍事失敗以後,四爺一次次捲土重來,猶如聖鬥士五小強一般,越打人越多,越打戰鬥力越強,遼瀋戰役前,四爺總兵力超過一百萬,槍支38萬,輕重機槍兩萬挺,各種炮超過三千門。打錦州那會,四爺五百門大炮狂轟濫炸,打的範漢傑東躲西藏。武器就是戰鬥力啊!!

(2)自身收繳

進入東北後,四爺和東北局全線動員,尋找蘇軍沒有收繳到位或者散落在民間的各種武器,其時東北經過多年軍事鬥爭,有相當數量的武器裝備散落在民間,既包括一些地方武裝,也包括各種土匪鬍子,他們單個數量有限,但總量卻不少,什麼“地下軍”、“先遣軍”、“保安軍”、“忠義救國軍”,名字稱號一大堆,最猖狂時達到25萬人左右。這些山賊土匪有槍有炮,對東北的解放事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總司令兼軍政大學副校長的朱瑞非常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分散幹部,蒐集武器,發展部隊,建立家業”的十六字方針,不但要收集散落民間百姓手裡的裝備,還要把裝備從土匪鬍子手裡奪回來。到1946年5月,共收集火炮700餘門,炮彈50多萬發,坦克12輛,汽車23輛。其餘槍支彈藥更是非常可觀,有力的支持了四爺軍事裝備的擴充。

(3)自身造血

東北是老工業基地,日本人苦心經營多年,留下了眾多的產業。1945年奔赴東北的部隊中就包括大量懂管理和工程技術的工作人員,他們在瀋陽、鞍山、通化等地收集了一定數量的機器設備,以琿春為基地,先後建立了鍊鐵廠、子彈廠、手榴彈廠、裝藥廠、木材廠、機器廠等,到1947年已經初具規模,先是由羅榮桓元帥親自主管,後又改為黃克誠主管,1947年底,東北的兵工廠已經可以月生產子彈500萬發,手榴彈五萬顆。遼瀋戰役後,四爺又接管了瀋陽的兵工廠和機器廠,加之後來在大連建立的軍工廠,生產能力大幅提升。

除此以外,彪哥還從蘇軍那裡要來大量懂技術的日軍俘虜做教官,培訓自身人員,為後來炮兵等技術兵種的快速擴張奠定基礎。

(4)繳獲國軍

蔣介石號稱“運輸大隊長”,雖然有諷刺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起到了類似作用,尤其是解放戰爭後期,隨著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大量的裝備被繳獲,直接促進了我軍裝備勢力的提升。但實事求是的說,在東北戰役早期,繳獲國軍裝備影響有限,等遼瀋戰役打完,四爺早已兵強馬壯,連坦克都有了,早已不再是那個“小米加步槍”的土包子了。



日慕鄉關


不是蘇聯提供的也不是繳獲日本的,而是前蘇聯直接將日本遺留下來的武器轉讓給了東北野戰軍。

當時,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這個時候中國東北對於中國共產黨和蔣介石來說都是一塊兒至關重要的戰略地盤,對於我們來說,不用說了,東北可以連接前蘇聯的西伯利亞鐵路與前蘇聯建立良好的關係與紐帶,與此同時,中國東北還遺留下來大部分重工業所需要的資源以及機械,這些遺留下來的老東西或者說寶貝促成了在我國建國以後,東北長期的為我國重工業輸入新鮮的血液,有了這些東西,才有了今後成家立業資本。

對於蔣介石來說,拿下中國東北,控制我黨的發展的範圍,同時拿下中國東北以後,他可以更好地處理與前蘇聯之間的關係,至少前蘇聯和共產黨之間存在著一箇中國遠征軍這樣一個大的阻礙。

因此敵我雙方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地不停地向東北這個地方靠攏,蔣介石利用美國人的航空母艦,還有美國的飛機不斷地將他最精銳的中國遠征軍全套美卸裝備全部送到了中國東北,從蘇聯人手裡不停地完成交接儀式,(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佔領了東北大部分的大型都市以及交通線。

當然,解放軍也一直努力的在解放中國東北,從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不斷地從各個解放區抽調骨幹以及優秀的幹部去中國東北,有的走路上通到山海關進入中國東北,有的直接從海上進去,走路的大部分可以隱藏起來,所以沒有被前蘇聯紅軍給抓到,但是走海路的確遇到了很多尷尬的問題,比如說前蘇聯紅軍正好撞見了他們在偷渡。

我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上面的一個老兵跟我們講起了當時遇到的一種情況,為了能夠方便地使得他們從海上進入中國東北,都是很多解放軍都是武器放在另一艘小船裡面,然後人坐著另外一艘船,兩船分離一起行動,結果跑到旅順港以後直接就被蘇聯紅軍給抓了。

蘇聯紅軍一看,哇,整個人穿的破破爛爛的,還這麼大規模的偷渡過來認為他們不是好人,因此直接把他們給拘捕了起來,你說武器前蘇聯紅軍看不上眼,因此全部倒在了海里,或者是直接扔進了倉庫裡面當燒火棍兒,當時這一批老兵心裡是很緊張的,因為根據上頭的命令,他們是不能跟前蘇聯紅軍產生正面衝突的,對於前蘇聯將怎麼處置他們,他們心裡是感到十分忐忑的。

結果這個時候斯大林的命令下來了,說這一批人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蘇維埃有好的戰友,要求當地的前蘇聯紅軍要好好的招待他們。

結果前蘇聯紅軍一聽,哇!親人啊,好東西全部端上來,大家一起分享,然後一看你們武器太爛了,行,啥都別說了,倉庫裡面日本軍隊留下的武器要多少有多少,能搬走的全搬走,我們眼睛都不眨一下。

那批解放軍一看哪見過這麼多的好東西,能夠見到一兩把三八大蓋就已經算的上是逆天的運氣來,結果這一次一看全都是三八大蓋,再加上九二式重機槍九二式步兵炮,有的人甚至連糧食都沒帶,直接抱起傢伙就跑了,前蘇聯不停地將大批量的繳獲日本軍隊的武器交由我東北野戰軍。

對於前蘇聯來講,日本人留下來的軍隊足夠的多,因此他們也不需要將自己的武器送給東北野戰軍,而且如果前蘇聯真的明目張膽地將大批量自己的武器交給東北野戰軍的話,首先,東北野戰軍他本身的後勤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其次,前蘇聯紅軍所使用的武器全都是按照歐洲人的體型所涉及的中國的體型並不適合運用這款武器,第三,中國如果使用這種武器與美國交惡的話,那麼前蘇聯就是有理也說不清了,所以行蘇聯方面交給中國的武器幾乎全部都是日本方面的武器,日本在中國東北飼養了幾十萬的關東軍,武器數量方面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初步武裝我東北野戰軍。

在接下來,東北野戰軍首先完善了我解放軍關於後勤補給以及軍事武器裝備生產線的建設,由於東北留下了很好的底子,所以在發展軍工方面產業的時候,東北野戰軍所面臨的阻力要比其他野戰軍要小得多。

與此同時東北野戰軍還不斷的從國民黨手裡拿到大量的美械裝備, 當時東北野戰軍跑在瀋陽街頭,有一批國民黨的士兵興高采烈地衝過來說解放軍同志,你們在長春拿到了美國送給蔣介石最大的口徑的36門炮中的18門,今天我們把剩下的18門也一起送給你們。

就這樣,東北野戰軍才能完成解放戰爭時期百萬大軍入關的壯舉,誰又能想象這樣一支軍隊曾經只有不滿10萬人,衣衫襤褸破破爛爛的進入中國東北。


漩渦鳴人yy


前蘇聯方面公佈的資料是,一共向四野和前身東北野戰軍、東北民主聯軍提供有七十萬步槍,一萬兩千挺機槍,四千多門各種炮以及六百輛坦克等,目前國內對這個數量沒有全面、精確的統計,對這個數字的支持與反對都無從談起。

蘇聯人提供的這些武器裝備絕大多數是繳獲日本關東軍和偽滿軍隊之手,1945年8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時,擊斃日本關東軍數量是八萬三千人,被俘近六十萬人;截止1945年,偽滿洲軍隊的數量是十五萬人,內含航空兵和高射炮兵等多種技術兵種。兩個數字一加,可知關東軍和偽滿軍的兵員數量在八九十萬左右。

打響三大戰役之第一大戰役——遼瀋戰役前,四野的兵力達到了一百零三萬,這個數量與關東軍和偽滿軍的數量大致相同,從理論邏輯上看來,武器裝備數量也應該比較接近。
除了這些武器裝備,東北民主聯軍也以“撿洋落”這種蘇聯默許的方式,從民間零星蒐集,獲得了一定數量的武器裝備補充。

四野的彈藥補給主要則是來源於自建的兵工廠,東北第一個自建的兵工廠在琿春,其子彈廠等基礎的機器和技術人員都來源於日本的遺留,沒有蘇聯人的支持和默許,兵工廠也不可能順利的把人員、設備等物資從延吉和其他地點搬到琿春。蘇聯控制的大連兵工廠裡產出的重型炮彈,更是在淮海戰役中啃掉黃維兵團的利器。

蘇聯支持、默許山東解放區等地的十幾萬大軍從水陸兩路進入東北,其控制的水路必經港口大連,更是數次堅拒國民黨軍隊登陸,為東北根據地的建立和未來遼瀋戰場上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兵工廠的日本技術人員和野戰醫院的日本醫生、護士群體,為遼瀋戰役的最後勝利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歷來現實


1947年夏的四平街攻堅戰,林彪民主聯軍在以三個縱隊十萬餘人上百門火炮,在縱隊司令李天佑和政委萬毅的指揮下在猛攻四平,守軍為國民黨第71軍軍長陳明仁,攻了半個多月始終沒突破陳明仁陣地,由於傷亡慘重民主聯軍被迫撤退陣地。攻城時林彪才發現我軍火力不足、嚴重缺少武器特別是彈藥。

四平攻堅戰時,由於攻城部隊缺少武器彈藥特別是炮彈,戰後林彪親自以個人的名義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請求蘇聯給以我軍武器彈藥的幫助,將繳獲的關東軍武器彈藥交給我們,並希望還能將德國戰利品武器彈藥儘量撥給我們。不久後,斯大林批准了將蘇軍繳獲的日本武器部分交給了林彪,用這批裝備,東野裝備了三十個團,兩個山炮營。這是東野首次批量獲得蘇聯武器援助。


1947年10月,林彪以東野的名義再次給斯大林寫信,以尋求幫助解決三十萬人的二線兵團武器裝備,包括步槍、輕重機槍、迫擊炮、高射炮、山野炮等和各種通信器材以及各種彈藥的補充,並希望除了日軍繳獲的還能得到部分德國裝備,但遲遲未得到斯大林的答覆。

再根據曾任四野參謀長劉亞樓上將在一次講話中提到,蘇軍當時沒給四野留下多少武器彈藥,大部分是以四野的名義用糧食等換得了一些武器,由於斯大林當時顧及到美國和蔣介石國民政府的關係,在三大戰役爆發前並沒有得到蘇聯太大的援助。


抗戰勝利結束後,蔣介石在美國的幫助下大舉增兵東北,企圖獨佔東三省,為打破國民黨的企圖延安根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從各大解放區抽調部分兵力不惜代價挺進東北,十幾萬人部隊輕裝上陣組成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任聯軍總司令、羅榮桓任第二政委,本想依靠蘇聯提供日式武器裝備,但援助有限。


直到1948年7月初遼瀋戰役前,東北民主聯軍已經發展到了100多萬人的大規模,擁有不少重炮、輕重機槍、輕裝坦克等,火力十分強大。東北民主聯軍發展的如此迅速,武器裝備除了上文提到的蘇聯援助部分,主要來源於繳獲國軍、偽軍部隊等、收繳蘇軍、日本遺留和來不及運走的以及白手起家、創建自己軍工業。

1946年駐四平的蘇軍撤出東北後,蔣介石任命劉翰東為遼寧政府主席接管四平後而爆發的四平解放戰爭。東北民主聯軍在萬毅等人是指揮下解放了四平,並活捉了劉翰東、保安司令和匪首等人,繳獲了不少重機械、火炮、槍支彈藥等大批軍需物資,這是東北聯軍繳獲的首批武器裝備。

民主聯軍挺進東北後,根據延安的指示抽調一批技術人員,利用日本留下的軍工廠和收集到的機械設備,在隱蔽性較好的中蘇朝交界處的小城琿春建立了首個東北軍工基地。由於缺乏高級軍工技術人員,聘用了一些日本遺留下來的技術人員,為此建立的軍工廠已經初具規模,由聯軍政委羅榮桓親自抓生產工作,直到1947年下半年已經完成了延安要求的生產任務,為1948年三大戰役武器炮彈的穩定供應奠定了基礎。

所以,四野在東北的武器裝備除了蘇聯繳獲日軍援助的部分和聯軍繳獲的,大部分都來源於東北聯軍建立起的琿春軍工基地的自給自足。


賽門軍略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腐朽黑暗國民黨的失敗,是人民的選擇,民意的勝利,也是鬥爭的結果,人民擺脫專制迎接大解放。四野能夠在東北打敗國民黨武裝的機械化部隊,武器裝備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來源多樣和較為複雜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蘇軍打敗日本後,向四野交付的大量日軍遺留武器,例如1945年下半年曾克林部隊從瀋陽日軍廠庫裡運出來的兩萬只步槍,156門迫擊炮、山炮和1000挺機槍。

蘇軍從哈爾濱撤退時,留下步槍10萬,重機槍1萬挺,炮1000門。我們還以以貨換貨的形式換得10列車關東軍武器彈藥,公平獲得了2000車皮的作戰物資。戰場上積極自籌,收繳日偽軍武器彈藥,在1945年9月至1947年4月我軍通過作戰收繳武器槍約為3.9萬支,炮960門。在期間的三次攻勢作戰中,分別繳獲大約槍三萬四、三萬五、六萬九千支。

還有一部分為收繳日偽武器:報告顯示有槍六萬支,重機槍800餘挺,輕機槍9000餘挺。當然還有蒐集日軍遺棄或藏匿武器,這數量也相當可觀,例如1945年12月到1947年6月,東北炮兵收集彈藥63萬餘發。最後一大類就是自力更生了,例如1948 年10 月以前,東北解放區兵工廠製造炮1175門、槍約1400餘支,1945年至1948年,兵工廠共提供112萬發迫擊炮、榴彈炮等各型炮彈。

總結一下,在初期我們主要靠蘇聯外援,在此後新增的武器裝備中外援比例明顯下降,繳獲武器和自籌武器比例明顯上升,到1948年9月後,新增武器則主要靠自籌生產了。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歷史傳訊社


有網友問四野的武器是從哪裡來的?四野的武器主要有三大來源,繳獲,收集和生產等三個來源。我們先說收集,楊奎松引用蘇聯資料曾經說過,蘇聯一共移交了關東軍武器步槍70萬支,機槍12000挺,火炮擲彈筒4000門,還有879座軍火彈藥庫。

但是整個移交過程,是從1945年一直持續到了1948年初,並不是一次就全部交付的。另外,還有自己到處蒐集的武器,比如,在撫順收集了20餘門高射炮,在瀋陽搶出幾輛坦克,在撫順、通化等地收集了幾十輛汽車。

到牡丹江以後更派人四處搜山,先後收集了上百門山、野、榴彈炮及各種零件近萬件,在這一基礎上建立了3個榴彈炮團,並由南滿炮兵旅撥來一個炮兵團、一個高射炮大隊、一個戰車大隊。”

到1947年2月,朱瑞領導下的炮兵共收集到各種火炮700餘門。其中,榴彈炮49門、野炮97門、山炮108門、步兵炮141門、迫擊炮300餘門。

在1945年秋季進軍東北的時候,就已經抽調了一批搞後勤和軍工生產的幹部奔赴東北,想要在那裡建立自己的兵工廠,支援前線需要。當時主要生產山炮炮彈,迫擊炮炮彈和子彈。

最後就是繳獲,從1946以後的3年,繳獲榴彈炮192門,野戰炮122門,山炮354門,步兵炮61門,戰防炮307門,平射炮109門,迫擊炮1137門,機關炮129門,高射炮69門,高射機關炮20門,火箭筒670具,60迫擊炮5707門,擲彈筒2296具,槍榴彈發射器677具。各種槍械856276支。

四野一個師基本能保證1萬餘人,非常重視師長的運用,以師為基本作戰單位,這樣四野的戰鬥力一直很鞏固,不僅老部隊的1、2、6、3、4縱非常出色,後來陸續編進來的主力縱隊7、8、9、10縱乃至5、11、12縱都有上乘表現。

到了大決戰的前期,四野12個縱隊的戰鬥力已經非常均衡,這是其他野戰軍所做不到的。四野大軍入關後,每個縱隊近6萬人,裝備精良,幾乎頂得上某些野戰軍的一個小兵團。

四野殲滅的對方精銳部隊也比較多,包括了新1軍,新6軍,新5軍,新7軍,第71軍等等都是精銳部隊。


深度軍事


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國民黨急忙派出接受大員,都在內地趁機搜刮漢奸的財富,以及日本人留下的財富,我黨卻派了10萬大軍包括大批政工幹部從陸路和海路向東北浩浩蕩蕩地進軍。

甚至新四軍第3師從蘇北都往東北趕,基本上都是缺衣缺槍缺彈的隊伍,不得不佩服黨內高層的戰略眼光,東北是天然糧倉,全國的重工業基地,得東北者得天下。

東野攻打錦州,集中500多門重炮猛轟國軍陣地,守軍司令範漢傑中將東躲西藏,本次城市攻堅戰僅用了30個小時。

因沒有重炮,徐總只好採取土工作業,挖地道炸城牆,整整費時72天,才把臨汾城拿下,對照一下,東野打錦州,耗時一天多時間,可見武器的作用有多大。

東北野戰軍,也即1949年初,經整編後的第四野戰軍,其武器裝備的來源包括以下幾部分。

一:各地入關部隊隨身攜帶的輕型武器:但限於手槍、步槍、輕重機槍、小型迫擊炮等裝備,沒有榴彈炮等大炮和戰車等重型武器裝備。

二:東野發動群眾,在城鄉各地收集來的槍炮和戰車:10萬大軍到了東北後,第一個任務就是到城市和鄉村,發動群眾到處尋找槍支和大炮,到1947年2月,步槍、駁殼槍自不必說,負責籌建炮兵學校的朱瑞,共收集了大小火炮700多門,另外還有坦克及牽引車輛,這些火炮經過修理之後,成為東北野戰軍炮兵部隊的基礎。

三:東野總部從蘇軍那裡要來一批槍炮:1947年夏季攻勢後,隨著戰役規模越來越大,僅靠蒐集的彈藥是不夠用了,東野總部給蘇聯最高領導人寫了一封信,要求彈藥支援,蘇軍從繳獲的日軍武器中撥了一部分給東野,裝備了30個步兵團、2個山炮營。

四:東野建立自已的軍工企業,自造槍炮和彈藥:時任東北軍工部長的韓振紀,在中朝蘇三國交界的小城琿春,建起了軍工廠,造了部隊急需的子彈、手榴彈和迫擊炮彈,後又開辦了多家兵工廠,東北軍工生產了充足的彈藥,為東北野戰軍進行大規模戰役提供了物質保證。

五:戰場上繳獲對手的武器裝備:戰場上收繳武器裝備,歷來是我軍裝備的主要來源,解放戰爭時,老蔣就是運輸大隊長。

此外,我軍剛進東北時,運用了一些外事手段,從蘇軍手中接受了幾個日關東軍的軍火庫,三八大蓋、歪把子輕機槍還是搬出來不少。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4月1日於杭州,每天都有精彩的內容推送,歡迎關注本文作者。


國平軍史


客觀為本,事實為準,說大實話,說出新意,不陳腔濫調,不落俗套。喜歡英威軍事裝備答題,點擊右上方

+關注

我的答案就是,絕大部分是蘇聯援助的,小部分是通過其它方式得到的。

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的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不過,任何觀點和看法,都要以事實為依據。



佔領東北的蘇聯紅軍

在東北最大的事實是什麼?那就是蘇聯紅軍,此時正在控制,佔領東北。這是任何人在分析當時軍事形勢時,都不能忽略的最主要問題。

一、英國和美國乞求蘇聯出兵

為啥蘇聯紅軍會在東北?這是因為,1945年,蘇聯紅軍進軍東北,打敗了一百萬日本關東軍。



蘇聯紅軍打敗日本關東軍,繳獲日軍的軍旗

為啥美國和英國軍隊不來東北打日軍,就是因為怕,怕出現大規模人員損失。所以就去乞求蘇聯來打。

二、英美以巨大代價,與蘇簽訂屈辱協議

英國和美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蘇聯簽訂了屈辱的協議,以下為主要內容:

承認蒙古獨立;中東鐵路歸蘇聯;大連為商港,旅順為軍港,由蘇聯租借。這些利益涉及中國,懾於英國和美國的逼迫,當時的中國當局無奈接受。

日本佔領的千島群島,庫頁島,歸蘇聯。這樣就產生了日本北方四島被蘇聯佔領問題,時至今日也沒解決。因為這四個島是否歸屬千島群島,雙方有較大的爭議。

朝鮮以38度線,由蘇聯紅軍和美國軍隊分別佔領,這樣的後果更嚴重,在5年後爆發了朝鮮戰爭。

三、蘇聯和當時中國當局再籤條約,確定利益

蘇聯和英國,美國簽完協議後,又和當時的中國當局簽訂了條約,再一次確定了涉及其在中國利益的問題。

四、蘇聯出兵東北,擊敗日軍,佔領東北

蘇聯得到了以上實質利益後,在1945年8月,也就是對德國戰爭完成後的3個月,派出重兵,向東北的日本一百萬關東軍發動進攻。並於2周內迅速擊垮日軍,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日本關東軍向蘇聯紅軍投降

自此以後,東北由蘇聯紅軍完全佔領。

五、八路軍進軍東北,得到蘇聯的支持

1945年下半年,八路軍大規模部隊出關,進軍東北,組建了東北地區軍隊,也就是四野的前身。

八路軍為啥能大規模進軍東北?因為得到蘇聯的支持。為啥蘇聯支持八路軍?因為追求的目標一致。


佔領東北的蘇聯紅軍

要知道,當時的蘇聯,連續打敗了德國,日本兩大強國,其國力和軍力如日中天,威震世界。沒有蘇聯的同意,任何國家,任何軍隊都不敢進入東北。美國,英國同樣恐懼,不敢派出軍隊進駐軍東北。

六、蘇聯向八路軍,及後來的四野援助武器裝備

蘇聯對外軍事援助,有一個優良的作風,就是不計代價,不計成本,不遺餘力。只要有什麼,就援助什麼,不做任何保留,而且款式新,質量優。如在抗美援朝對中國,在中東戰爭對阿拉伯國家,在越南戰爭對越南,都是如此,其規模和數量遠遠超乎人們想象。

不過,在東北對四野的援助,蘇聯既講原則性,也講靈活性。一方面由於和當時的中國當局簽訂了條約,直接給蘇聯最好的武器裝備,未免會落下口實。另一方面,針對當時四野的軍事作戰對象,也根本用不著這麼好的武器裝備。

於是,蘇聯就將繳獲日軍關東軍的武器裝備,大量援助四野。



蘇聯紅軍繳獲日本關東軍三八大蓋步槍和機關槍

日軍的武器裝備,深受四野指戰員的喜愛,如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使用較多,較受歡迎的就是日軍三八大蓋步槍,92步兵炮了。



日本軍隊的92式步兵炮,美軍繳獲後也愛用

後期蘇聯紅軍從東北撤軍後,對四野的援助依然源源不斷。還有一個大家不太瞭解的事實,日本軍隊在遠東,除了東北關東軍,還有一江之隔的朝鮮軍,數量也相當龐大。



蘇聯紅軍繳獲日軍的武器裝備,數量眾多

在東北四野的大戰打響之後,隨著戰局的發展,蘇聯還從將從日本朝鮮軍繳獲的武器裝備,從朝鮮經由鴨綠江,圖門江運到東北,援助四野。



蘇聯紅軍在日軍投降後,清點繳獲的武器裝備

這樣,四野對敵軍,不僅有兵力優勢,更有武器裝備優勢,無論在數量和性能方面,都遠勝於敵軍。


英威軍事裝備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在遼瀋戰役爆發前,東北野戰軍總兵力大約104萬,擁有槍支38萬,輕重機槍兩萬挺,大炮約3000多門。

抗戰結束時,陝北中央一共向東北派遣了十幾二十幾萬部隊。當時的目的就是搶佔東北。

在強佔東北的過程中,因為沒有先進的交通工具。時間就成了最致命的一個要素,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儘早趕到東北,派往東北的軍隊基本上都沒有重武器。

它們自身攜帶的輕武器就是他們作戰的基礎。

第二個來源,就是通過各個渠道收繳的武器。

因為當時抗戰剛剛結束,有一些武器散佈在東北各地。缺少武器的東北野戰軍不得不到處去搜尋武器,結果還真找到了一些,但數量不會很大。

另一方面,當時東北有很多土匪,在土匪手中,各式的槍械都有。東北野戰軍派出不少軍隊,配合地方政府圍剿土匪。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一部分的槍支彈藥。

因為蘇聯紅軍的進攻比較迅速,日本人有部分軍火庫來不及處理,東北的戰事就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東北野戰軍派出大量的士兵,在當地老百姓的配合下,找到了一些軍火庫,得到了不少的槍支。

但僅僅擁有以上的武器,對付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隊是遠遠不夠的。

在東北戰爭爆發初期,東北野戰軍節節敗退,一度被打退到松花江以北。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的話,就可能只有退到蘇聯去了。

然而僅僅半年之後,東北野戰軍就展開了猛烈的反擊,迅速佔領東北,除了城市之外的大部分鄉村地區。

更是在一年之後,解放了東北全境。武器是軍事戰爭中很重要的決定因素,東北野戰軍能夠迅速打敗國民黨軍隊,肯定有其他的先進武器來源,那麼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毫無疑問,來自於蘇聯的支持。

如果東北野戰軍徹底被打敗,顯然不符合蘇聯當時的國家利益。在蘇聯退出東北的時候,他們甚至把東北工廠的鋼鐵都拆走了,自然也不會把槍炮留給東北野戰軍。

當戰爭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候,斯大林還是決定給東北野戰軍提供了大量的先進武器,又從日軍手中繳獲的,也有自己生產的。甚至慄裕在山東戰場上的節節勝利,關鍵因素之一,也是東北野戰軍給他提供了大量的蘇式裝備,包括大炮。間接的可以說,這也是蘇聯的幫助。

因為抗戰結束後,南京政府和蘇聯曾經簽過協議,蘇聯政府不得向八路軍武裝提供武器。所以這件事情是秘密進行的,不公開的,因此很少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