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步槍很少有戰術部件?

鐵礦石5


戰術配件是美軍引領的一股潮流,目的是讓士兵自己改造武器,在不破壞重做的前提下,儘可能提供優秀的配件。

就中國輕武器發展而言,QBZ95式突擊步槍也是仿效蘇聯OTC14雷電突擊步槍得來的產物。唯一不同的是拉栓柄置於提把內側,而且使用的是5.8mm子彈。

要知道雷電突擊步槍是前蘇聯乃至俄羅斯供給給特殊部隊使用的特種戰術步槍,千萬別把它解讀成AKM的無託版本。它的活塞行程更短,由於使用的是亞音速子彈,後坐力更小。亞音速子彈就是子彈的初速度低於三百四十米每秒,這樣的好處就是它加裝消音器以後幾乎沒有槍口噪聲。但是有效射程有限,僅有四百米。這也意味著這把雷電突擊步槍(就是Groza)成了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無聲死神,到死也不知道它從哪開的槍。

95式把Groza的木質護木和焊接槍托底板取消了,機匣機構採用的是衝壓製造。但是中國效仿蘇聯最大的地方就是燕尾夾配件槽,讓這把槍無法匹配更多優秀的戰術配件,要知道世界更多的還是皮卡汀尼導軌。以至於海外版的QBZ97式步槍,把提把砍到最低的同時,設置了皮軌以應對海外市場的買家各種改裝需求。

對於本國軍隊,這種開放式的設置完全沒有施行。因為成本太高了,一把95的造價於2003年就達到了4700元,加上瞄準鏡可能要突破7000元。這是一筆很大的軍費開銷,因為中國現役軍隊總數無論怎麼裁剪還是要高於兩百五十萬。僅全面列裝就不低於17億,還不算一系列維修保養等等配套措施,當然這裡還沒算武警部隊和其他合法武裝的需要。

總之一點,就是錢錢錢。一隻全息瞄準鏡的價格都要幾千塊,何況是更為精良的ACOG瞄準鏡呢?所以你能看到的,中國解放軍都是在用機械瞄具射擊訓練。這個觀念有點像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武器不行,拿訓練來克服,長時間下去容易給自己造成障礙。畢竟二十一世紀以後,還是精兵衛國的理念更為實際。兵足夠精悍,武器也要跟上設計理念。為什麼法國陸軍要花一萬美元一支HK416的價格,訂購十萬支。還不是怕到戰時自己的FAMAS步槍總是出故障嗎?索性一步到位。


代號鐮刀


戰術部件——是一種根據具體作戰情況,為輕兵器掛裝的提高武器性能的部件。主要有皮卡汀尼導軌(國內為燕尾式)、光學瞄具、全息瞄具、紅外/激光/熱成像瞄具、戰術手電、戰術握把等。戰術部件大多數用於局部特殊衝突,例如:反恐、城市戰、敵後滲透破壞。戰術部件在這些環境下,將為輕武器提供更為便捷、更穩定性能、更理想光源、最精確瞄準以及最大殺傷力的特性。目前主要用於特種部隊與特警隊伍中。至於我國為什麼很少加裝戰術部件,棟哥是這麼看的!

主動防禦性沒太多需求

眾所周知,中國人民解放軍(PLA)屬於國土防禦型軍隊,也就是說我們解放軍主要用於保家衛國,在家門口收拾來犯之敵,對於家門口咱們是輕車熟路,所以部隊沒有大範圍列裝戰術部件的需求。與之相反的美國則不同,他們的軍隊主要用於海外作戰,戰術部件的運用將一定限度的提升武器性能,降低部隊傷亡減員。



規模大成本高週期長

相比美國大兵隨意加裝步槍戰術部件,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人數眾多,且配裝武器種類多樣,若在部隊中普及戰術部件,成本將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無法控制軍費開支),對於我國目前的國力,穩步提升才是良策,而不是隨意的跟風隨大流,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我們,值得一提的是,像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武警特戰、公安特警等,都根據需求不同程度的配裝了戰術部件。



不配裝不代表沒有技術

許多人以為之所以國內不配裝戰術部件,是因為技術尚未達到研發有瓶頸,其實這只是謠傳,要知道目前國際兵器市場上,有一些精度部件都是由我國軍工企業供應的,例如剛配裝不久的“高精度狙”,歷經幾十年的戰爭,我國在軍工技術方面,已經自成體系,只要有必要,快速配裝步槍戰術部件如同呼吸一般。



培養戰術部件使用習慣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進入和平備戰狀態,部隊由戰轉訓。20多年來部隊已經養成了“兩點一線”的傳統訓法,對於戰術部件的使用尚不習慣,所以諸如這方面的知識技術培養,以及相關裝備的研發列裝,也在穩步的開展,畢竟未來戰爭是高精尖科技的時代,跟上時代腳步十分重要。


最後借用《戰狼》的那句經典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對於我國而言“和平發展”是基本國策之一,一貫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若某天真有強擄壓境,就是再回到“小米加步槍”時代,一樣打的他人仰馬翻,有來無回。無論是否全員配裝戰術部件!

棟哥環遊記


這主要和中國軍隊現在的優先發展方向和實際需要,以及作戰理念等有很大的關係。

此前中國軍隊的技術裝備比較落後,很多戰機戰艦完全無法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於是這些武器裝備被更加重視,得到了大力的發展。而陸軍相對來說在現代戰爭中地位下降,本身就沒有得到足夠的發展,很多部隊連99式坦克、09步兵戰車等這些裝備都未能裝備,因此輕武器自然被放在了靠後發展的位置。

實際需要也是一個原因。我軍傳統上還是重視機械化作戰,並且也是以野戰等為主進行訓練,很少進行近距離巷戰、純步兵作戰等相關演練,更需要的是重型武器,而輕武器加裝戰術附件與否所能取得的提升不是很大。而像美軍,經常需要進行的就是治安戰,同時很多時候重武器的使用也受到限制,因此戰術附件裝備得更多一些,能在步兵作戰中更好的應戰。

最後就是觀念問題了。其實近年來,不少部隊的槍械戰術附件、戰術背心、頭盔等都有了巨大的變化,很多都是部隊自行採購或者定製的,這也反映了這些部隊主官的作戰思想有所提升。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認為給士兵的步槍等加裝戰術附件毫無價值,使用基礎的機械瞄具已經足夠,因此基層部隊自然無法得到戰術附件等使用。


用戶5770541302


首先,軍費分配少,主要戰術配件缺項,最起碼從國內瞄準具配備與國外的差距就能看出來。不是國內做不出來,而是做出來了軍隊不採購。二是選擇決策有問題,即誰說了算。使用輕武器的營連一級在輕武器選擇及定型過程中話語權弱,所謂專家和官員的話語權過重。一把使用者不認可的槍難言是一把好槍,譬如95的瞄準基線高和拋殼問題、85無專用彈問題。三是觀念問題,可能體制和市場有一定關係。

而且,中國的裝備為公有制,一不容許改裝槍支,二不容許自購槍支及配件,導致沒有對應市場,因此國內廠家不會有針對性的對內推出定型之外的產品,如槍托、瞄準具以及其他戰術配件。說到底還是觀念問題,槍械說到底也是機械的一種。它反應著國家工業化程度,越和人接觸密切的機械往往越難設計,飛機坦克是大系統,但是相比槍械還是和使用者接觸不密切。


貞觀防務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其實這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們之前窮怕了,沒有理解人比武器精貴的真諦,並且我國步兵訓練週期短,往往兩年就回去了。其實這個問題不光體現在戰術配件上,也體現在編制上,我國重型步兵班有兩個專職的PF-98火箭筒的射手,他們攜帶的武器是手槍,而美軍的重裝步兵班,無論是AT-4火箭筒還是標槍反坦克導彈,都是不佔編制的。戰術配件也是一樣的。

美國的標槍反坦克導彈不佔編制,隨拿隨用

我國PF-98反坦克火箭筒在重型步兵班裡是佔編制的,是兩個專職射手。

第二是國防體制問題。雖然這很有可能被封,不讓發。但小編還是要說。我國軍隊的裝備提供者全部都是國有企業,國企什麼情況,大家都懂得!另外,95式步槍不是沒有戰術配件,只是為了不讓其他企業賺錢,所以不搞通用戰術滑軌,搞獨有的“燕尾槽”。


每日點兵


首先,中國步槍的戰術部件並不少,56式半自動步槍都可以安裝瞄準鏡,變身狙擊步槍。加裝瞄準鏡等戰術部件,也不一定非得在戰場上打了30發子彈之後再加。一名士兵上了戰場,他的步槍作用就基本明確了,大多數都是步兵衝鋒防禦時用,不太可能出現非得讓一名士兵把普通步槍在戰鬥中變成狙擊步槍,當然,加裝戰術手電也是一個道理。

這就表明,加裝戰術部件,不一定非得像美軍步槍那樣在槍上安裝皮亞汀尼戰術導軌,中國槍械軍工安戰術部件的方法多著呢。而且,中國也有皮亞汀尼戰術導軌呀。

但是,皮亞汀尼戰術導軌缺點實在是太多了,平時握持不順手,需在不安裝器材的部位外掛護套,器材的安裝、拆卸速度較慢,需較長時間操作螺帽,器材易於鬆動,重量較大,對槍管造成額外負擔。射擊者在使用時往往緊握護木,影響槍管精度,R.I.S固定在槍管上射擊時槍管受熱膨脹,影響R.I.S.結構,進而影響射擊精度。這麼多缺點,有的國家比如咱們不喜歡在步槍上安裝,也就有了充足的理由。

最後,中國陸軍對於步槍的運用,自古就在沒有戰術部件的情況下進行的,《我的兄弟是順溜》裡的王寶強,用大狙擊打日本鬼子,也大多是藝術虛構的。傳統中沒有戰術部件的需求,在現代步槍的發展傳承中,也就不會注重添加這麼多的戰術部件,有個通條保證槍膛不炸,就可以了,就可以殺敵立功了。

緊盯步槍戰術部件的人,大多數都是唯武器論者,這一點,老一輩革命家早就批判過了。不要以唯武器論和單純軍事觀點為榮,在咱們這吃不開,長久不了,日子過不好。


吾評武願


這其實是多年前的機械化戰爭時代作戰思想的遺留,當時的輕武器作用很小,主要還是裝甲兵、航空兵、炮兵等這些機械化作戰力量唱主角,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槍械等輕武器的作用自然沒有受到重視和發展,有限的資金和技術力量等都被用在了重型武器的研發上。

而其實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等國的輕武器戰術附件其實也不多,最多也就一個榴彈發射器而已,其他的步槍基本也是機械瞄準具,而且也沒有配件可用。不過一些有創造性的的改進設計也是有的,比如AK步槍的護木上有和護木連為一體的握把,就比較類似如今的步槍小握把。再比如一些步槍加裝的兩腳架,被用來作為輕機槍使用,而且一般是不可拆卸的。

現代常見的戰術附件其實要到上世紀90年代左右才開始流行。比如如今最為流行的各種光電瞄準具,其實很早就誕生了,但是主要是被作為民用使用的。後來一些美軍特種部隊開始使用,比如在黑鷹墜落中大出風頭的AIMPOINT公司的紅點瞄準具,在作戰時瞄準起來非常方便。

而後來,因為大規模機械化戰爭很難爆發了,更容易出現的依然是小規模武裝衝突或者局部戰爭,單兵作戰能力依然很重要。然後光電瞄具等開始被推廣到美軍全軍,而安裝這些大小不同的各式瞄準具,就要用到皮卡汀尼導軌。而像榴彈發射器等,也開始通過導軌進行安裝。後來很多公司又推出了各種戰術附件,比如握把、激光指示器、手電筒等等,極大地擴展了槍械的性能。後來又被很多西方國家軍隊學習,於是各國軍隊的單兵槍械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戰術附件。

像中國的95步槍等當時並沒有考慮到模塊化改進,而且當時也沒有提升戰術性能的想法。而在近年來,隨著實戰需要以及掛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戰術附件開始出現在了中國步槍身上。


戰爭之王


至於這些問題的答案,無他,歷史遺留問題和需求問題。從歷史遺留問題來看,別的不說,“軍隊要忍耐”的日子才剛過去幾天?對,現在軍費開支不低,重型裝備的更新不應該成為步兵使用的戰術配件更新的阻礙。

但凡事總有個先來後到,現在戰術配件普及速度慢了一點,這有啥奇怪的?100多萬人的陸軍,普及戰術配件需要多長時間還用得著解釋?想幾天之內讓全軍都用上紅點瞄準鏡、戰術握把和黑光手電,當裝備發展部撿到了多啦A夢嗎?

從需求角度來說,中國軍隊對槍械的戰術配件有沒有需求?有,而且有需求的部隊基本都配上了。早年間武警有給85狙配用戰術兩腳架、側裝導軌和施華洛世奇瞄準鏡的,後來到了5.8毫米口徑階段各種步槍或衝鋒槍設計之初就配備了公發瞄準鏡,現在各類導軌改裝件普及以後配用各類戰術配件也很方便。國內的廠商能生產各種類型的瞄準鏡、激光指示器、戰術握把或腳架,乃至榴彈發射器和下掛霰彈槍,如果有需求想買隨時能買。問題是,你管掏錢嗎?

所以凡事要一顆客觀需求和顯示狀況來決定是否採取和人使用,在沒有太大必要的情況下,不使用完全是客觀作出的選擇。


軍機圖


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我國上次進行大規模戰鬥還是對越自衛反擊。那時候都全世界都是鐵瞄的天下。所以在這種作戰體系之下自然不會有大量的槍械配件出現。

其次,槍械戰術配件這個東西並是單純只是為了好看的,而是有實際用途的,如果沒有普及一些設備自然很多東西加上也只是徒增槍支重量。

瞄具,我國的95-1是有自己特有的燕尾槽,可以加裝國內自己生產的白光瞄具。

雖然說好像是醜了點,但是好歹有瞄了。說明有這個需求了。

然後再是槍燈,新版的95-1上在前準星邊上奇怪的地方也加裝了手電接口,不同於資本主義的皮卡汀尼,我國有一套自己的燕尾槽系統,和美國的mlok,keymod這些妖豔賤貨統統不一樣。

接著是類似於美軍的peq15一樣的的東西,只能說我軍暫時沒有這個需要加裝。激光指示器並不是好看的,他的作用在於在攜帶夜視儀時可以進行瞄準,如今我軍並沒有大規模配發夜視儀,自然沒有配發激光指示器的需求。

並且我國其實並不是沒戰術配件。其實在美國有很多牌子的低端生產線都在國內,並且國內也不是沒有實力做出高端的,只是高端的東西比較耗時國內的也賣不出好價格自然就不去做了。比如西格的紅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國內生產的,其可靠性完全不輸於瑞典的aimpoint,和美國的trijicon這類大廠。

我國有也都能造,只不過,裝不裝還看部隊需求。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炫酷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白光、微光、榴彈、手電還需要什麼?這些95槍族都有,除了95突不能裝榴彈外(也不需要),其他的都沒什麼問題。該有的都有,沒有的基本也不實用,紅點和紅外的實用性太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