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熊孩子
隨著我們生活條件的慢慢變好,人們的身體素質也變得很好,帶來的就是很多球員身高,速度,運動能力都比前好。
首先來說身高吧,像最早的張伯倫那個時代只有幾個球員的身高過了兩米,而且那個時候球場引入了三分線。
其次就是速度了,美國媒體把現在球員的速度和以前的球員相比較,發展速度快的球員都是近代出戰的,最早時期的球員沒有一個上榜的,所以這個也是變化。
然後就是運動能力的變好,人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給我們身體素質帶來了質的飛躍,你把現在的一些球員放到以前的時代打球他們也會打的非常出色。
最後就是戰術的多變化性,隨著三分線越來越受重視人們也開發了很多的戰術,比如勇士的死亡五小陣容成就了他們的榮耀。
不想長大懵懂
我來回答一下吧,時代在進步,籃球肯定是順應時代的發展的,那麼NBA現在的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呢,我們來分析下:
第一:速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球員的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好,當然速度也會越來越快,但是每個時代都有天賦異稟的人,只是總體來說現在球員的速度要高於之前。
美媒評選過NBA最快球員前五,基本上都是00年代後的球員,第五是威少,第四是羅斯,第三是韋德,第二是艾弗森,第一是TJ福特。
第二:控球;控球主要靠的是刻苦的訓練,身體素質不是決定性因素,所以NBA每個年代都有控球極為出色的球員,他們的運球也是NBA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美媒評選過NBA控球大師前10,第十是蒂姆-哈達威,第九以賽亞-托馬斯,第八是肯巴-沃克,第七是皮特-馬拉維奇,第六是克里斯-保羅,第五是史蒂芬-庫裡,第四是賈森-威廉姆斯,第三是賈馬爾-克勞福德,第二是阿倫-艾弗森,第一是凱里-歐文。
第三:戰術;隨著時間的推進,NBA成了黑人的天下,而在教練戰術方面,有較高造詣的基本都是白人教練,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設備可以分析戰術,所以說戰術體系是越來越進步的。
NBA著名的戰術大師:斯隆,菲爾傑克遜,波波維奇,阿德爾曼,德安東尼,卡爾,基本上清一色的白人教練。
第四:規則;隨著小球時代的到來,NBA的規則也越來越崇尚進攻,包括暫停的減少,進攻籃板後24秒變成14秒,對進攻球員的保護,等等,太多了。
第五:防守;防守上肯定是沒有之前的NBA激烈,也是因為聯盟鼓勵進攻所致,聯盟對於進攻球員的自由移動控制的越來越嚴謹,對於一些拉拽動作,手臂和身體的阻擋動作,都是有明確的規定。
我們翻開一些技術統計,發現NBA進攻效率最高的球員基本上80%以上都是00後年代的球員,出場超過900場比賽中,進攻效率最高的是保羅的123;而在防守效率上,前50名裡,竟然竟然沒有一個10年代的球員,也可以看出來現在的聯盟是多麼注重進攻。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低調哥,和您一起來侃NBA,喜歡的點個關注喲,謝謝!
低調哥侃球
其實,個人覺得10年代前的NBA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變化最大的是10年代之後。
速度
10年代以後球隊要求提速,無論是推進速度還是終結進攻的速度,都是越快越好,以此來增加進攻回合數;而10年代以前,因為有大中鋒的存在,控球者通常都壓著時間過半場,等內線落位後,在發起進攻,出手時間基本上都壓著進攻時間。
最直觀的數據就是:10年代以前一次進攻基本用了20秒左右的時間;10年代以後一次進攻基本上只需要10秒左右。
控球
這就跟場上的位置有關係了。10年以前,場上有專職的控球后衛,比如基德、斯托克頓等;10年以後,場上各個位置越來越全能,所有位置都可以分擔控衛的職責,所有控衛也並不僅限於控球的任務。
戰術
所有事情的發展都是偏向於簡單化:
10年以前各種戰術體系:三角進攻、普林斯頓、擋拆戰術、低位進攻等。在球場上,每個進攻回合都會同多多次的突破、擋拆、傳導來獲得最佳的進攻機會;
10年以後,所有球隊只有一種戰術——小球戰術,場上的配合也非常簡單,擋拆錯位之後投三分,或者抓防守反擊。
規則
規則是引導比賽走向的重要因素。
最近這些年,NBA修改了很多規則,總結起來就是減少暫停次數,縮短暫停時間,提升比賽流暢度。比如將原來的二次進攻的24秒改為14秒;取消原來的90秒長暫停、20秒短暫停,統一為75秒。
除了提升比賽流暢度以外,聯盟還出修改了一些規則,現在防守動作,比如:鼓勵裁判回放,擴大惡意犯規的定義;對球員進攻路線的犯規規則進行一定程度的簡化。
防守
這是現在NBA一直被詬病的一點,基本上已經沒有防守存在,現在的比賽就想20年前的全明星賽。其實NBA的防守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是當04年開始定義“handcheck”為非法之後。不過10年之前和10年之後的防守還是存在天差地別的。
10年以前,特別是80、90年代堪稱防守最“鐵血”的時代,那個時候各種大動作的防守,內線的肌肉碰撞。一場比賽既是籃球賽也是摔跤比賽。
10年以後,各種規則限制防守,推崇進攻,以前的一個普通犯規放到限制基本上可以算是惡意犯規了。這或許與大環境也有關,現在的年輕球員基本上都只會進攻。
以上只是個人的簡單看法,並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完的。如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溪北風
任何事物都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衍變進化的。NBA當然也不例外,近80年的更新和完善,21世紀的籃球儼然與20世紀的籃球有著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
首先人體本身就在不停的進化,進而球員們的身體素質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勁爆。那麼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共同探討。
速度方面
這項技能依然是隨著身體各項技能的進化,從而變的越來越快,田徑場上的百米項目就能充分體現這一點,人類的極限不停的被突破。
籃球場上自然也是如此,不僅僅是奔跑速度、反應速度等等都在不停的變快變強。
控球能力
翻看4、50年代的集錦你會發現,上古時期的籃球運動員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只注重運球和依靠身體護球。基本上從80年代開始,也就是“喬老爺子”那代人引領起現代籃球。
由於文化也在不停的進步,從80年代左右開始流行各種花式運球、胯下、corrsover,基本算是“阿倫·艾弗森”將這項技能發揚光大的。這不僅僅是一項只注重花哨不注重實戰的技能,恰恰相反,正是由於運動員的控球技術越發嫻熟的體現。
球場規則
隨著NBA文化的不停發展,規則也越發完善,從起初的沒有24秒計時、8秒違例、三分球、防守三秒等等規則,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喬治·麥肯、鯊魚奧尼爾等球員都是使規則改變得先驅。
規則變得更加多樣化,讓現代籃球變得越來越流暢也越來越好看。
戰術素養
起初的NBA由於戰術過於單一,基本上會過多的寄希望於隊內巨星,像上古神獸張大帥,無人左右的身體天賦,在那個年代幾乎沒有球員與之匹敵。教練自然也不需要過多的戰術配合。
事實證明,戰術素養也是團體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強如神獸的張伯倫也沒能依靠自己超越常人的能力獨自帶領球隊獲得過總冠軍。
現代籃球特別注重戰術,波波維奇的聖安東尼奧馬刺就是將戰術發揮到極致的教練和球隊,雖然隊內人員天賦平平,依舊可以常年出現在季後賽場。
防守的改變
近些年小球風靡聯盟,隨即防守也跟著改變了往常的面貌。以前是傳統中鋒的天下,如今基本是三分射手的天下。NBA經過這麼多年的完善改變,對於球場空間的利用率幾乎到達了頂點,得分距離變的越來越遠,庫裡則是這方面的頂級球員。
那麼,既然是小球的天下,就要求中鋒在內的5名球員都有不錯的移動速度和腳步,因為大中鋒往往會被拉到三分區去防守後衛,這樣一來,尤其對大個中鋒的防守要求變的越來越嚴格。
綜上所述,NBA經過幾十年的進化,面貌變化巨大,不能說以前和現在的籃球孰強孰弱,因為這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只能變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完善!
木悠曦的籃球觀點
60年代的球隊就那麼幾個凱爾特人和湖人這幾個球隊,那是時候nba和aba都沒合併呢,60年代從資料看對於我們太古老,在六十年代裡凱爾特人無疑是霸主,壟斷了這個時代的最強的球員,沒有三分線所以此後也是以內線打法佔據主導地位,70年代的競爭更激烈寫,可能終究是巨人的運動,即便有季後賽砍下40和30分家常便飯的logo,可是即便投出花了就是兩分球,還是那個非法防守的年代,不允許聯防,不能包夾持球人,拉開單打的年代,同樣巨人主動一切,技術統計也沒沒有很完善。
在nba進入80年代之後,引進了三分球概念,人們嘗試投以下3分,雖然也不多可是外線的地位有所提升,投進很遠的球算三分,出了米勒、伯德這種射手,90年代內線和外線的地位慢慢的距離拉進,不過還是內線優先考慮,那個年代出現了很多腳步好、技術出色的內線,進入20年內線的打法規則收到針對,取消了非法防守,可以夾擊持球人,也可以聯防了,為了限制強力中鋒,聯盟設置了三秒區,同時最早的小球運動在魔術開始了,魔術依靠前鋒劉易斯的不三不四鋒線,特科格魯的組織前鋒,一外線一圈投射內線一個霍華德,差點在2007年輸給了湖人差點總冠軍,之後庫裡、湯姆森這群人出現了,10年籃球徹底進入小球的時代,風格就不說了有勇士小球的體系有當初騎士的一星四射,有火箭的魔球理論等等下圖為聯盟三分投籃趨勢,多的也能說但是別說了,關注我問我吧
閒來寫就青山在
首先是身體素質的改變,1960年,張伯倫進入聯盟時,除他外,只有三名球員身高超過2.07米,NBA發展到現在,球員的身高和運動能力是那時所不能比的。
其次引入了三分球,三分線是1979年進入NBA的,在這之後,籃球比賽開始逐漸擴大了場上搏殺的區域,火箭隊就是這種變化的縮影。現在的三分出手也比以前要多。在過去的一個賽季裡,聯盟場均三分出手為22.4次,而1993-94賽季的場均三分出手9.9次。
規範了球場行為,NBA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球員的場上行為非常暴力,這些球員一般被稱為“壞小子”,他們以場上的行為粗暴和動作骯髒而聞名。聯盟花了很多年時間,對各種臭名昭著的犯規進行了嚴厲的處罰之後,這種風氣才好轉。
比賽節奏的變化,一般人感覺現在NBA比賽回合數比過去要多。事實上,現代籃球的節奏相對過去來說,是變慢了。上個賽季,聯盟平均回合數是93.9,而1988-89賽季的聯盟回合數100.6,更久遠的1978-79賽季,這個數值達到場均105.8回合。
小球時代的開始,2015年的NBA總決賽啟示我們,一支球隊不再需要對低位的統治,也可以贏得總冠軍。在這個系列賽中,博格特坐在板凳上,伊達格拉頂替出場,勇士的這個變陣改變了整個系列賽的走勢。打小球能更多的表現整支球隊進攻和防守端的才華,這種風格現在吸引了很多的教練注意。
進攻時間的規範,在1954年,24秒違例規則還沒引進聯盟的時候,比賽雙方總是耗費大量的時間才出手投籃。聯盟自從引入了24秒進攻時間規則之後,場均回合立即增加,場均得分暴漲。因為24秒進攻規則引進,當年聯盟場均得分相比上一個賽季提高了13.6分。如今,二次進攻時間再次被縮短,只有14秒。
懂球弟懂個球
防守真沒有以前好,像喬丹,科比那個時候的防守,有幾個還能打出來現在的水平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