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尚|潮州之食味

食尚|潮州之食味

吉洺萩

講師和茶文化作家,在茶的世界浸淫十幾春秋。企業文化和品牌顧問。上海交通電臺常年訪談類嘉賓。日本綠茶協會特邀法人會員。荷蘭Solidaridad 可持續發展公益機構茶項目專家組成員。上海市中國陶瓷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當年在廣東求學生活,受潮州朋友薰陶,從此愛上了潮州的各種美食,也開始和工夫茶“鳳凰單叢”有了親密接觸,那些各種名字的茶香混雜著各類潮州茶點,不管多少人都是3個杯子輪著喝的習俗只留下了一個清晰而立體的感覺——口舌之慾的美好豐滿。

食尚|潮州之食味

年年都會有緣遇見各種茶,有的已很瞭解,有的想更多深入探究,有時發現對某一款曾經以為很熟悉的茶因為年節、天氣等不同又會有全新的認知和感覺。鳳凰單叢就是今年註定與我緣分很深的茶,是我想深入再次走近的一個烏龍茶的特殊品類。

在廣州開茶行的潮州友人約我一起去潮州選茶。出發前,他們不斷告訴我此行雖是工作,但主題是聽起來讓別人羨慕嫉妒恨的——吃吃吃,喝喝喝。

一踏上潮州,當地人就開車帶我出了城,去官塘吃牛肉火鍋。潮州牛肉很極致,他們對於食材新鮮和本味的追求在我看來都到了執著的程度。

食尚|潮州之食味

我被帶進廚房看男廚們怎麼處理牛肉,看著他們專注的神情,我直接聯想到庖丁解牛,難道這些人是他的後代?至於牛肉火鍋的鮮爽美味我已無法描述了,只知道8個大人吃了25盆,而且是在40分鐘內,語言交流只有一個字——贊。

第二天一早,我問他們何時去工作。被告知不急,要先去吃早餐。於是,我被帶去東家又帶去西家,每到一處我就後悔為啥前面吃那麼多。具體吃了什麼呢?蠔烙、牛肉丸、鼠曲粿、腸粉等,還有我必須要說的“糖蔥薄餅”。

美食家廣東人小林的觀點是隻有吃好吃飽了,才能開啟喝喝喝的工作狀態,這就是最接地氣的所謂“潮州文化”。食材的多樣如同單樅茶香氣的多樣,同為一名,各家各戶的味道又有區別。家家戶戶一邊吃一邊喝,小泥壺小蓋碗3個杯子輪著來,這就是最真實的生活。

小林帶我們一早上吃了好幾頓早餐後,又拐進一條小巷,然後看到一行字“糖蔥薄餅——舌尖上的中國”。同行者開始都不像剛出門覓食時那樣興奮了,面似有難色,找著伴說“要不兩個人分一個吧”,只留嗓子這一截了。我和做餅的阿姨聊了會兒天,明白了“糖蔥”不是糖加蔥,而是把糖做成像蔥一樣的形狀,再撒些芝麻、麥芽糖和香菜,包在薄薄的麵皮中。一口咬下去鬆脆甜美,對愛吃甜食的江南人來說,真的是很合口味。所以我用一個完整的糖蔥塞滿我嗓子留下的一截,因為我知道,等下工作時的茶,會讓早上這些美食很快化為烏有。

食尚|潮州之食味

圖:baike.baidu.com

終於開始工作了,製茶人老德開始沖泡今年剛成品的各種茶。“鳳凰單叢”最有特點的就是各種香,今年剛做好的茶是那種一泡就出香的,那些香氣彼此爭先恐後,感覺它們急於想要表達出來,讓你捕捉到它。

剛坐下的一刻,覺得自己坐進了香氛室,需要提醒自己安靜下來,冷靜下來,不能被各種香衝昏了頭腦。潮州人自豪於他們萬樹萬香的複雜性,就像萬家萬美食一樣。這個萬樹萬香的出處又來自於哪呢?

“鳳凰單叢茶”出產於風凰鎮,因鳳凰山而得名。相傳南宋末年,宋帝衛王趙昺南逃路經烏崬山,口渴難忍,山民獻紅茵茶湯,飲後生津止渴,賜名為“宋茶”,後人稱“宋種”。至清同治、光緒年間(1875-1908年),為提高茶葉品質,人們通過觀察鑑定,實行單株採摘、單株製茶、單株銷售方法,將優異單株分離培植,並冠以樹名。當時有1萬多株優異古茶樹均行單株採製法,故稱“鳳凰單叢茶”。

食尚|潮州之食味

質樸的村民說,當時這些茶每棵都有獨特的香氣,所以有人說這像玉蘭花的香,這像梔子花的香,就這樣喊著喊著、喝著喝著就約定俗成了。據說,如今“鳳凰單叢茶”就有近200個品種,從小長在地裡又懂製茶的師傅估計最多也就能喝出20種左右。

在這近200年的發展中,複雜的香型也慢慢被總結歸納成“十大香型”。只是如果你不花時間去品飲,這所謂“十大香型”也基本屬於象形文字。

在有限的兩天時間裡,我只能和我覺得有緣的香型深度交流,比如玉蘭香,今年的採摘時間是穀雨前後,而去年是清明前後,也就是說今年比去年足足晚了10多天,這種情況在其他茶區也有出現,植物是最早傳遞天地信息的媒介。

當地人說今年的玉蘭香是清香型,對我而言,我依然覺得他們沖泡得很濃,有突如其來的豔香,相比去年的玉蘭香,倒是覺得香收斂了很多,一半顯在外,一半在水裡。茶湯則感覺茶多酚含量很飽滿,化甘的能力很強。選茶在於你是否能隱隱預見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轉變,當然是變得更好。

喝茶對應的一種感覺內心是很清晰的,每每想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卻總覺得一說出來就遺失了一部分,那部分可能已經融化在那杯茶湯裡了吧!

3個杯子在滾水中輪迴轉,輪迴泡。做潮州茶文化推廣的小余姑娘說,潮州人深得關於“三”的精髓——天、地、人。潮州工夫茶文化也就是所謂的“茶道”,就是天、地、人,3個杯子說明了一切。

食尚|潮州之食味

的確,《說文解字》說:“三,天地人之道也。”看來,當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被貶到潮州後,當地人深得此風,不僅為那條護著城的美麗河道起名為“韓江”,也形成了潮州獨特的文化。

很多人往往分不清“工夫茶”和“功夫茶”,潮州人卻分得清楚。工夫茶是指茶葉製作很精良,品質很優異;“功夫”指的是茶人的素養、茶藝的造詣以及沖泡的空閒時間。當然,現在說的工夫茶,是一種泡茶的技法,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很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這是沏茶泡茶的學問。

不管“工夫”還是“功夫”,都是需要功力的,我在一門深入的學問和實踐裡,在吃吃喝喝的市民文化中看到了無垠的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