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畫改良容易在人物畫上找到突破口?

千千千里馬


如果從中國美術史發展的脈絡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就不難理解這100餘年來中國人物畫為什麼會發展得如此迅猛,並且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

中國人物畫雖然起步很早,在距離現在約37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壁畫,從壁畫中就能看到人物畫的雛形。壁畫基本上描繪的是中國上古時代的大神,如鴻鈞老祖、伏羲、盤古、神農、女媧等,他們往往具有人的形象。畫法洗練飄逸,具備一定的藝術價值。

女媧造人

但比起人物畫,中國山水畫和花鳥畫的雛形出現得更早。山水畫和花鳥畫在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末期就已經出現,是原始人描摹大自然和美化生活的產物。原始人為了裝飾陶罐、陶盆等器皿,把山川,湖海,魚蟲,樹木,飛禽走獸等東西畫在器皿上,燒製出來後,具有較好的裝飾效果。

何家英工筆人物《霓裳》

我國文化史上,對大自然十分敬畏,一直把個體的人看作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因此,觀照大自然要比觀照人類自身的情況多得多。表現在藝術上,就是畫家大多喜歡描繪美麗而豐富的大自然,即使在畫中出現人,人也是作為大自然的配景來出現的。這也導致了山水畫和花鳥畫一直髮展得比較迅速,人物畫發展得相當緩慢。

敦煌飛天仙女筆畫

到宋元時期,山水畫和花鳥畫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宋元時期留名的繪畫大師,基本上都是畫山水畫或花鳥畫的,如張擇端、郭熙、宋徽宗、王希孟、李唐、劉松年、夏圭、黃公望、趙孟頫、王蒙、倪瓚、蘇軾等人,把山水畫和花鳥畫在那時就已經推向了高峰。這情形跟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柳公權等人把楷書在唐代推向高峰的道理一樣。

半坡彩陶

可以說,這些大師依靠聰明才智,把山水畫和花鳥畫能創造出來的畫法都用上了,僅僅山水畫的皴法,如披麻皴、捲雲皴、雨點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牛毛皴、魚鱗皴、錘頭皴等等,就有幾十種,相當豐富和完善,後人只需按照這種既定的技法程式來認真畫,就完全可以畫出好畫。

何家英工筆人物

相對來說,這時期的人物畫發展很緩慢,幾乎沒什麼變化和發展。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人物畫還有許多畫法有待探索,在技法上還有不少創新空間,這就給後人進行改造和創新留下了機會。

直到清末民初,中國人物畫的發展真正迎來了真正的轉機。那個促成轉機的標誌性人物無疑是徐悲鴻。

李世南寫意人物《石魯像》

大家都知道,中國畫向來以寫意為主,尤其人物畫,在造型上是一種平面構成形式,不主動追求立體感和陰影效果,對形象的準確性也不是要求高,只要畫出的人,感覺到像就可以了。正如同時期的齊白石總結的那樣:中國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

徐悲鴻早年在歐洲留學8年,學得了紮實的油畫功底,他看到了油畫那些突出特徵,如,有雕塑般的立體感,有結構嚴謹的造型,有豐富絢爛的色彩,有亮暗分明的光影效果。既然油畫人物可以這樣畫,為什麼國畫人物不可以這麼畫呢?

徐悲鴻人體素描

於是,以徐悲鴻為首的一批留洋畫家,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對中國人物畫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也是中國人物畫第一次面臨這麼徹底的改造。經過幾十年的探索,中國人物畫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跟之前所有朝代的畫風截然不同。

徐悲鴻·人體

用今天的眼光看,100餘年前的那場人物畫改造,有其積極的意義,為中國畫的探索提供了一個方向。時至今日,隨著中國畫家對個體生命意識的重新審視,越來越多的人走向了人物畫的創作,可以說,當代是中國人物畫大力發展的一個時代。


鴻鵠迎罡


謝謝千千千里馬先生邀請,您提了一個繪畫史上很重要的問題,中國畫的改良從人物畫開始,並且是最成功的美術史上的一次改良,一次中國美術的大變革!先從古代談起:
有西域背景的人體油畫,西方油畫影響了中國畫的改良


從晉朝的顧愷之到吳帶當風的吳道子,還有那時的《韓熙載夜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等,這些人物畫雖千古流芳,但在人物的準確性上,只有徐悲鴻花費巨資購買的,《八十七神仙卷》裡的人物還算精緻,前朝的唐伯虎和任伯年,改琦等商品畫家,也在改變人物畫的比例失調。清朝畫的最好的人物畫是,雍正皇帝的《十二美人屏風》,見下圖,這也受了郎世寧人物畫的影響。雍正皇帝《十二美人圖》之一

進入民國中國人物畫的改良從徐悲鴻開始,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包括1926年劉海粟在南京畫人體素描,還有顏文梁,潘玉良,關紫蘭等人,還有上海灘畫廣告商品畫的杭雄英,胡也佛等人,也都在把古老的人物畫加以現代化,後來徐悲鴻把素描人體方法用到《愚公移山》,見下圖徐的人體素描。還有蔣兆和的《流民圖》等,




徐悲鴻油畫人物和人體素描


把中國畫改良推向國畫藝術的高峰,他們都想用西畫話給國畫添新的營養,其實和他們同步試驗的,還有高其峰張大千吳倉碩王震等中國畫家,為什麼張大千臨遍敦煌莫高窟的人物,那些宗教和神仙畫,有許多中西文畫交流的成果,因為最早的文化交流總是佛教的交流,南北朝以前洞窟人物畫是中西交流的傑作。解放後人物畫和山水畫的改良同步進行,以劉繼卣《西遊記》系列的連環畫,他還畫了許多美麗嬌豔的靚女人物,見下圖劉繼卣《西遊記》系列連環畫,

何家英九十年代
人體油畫《聖水湖畔》

民國著名人物畫家胡也佛仕女畫

這是人物畫家何家英的當代裸體人物畫

還有賀友直《山川鉅變》,還有戴敦邦人物畫的古為今用等,都走在人物畫改良的前列,劉繼卣和黃胃把人物速寫素描和人體透視關係,用在人物畫改良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到當代的範曾,何家英,趙國經,項維仁等畫家已開劈出中國人物畫的一個個高峰。
趙國經裸體古裝人物畫


範曾畫古代人物畫家梁楷


長江39563631


中國畫的改良說最早見於1918年5月23歲的徐悲鴻在北大的一次演講中所說。但我以為,中國畫的改良,一直就沒有成型過。而現在大部分中國畫家筆下的中國水墨,都是中不中,洋不洋,葷不葷,土不土,是四不像,缺失了中國畫(象)的根本與文化屬性,而變得不倫不類起來。

馬奈作品 奧林匹亞

因之,面對中國畫改良說,我以為,首先,改良的提法欠缺理論思考。“改良”英文譯為improve,指去掉事物的某些缺點,使之更適合要求或者改善。但中國畫自成體系,他有著幾千年文化的浸淫與藝術的實踐,是中國文化人的優良傳統。而改良是說去掉事物的某些缺點,使之更加適合要求或者改善。但問題是,中國畫有缺點嗎?它的某些缺點是什麼?要按照什麼樣的要求去改善?這是問題的關鍵。

為此,改良之說,在改良派的心中,難道是按照西方的某些圖式去改良。如果按照西方的某些圖式去改良,那就是說把具有中國基因中國文化傳統的中國畫,改造為具有西方某些圖式的繪畫,那既然成為西方的圖式,那還叫中國畫嗎?中國畫就是中國畫,它是國人文化的積澱與靈魂意識的反應,有著自己成套的邏輯關係及生態倫理在裡面,為此不能隨意更改。而且,它更符合國人的生命屬性與意識屬性,是天地間獨一無二的存在。所以,當你看到某種缺陷,硬要改變一種物質的屬性,那麼,改變屬性後的中國畫,還是中國畫嗎?

阮班超作品 梁漱溟肖像

況且,世界上的一切都陰陽對立,有陰就有陽,有勝就有輸,沒有絕對的和諧。沒有絕對的和諧,就不會有完美的事物,從而導致所謂的完美,就是一種缺陷。而東方就是東方的,西方就是西方的,它們如果混雜,那就如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或者說現在的轉基因,如果基因轉變了,那麼它還是原來的它嗎?所以,藝術沒有完美,而追求完美,也就無法構成藝術。因為缺憾之美,才是事物的本質。

楊霜林作品 無語

為此,我以為,改良一詞對中國畫非常不合造,因為“改良”之說,首先就有著中國畫本就“不良”的潛意,這是無知與霸道。沒有什麼東西一生下來就是不良的,除非人人為了私利與慾望,而狂妄自大的對文化加以歪曲與攪局。而中國畫的自成體系,自我彰顯,自我完成,它所具有的意象,就是天地賦予的生命屬性與藝術特徵。

阮班超作品

因之,藝術形式是無法改良的,只可改變或改進。如賦、詩、詞與曲,直到現在的自由詩。只有在原有的基礎上,尋找適合當代的表現形式。如漢賦到唐代,逐漸演化為唐詩,而唐詩,到了唐末宋代,又演化為宋詞,宋詞又在時代變遷的基礎上,以元曲的形式出現。而這就是一種改變或改進。如果你硬要把唐詩改變為宋詞,說宋詞就是以前的唐詩,那麼,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強姦,是文化的扼殺。因之,推衍到中國畫,或者說中國的傳統建築或地方建築風格,它們每一種藝術風格的成型,都受著大時代環境的影響,都有著時代的政治、經濟、人文、交通等方面的制約,才會生成出一個時代的文化特色或地域特色。而對這個特色的保護,則是一種繼承,也是一種弘揚。如果沒有保護,任意改造,就像現在拆了建,建了拆,那麼,何談民族風格民族文化?如果失去民族風格民族文化的中國畫,那還叫中國畫嗎?

楊穩新作品

現在,回答為什麼會有“中國畫改良會在人物畫上找到突破口?”我以為有二:

1、鴉忙戰爭以後,中國在政治形態與科學發展上的落後讓人感到一切落後。尤其是中、西醫學對人體的認識,西醫精準而中醫籠統,西醫具體而中醫抽象,這些問題的困擾,使人急欲找到一條變革之路。而在文化藝術上,藝術家對西畫的認知的拓展,對國畫因因相陳的失望,使他們認識到中國畫的抽象,西畫的具體,而罔顧西方還有抽象派、印象派等,但西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名家輩出,流派紛呈,使年輕的留洋學生,在對西方文化的探尋中,以為找到了一條變革國畫之路。但我說過,變革就是先強姦後無奈的同居。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也是人類文化的一大敵人,更是許多文化人賴以表白自我的一大武器。所以,對一個物像,由於相處久了的依賴,使人對某些文化性的東西的心理認同,產生了依賴之心,因之,徐悲鴻等便以為中國畫在民國初期,找到了一條改良之路,豈不知,這裡的改良,是一種無知狂妄,加自以為是。

楊穩新作品

2、再是西畫與中國畫的特質,完全不同。因為西畫是表象感覺,中畫是精神傳達。而普通人重於物像,而中國畫家注重意象。為此,那些初涉西洋畫壇的20幾歲的留學生是未必想到那麼深的。因之,對中國繪畫“意象”的根本改變,使中國畫的精神傳達消減,而這不是以所謂的改良能道盡的,而是缺失了根本,沒有了中國文化的文化屬性與生命理念。而當時23歲的徐悲鴻等,自是很難釐清其中的關係的。

楊穩新作品

為此,我以為,如果要以西畫的形式來改良中國畫,不是要全盤否定東方藝術及生命觀念,而是要在固有傳統的基礎上,拓新、變法,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新的思想觀念,以適應時代的需要,而拓新、變法、創新、創造,形成全新的、完備的中國畫新形式、新觀念。

楊霜林作品 草堂煙霧

但現在看來,當代中國幾乎所有的畫家,都是有著西方繪畫的影子和技巧,而缺失了中國傳統固有的生氣。當然,這樣看來好像很熱鬧,但是缺失了中國固有繪畫生氣的繪畫,還是中國畫嗎?所以,才有了20世紀初頁改良派徐悲鴻、林風眠等,最終迴歸傳統藝術的懷抱,有了張大千見畢加索,畢加索認為西方沒有藝術,而藝術在東方的說法。其實,這都是意識的偏見,是他們惑於對未知事物的神秘感,而滋生的片面認知。

楊霜林作品 曲江流飲


但我以為,無論中西繪畫,一直都在它既定的過程與軌跡中循環著,這個軌跡是天意的綴合,是生命的彰顯,是一個大輪迴的概念,無法用改良與改造去完成。因而這個過程是漸進的,是遞進的,是漸變的,是緩慢的,是繞開了任何打擾,而又不斷的在不同的打擾中,尋找突破的端口。而對這個端口的突破,更是在無數次的否定與肯定之上的不斷探索過程。無論是中為西用,還是西為中用,無論是西風東漸,還是東風西漸等這些外界的影響,都難以從根本上改良中國畫的現狀。因為中國人的文化記憶與文化基因,一直就很完備,一直就深紮在中國藝術家的記憶深處與靈魂深處。所以,如果不在思想上對中國藝術家的生命意識進行改良,是很難改變中國畫的現狀的。而且,作為東西方不同的兩個文化體系,他們互相輝映,自是難以從各自不同的生命屬性上,去改變它們。而要改變的,只是在相互的磨合、切磋中,使之更加完備。但你看中國油畫家筆下的人物畫,大多是有形無質、有氣無力,缺少西方油畫家筆下的神韻與飽滿的生氣。

楊霜林作品

為此,你從徐悲鴻、林風眠等那些引進西畫為中所用的大家身上,你就發現,他們在某一個時段的思想意識傾向於西方,但在靈魂深處,還是東方式的,為此行事還是東方式的。如果不能從靈魂深處與行為意識上改變這種觀念,那麼,便很難從根柢上,去認識自己。所以,中國人總被“觀念為先”所困擾,總在中國文化所編織的意識形態領域內,尋找改變的土壤。豈不知,如果不能跳出這個框架,站在這個框架之外,則很難從拘囿中突圍,而陷入生命的泥沼。為此,要想改變中國文化之觀念,必須從生命認知上去改變,否則,一切白搭。


昊愚堂夜畫



中國畫除了人物繪畫之外,還有廣泛的山水鳥獸等,不同朝代不同時期,作者通過畫來抒發自己的感想,以及描繪當時的社會風俗和繁榮與否。

中世紀之後的東學西漸,使得歐洲人有了光明,從此有了歐洲文藝復興。縱觀文藝復興時期畫作,就是西方几個小淫蟲畫小黃畫而已。


不僅次中國畫以人物畫為突破口進行畫作的改良,西方更是如此。


崇儒


我想這個問題基本可以總結為三點原因:

從“中國畫改良”這一運動來看,早期的提倡者、踐行者,最為擅長的就是以西洋繪畫技法創作人體繪畫。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提到過,徐悲鴻是“中國畫改良”的主要提倡者和踐行者,而他在旅歐求學期間,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也是人物繪畫。曾有人撰文評價徐悲鴻:世人皆知徐悲鴻善於畫馬,卻很少知道其實他更愛畫女人。

(因嚴查圖片,原圖已刪)

↑徐悲鴻:《女人體》

我想,這一評價還是十分精準的。其實,在徐悲鴻赴歐遊學之前,便在北京大學進行過演講,提出了傳統繪畫的弊端,並提出要實行改革。而風景畫和人物畫,都曾是要進行“改良”的對象。

在後來的繪畫創作中,徐悲鴻其實並未偏廢其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徐悲鴻及和他一樣堅持“中國畫改良”的許多大師級人物,作為耀眼的成就,還是在人物繪畫上。

徐悲鴻:《持扇人像》

從國人的文化心理來講,一個長期封閉、保守的環境中,突然湧現出了開放、前衛的藝術,最具爭議但又最容易氾濫的自然是人物繪畫。

徐悲鴻等人的言行,著實開闊了國人的眼界。當然,非議和謾罵也是一直未曾斷絕的。不過,當真實而裸露的西洋繪畫湧入人們的視線時,也是最為博人眼球的。


近代以來,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傳統繪畫所受到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同時,國人的心態也在迅速地發生轉變。實事求是的講,時人對於西洋人體繪畫藝術,既有抨擊,也有迎合,可以說是又愛又恨,但最終還是張開雙臂接納了它。

從這一點來講,當時最能引起轟動的,非西洋藝術中的人物繪畫莫屬。所以,“中國畫改良”運動中的突破口,自然也就先從人物繪畫上找到突破口了。

(因嚴查圖片,原圖已刪)

↑徐悲鴻:人體素描

從人物畫和山水畫、花鳥畫的發展水平來看,傳統的山水畫和花鳥畫已趨近於成熟,其對西洋繪畫技藝的“抗拒力”更強。

如果我們深入思考,便會發現:山水、花鳥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發展最為成熟、藝術造詣最高的領域。而儘管西方油畫更為寫實,但卻很容易喪失意境,難以具備生氣,令人感受不到靈性。

↑《春山清霽圖》·局部

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講,西洋繪畫的技巧性雖然很強,在風景畫方面卻始終難以影響到傳統繪畫。或者說,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山水畫、花鳥畫對抗西方藝術元素衝擊的能力更強,能夠做到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風景油畫


以上是我個人的粗淺認識,與大家交流分享。

碣石樵子


為什麼中國畫改良容易在人物畫上找到突破口?

簡單地說,就是中國的人物繪畫,在技巧上相較於山水畫比較滯後,容易引進西方的人物繪畫技巧;而山水畫則相對爐火純青,後人已很難找到超越的突破口。

下面來具體分析:

一 、中國山水畫和花鳥畫起源於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末期。經過世世代代的畫家地不斷臨摹和推陳出新,特別是到宋元時期,山水畫和花鳥畫已經相當成熟。其中,以張擇端、郭熙、宋徽宗、王希孟、李唐、劉松年、夏圭、黃公望等人為代表,他們將山水畫和花鳥畫推向了高峰。這些大師憑藉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出幾十種畫法。僅山水畫的皴法就有:披麻皴、捲雲皴、雨點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牛毛皴、魚鱗皴、錘頭皴等。

可以說是相當豐富和完備,後人只要按照這些既定的技法來認真繪畫即可。

二、中國人物畫起源於離今大約37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主要是壁畫,人物多是中國上古時代的大神:鴻鈞老祖、伏羲、盤古、神農、女媧等,畫法洗練飄逸,具備可觀的藝術價值。但在我國文化上,一直崇尚自然,以後的歷朝歷代,人們一直將人物作為山水畫的背景和點綴。人物畫相比較於山水畫,發展則比較緩慢。正是因為發展緩慢,才給人物繪畫留下了發展空間。

三、說到人物畫迎來真正轉機,必須要提到徐悲鴻。徐悲鴻歐洲留學8年,他學成了紮實的油畫功底,徐悲鴻認識到油畫的某些突出特徵,對提升中國的人物繪畫的格調有極大的幫助,例如:雕塑般的立體感、結構嚴謹的造型、豐富絢爛的色彩、亮暗分明的光影效果等。於是,以徐悲鴻為代表的一批留洋畫家,中西合璧,對中國人物畫進行大刀闊斧的改良。經過數十年的探索,中國人物畫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與歷朝歷代的畫風相比,有了質的飛越。


老梅說文體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中國人物畫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國人物畫周朝時期就出現了,東晉時出現了以顧愷之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畫大師,他們多以線描來表現人物,盛唐吳道子在這種技法上更推進了一步,有吳帶當風的美譽,五代兩宋時期出現了工筆人物畫,很是精美,到梁楷的潑墨,簡筆寫意人物畫,講究的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人物畫的這三種技法直到徐悲鴻,林風眠,蔣兆和等人提倡中西融合時,才有所改變,他們把素描和造型引進人物畫的創作,如林風眠創作的以戲曲人物為主的人物畫,蔣兆和的《流民圖》都是這方面的實踐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物畫這才走向寫實。西方繪畫從人體藝術開始,技法成熟,造型準確,無論是方法還是理念對中國人物畫的創作提供了可借鑑的養分和思路,西方大師創作的人物畫以造型為基本,要求科學,嚴謹,以形寫形要求百分百相似。在用色上注重光影變化,強調色彩的多樣性。油畫追求的是視覺上的美感,所有這些,在今天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才能使中國藝術發揚光大,交流,發展是大勢所趨,借鑑西方藝術,求同存異,即可以豐富中國畫的創作又能使國畫創作走向國際化,由於屬同題材,人物畫是最好的突破口。




子非魚00111


中國畫有改良嗎?中國畫需要改良嗎?網絡朋友淨喜歡在網絡上瞎嚷嚷、淨喜歡睜眼說瞎話。最近在網絡上常見的西方畫實際上與中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儘管一些“磚家”們極力鼓吹西方畫、西方文化依然衝擊不了中國傳統文化。不信的話、放下你手中的手機、到各城市鄉鎮走走看看、到各家各戶走走看看、看看中國畫改良了沒有?

中國人酷愛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酷愛中國畫。無論是中國的古風古韻、無論是中國的現代風韻、中國人只喜歡中國畫、一些“磚家”們再怎麼對西方畫搖旗吶喊也是白搭、中國人最喜歡的依然是中國畫。











小芳雜談


人物畫的產生要早於其它畫科,甚至很多畫科都是從人物畫當中衍生出來的。就比如山水畫,最早的山水都是用來裝飾人物在畫中的空間感,直到魏晉時期才開始有了比較系統的山水畫。

另一方面,人物畫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墨客最為重視的創作畫科。歷史上很多畫家都是從人物畫開始創作的。。。








明清書畫鑑賞


中國畫改良容易在人物畫上找到突破口,那是因為受到歐洲文藝復興西方藝術大師由於人體畫而一舉成名的影響,導致中國那些藝術家的自尊心、好強心被激發,而主動去尋求突破口;

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人體藝術讓千百年來的封建人文思想像江河一樣突然決堤,創作思想變得更加自由,從而人物作品也顯得更加傳神,這可以歸結於是人性慾望的驅動,所以中國畫的改良重心會是人物畫,也容易在人物畫上尋得突破口便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