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規範敏感期:和孩子玩「過家家」,玩出高情商?

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開始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過家家”。有的遊戲是扮作醫生、老師、超市收銀員等各種職業,但更多的是擺好幾個娃娃,假裝在家裡招待客人。

社會規範敏感期:和孩子玩“過家家”,玩出高情商?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在玩“過家家”,就讓他自己跟娃娃們一起玩,自己去做飯、做家務,不理會孩子,但這樣其實是錯誤的。孩子之所以喜歡角色扮演,其實是對成人社會生活的好奇,如果沒有大人在旁陪伴、引導,孩子就無法得知正確的操作行為、生活常識。

所以,參與孩子的“過家家”遊戲非常重要。但現實是,很多孩子叫爸爸媽媽跟他一起“招待客人”,家長就頭疼。

社會規範敏感期:和孩子玩“過家家”,玩出高情商?

一是孩子設計的情節太簡單,讓人覺得不耐煩;二是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引導。更可怕的是,有很多孩子一起參與的“過家家”,這對新手父母來說,簡直就是災難。孩子們會爭搶玩具、誤傷他人,最後一起哭鬧,場面一度十分混亂。

社會規範敏感期:和孩子玩“過家家”,玩出高情商?

今天的《芝麻街育兒寶典》,中西合璧親子專家、上海十大科普公號“父母堂”創始人

媽咪Jane黃靜潔,和我們芝麻街的好朋友餅乾怪和麗麗,就要給我們示範:如何陪孩子進行“過家家”遊戲。快來看看吧!

讓孩子掌握遊戲主動權

首先,家長先不要介入遊戲,讓孩子掌握主動權,觀察孩子想做什麼。視頻中,麗麗想辦一個茶會,邀請了黃老師與它的玩偶朋友瑪麗。家長可以在遊戲中承擔一個“道具提供”的責任,幫孩子提供茶杯,讓孩子決定要怎麼放。在視頻中,通過數人數、數茶杯數,孩子的計數能力得到了反覆練習,對數字的敏感性也提高了。

社會規範敏感期:和孩子玩“過家家”,玩出高情商?

讓孩子主動思考

其次,在遊戲中,最好不要用“吃飯飯”、“喝水水”這種娃娃語,而要用簡單的短句,比如“這是什麼”、“你在做什麼”、“我能一起玩嗎”、“我能幫到什麼”、“沒有這個怎麼辦”等。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多提問,促進他的思考,也促進遊戲環節的繼續。

社會規範敏感期:和孩子玩“過家家”,玩出高情商?

如果遊戲中不止一個孩子,並且出現了玩具爭搶的現象,家長可以先問他們該怎麼辦,如果孩子們情緒都很激動,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以家長的身份來維持秩序,跟孩子們商量一個辦法,如輪流玩。像視頻中一樣,如果有孩子願意與他人一同分享,那麼一定要表揚他,給其他孩子起到示範作用

遊戲小妙招

最後,還有一個陪孩子玩“過家家”的小妙招——暗示。

當孩子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時,比如客人坐下喝茶了,不知道該做什麼,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示範,吸引孩子模仿。在旁邊拿同樣的材料做,不直接與孩子對話,但孩子會不自覺地看向你,這種效果非常好。

社會規範敏感期:和孩子玩“過家家”,玩出高情商?

“過家家”不是孩子的自娛自樂,而是培養社交能力、表達與思考的良好機會。作為家長,不要覺得這是簡單無聊的遊戲,更加不要抱著敷衍的態度去對待,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