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通寶的價值與鑑定

雍正通寶有寶泉、寶源、寶河、寶安、寶昌、寶浙、寶福、寶雲、寶蘇、寶南、寶廣、寶陝、寶桂、寶鞏、寶臺、寶晉、寶濟、寶武、寶川、寶黔等二十局,其中寶臺局,寶陝局,寶福局,寶廣局和寶桂局尚未發現,故實際只有十五個錢局。在這十五個錢局中,有一部分錢局還一度停鑄,造成了各局鑄錢數量上的失衡,而嚴重的比例不協調在當時也許沒有什麼影響,卻對後來的收藏者形成了許多誘惑和樂趣。雍正通寶,是順治、康熙後的鑄造的錢幣,存世量比較少、版式也比較簡單,但是由於其規範、精整,開創了小平錢幣的先河,所以在錢幣市場上備受收藏者喜愛,同時也引起了許多人研究的熱情。雍正通寶始鑄於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通寶,是順治、康熙後的第三代清錢幣,相對數量最少、版式最簡的一種制錢,如在整個清代制錢中,就看出了“雍正通寶”制錢大小規範、整齊劃一,錢徑在2.6釐米到2.8釐米,錢重在4.2克到4.8克,在清朝十代制錢史上居少而精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