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輿論漩渦 拼多多回應:我們做的是品質高仿並非假貨

7月26日晚間,成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暴漲40%。這個號稱"3億人都在拼"的電商平臺,還沒好好感受到上市的喜悅,幾天後,質疑拼多多售假、山寨、侵權的問題,一波接著一波席捲而來。8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正密切關注媒體有關拼多多的報道,針對平臺銷售侵權假冒商品等問題,已要求上海市工商局認真開展調查檢查。隨後,拼多多回應:將全力配合工商、市場監管部門開展調查,進一步嚴厲打擊平臺上侵權假冒商品。接連不斷的負面消息也影響了拼多多的股價,截至7月31日收盤,拼多多上市交易四天累計下跌15.34%。1日開盤後拼多多股價繼續下探,

深陷輿論漩渦 拼多多回應:我們做的是品質高仿並非假貨

22:30開市一小內下跌14.12%

,股價從上市當日最高的27.45美元一路下跌至19.44美元,總市值從最高的300億美元下跌至215.48億美元,

縮水近85億美元。

模式 建立在拼團、砍價上的拼多多

儘管早在2015年的時候,淘寶、京東、蘇寧等就開始下鄉刷牆,但仍未奏效,而拼多多的"砍水果"模式,卻引發了微信朋友圈的病毒營銷迅速四處蔓延擴散。在拼團、砍價、紅包等"工具"下,拼多多逐漸俘虜了3.44億用戶,這對於類似的十元店+社交模式的同行來說,完全無法企及到拼多多的高度。拼多多在招股書中公佈了幾個核心數據:截止上市前夕,拼多多的12個月的成交總額達2621億元,用戶3.44億。雖然拼多多在用戶量上有足夠的底氣,但人均年花費只有674元,平均客單價38.94元,距離天貓和京東有不小的距離。因為拼多多走的是"低端消費"的套路。儘管拼多多聯合創始人曾對外發聲時指出:"拼多多的核心優勢是不斷做爆款,把SKU的深度做到極致,就能把壓縮成本、毛利,靠走量賺錢的思路做到極致。"但由於產品價格低廉,淘寶成長過程中曾遭遇的"山寨問題"開始在拼多多身上初現端倪,尤其是在小家電品類領域,拼多多幾乎成為山寨廠商賴以生存的溫床。

深陷輿論漩渦 拼多多回應:我們做的是品質高仿並非假貨

煩惱 網絡負面輿論接連襲來

"拼多多上市秒變煩惱多",成為這幾天互聯網圈的新段子。7月28日,拼多多上市後的第二天,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針對拼多多購物平臺出現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銷售的問題發佈聲明稱,公司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其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7月29日,一篇名叫《拼夕夕的上市讓歷史倒退了二十年》的網文在網絡、朋友圈鋪天蓋地地傳播,主要目的就是揭露拼多多的山寨貨和假貨問題。著名作家鄭淵潔也在微博上發表了關於拼多多"侵權"的聲明……事件不斷髮酵。處於上市緘默期的拼多多,面對諸多質疑自然不能給出書面回應。7月31日,拼多多終於坐不住了。在上市不到一週的時間內第二次在上海組織了溝通會,回應了外界對於拼多多的各種質疑,並向國家互聯網中心發起舉報。溝通會的前兩個小時主要是拼多多方面對網上傳播度高的段子逐一列出並闢謠,隨後還介紹了公司在打假方面的努力。對於關注度最高的白牌家電和臨期奶的問題,相關負責人舉出的案例則是強調白牌機存在的問題是行業固疾,臨期奶的處理方式也採用了行業的慣例。拼多多相關負責人回答了不少問題,但回顧下來似乎絕大多數都是隔靴搔癢。直到溝通會結束,黃崢才匆匆趕到現場,隨後記者把不少下午問過的問題又重新拋了出來。

深陷輿論漩渦 拼多多回應:我們做的是品質高仿並非假貨

回應 新電商不應拿老問題打掩護

"今天其實是把山寨問題和假貨問題混在一起了,當輿論進一步提高的時候,把所有問題都變成了假貨問題。"黃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拼多多上真正能被定義為假貨的量比想象的少,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山寨貨。"山寨的問題,拼多多當前肯定是做得不夠的。"從26日上市,到31日的溝通會,黃崢和他的小夥伴多次提到,"拼多多隻是三歲的孩子","阿里爬過的坑,我們也得爬","這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這些表述多少有"甩鍋"的嫌疑。作為一家號稱擁有3.44億活躍買家和過百萬商家的新電商,拼多多確實不應該再拿老問題來給自己打掩護了。看看同樣經歷過侵權假冒商品問題的淘寶,在馬雲"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的呼籲下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4萬個淘寶疑似侵權店鋪被關閉;主動刪除的疑似侵權鏈接中,97%一上線即被封殺;每1萬筆訂單中僅有1.49筆為疑似假貨。京東方面則採取了政企配合的共治模式,早在2016年,為了更有效治理第三方商家虛假、違規宣傳問題,京東就與北京市工商局合作探索,共同完善工作機制,對此類案件依法移交至商家工商註冊地執法部門處理,追究商家違法責任,並通過信用懲戒等手段,加大對違法商家的綜合治理力度。那麼拼多多會這麼治理這些問題嗎?黃崢排除了做天貓模式,"我們不是不願意用天貓模式來打擊假貨,意思是說等我們做了天貓模式,還沒來得及打假,可能我們就已經死了。所以我得想一個其它的辦法來做所謂的品牌升級這件事情,應該是不一樣的。"至於如何不同,黃崢沒有再提及,只說爭取在未來一個月內會出臺解決方案。

深陷輿論漩渦 拼多多回應:我們做的是品質高仿並非假貨

質疑 拼多多是否該為售假買單?

如果電商平臺上出現了假冒偽劣商品,平臺是否應該負責任呢?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賈路路認為:"平臺經營者對其經營的商品有自主定價的權利,拼多多作為平臺,無權控制平臺內商品價格。而且是平臺內的經營者對其產品質量和合法性負責,而不是平臺本身。平臺也是售假的受害者,過度地要求和指責平臺在法律和邏輯上都是不對的,在道義上也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拼多多作為平臺應該負責。四川開山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左芬表示,如果發生侵犯第三方權利時,若屬於平臺自營商品,則平臺要承擔法律責任;若屬於第三方商家經營的商品,一般情況下由商家承擔責任。同時,平臺在得到權利人通知以後要積極採取屏蔽、刪除、斷開鏈接等措施,如果不採取措施將要對侵權損失承擔連帶責任。針對拼多多平臺出現的情形,左芬認為:"自身平臺存在售假情況,即便沒有展開全面自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平臺也應該做到舉報一個下架(屏蔽、刪除、斷開連接)一個。而現實情況卻是,投訴舉報的假冒偽劣產品繼續在其平臺上銷售,故平臺應與商家承擔連帶侵權責任。"電商發展這些年,電商們在打假的戰役中頗有成效,但強大如淘寶和京東這樣的平臺,也未能完全杜絕侵權假冒商品的出現。所以,如果把當前行業的問題都放在拼多多一家身上,肯定是有失公允的,更不用提類似"拼多多讓歷史倒退20年"這樣的荒謬論斷了。"電商平臺假貨問題實際上反映了我國電商平臺最大的痛點,不論是傳統電商平臺,還是新興電商所面臨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假冒偽劣。"上海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表示,"這個打假的過程肯定是相當漫長的,需要平臺花相當大的成本和技術去實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市場治理需要創新,除了電商平臺自身需要在平臺合規、商家治理、知識產權、商品品控、商業模式等方面進一步加強與完善外,也需要包括政府、平臺、商家、用戶、服務商、社會等方方面面來協同治理。這些都需要適應網絡交易的全新的法制環境,近期全國人大牽頭制定的首部《電子商務法》(草案)無疑就是一個積極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