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被迫出宫的始末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取得政变成功后,冯玉祥做出了一件震惊了整个中国的事情-驱逐溥仪出宫。10月,当时的民国政府修改了之前1912年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修正条约内容如下:废除皇帝尊号;每年补助50万元(1912年补助400万两);迁出皇宫;私产归清室,公产归民国政府,也就是说宫内的财产是归民国政府所有。

末代皇帝溥仪被迫出宫的始末

当时的民国政府并没有与溥仪商量过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内容,直接由当时的摄政内阁紧急召开的内阁会议讨论修改,会议还决定筹备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清室善后委员会事故宫博物院的前身。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驱逐出皇宫。当天上午,京畿警备司令鹿钟麟带领二十多名士兵闯入紫禁城,要求溥仪尽快离开皇宫。当时内务府大臣绍英正与鹿钟麟交涉,起初绍英大打感情牌,“大清皇帝入关以来,宽仁为政,清室优待条件尚在,为什么这么苛刻对待”,另外又以端康太妃刚过世(光绪帝的瑾妃)及宫内两位太妃不肯出宫为由,请求鹿钟麟宽限些时间,等这些问题解决后再商议出宫。绍英找借口一再的拖延时间,都被鹿钟麟严词拒绝。

溥仪这时候正急着联系各方,宫内的电话线早就被绞断了,宫门也被鹿钟麟控制。宫内也是一团乱,淑妃文绣听闻溥仪要被迫出宫,她手持一把剪刀,跑到乾清宫台阶下,大喊着:谁敢强迫皇上出宫,我就立时死给他看。文绣的威胁没有任何作用,在僵持之下手上的剪刀被夺走,跟着溥仪一起离开紫禁城。

末代皇帝溥仪被迫出宫的始末

下午,溥仪一行人离开皇宫,暂时住进父亲载沣家中,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冯玉祥的军队包围了整个醇亲王,这时的溥仪相当于被软禁在醇王府。

溥仪离开皇宫引起国内外的轰动,曾担任过民国总理段祺瑞公开致电冯玉祥,希望冯玉祥能从长计议溥仪出宫之事。冯玉祥却回复,“只有驱逐溥仪,乃真可告天下后世而无愧”。冯玉祥是一定要让溥仪离开皇宫,反悔是不可能的。

溥仪出宫后15天,两位老太妃也搬出了宫门,暂住老公主府。住在醇王府的溥仪,四周围都有士兵严密看守王府,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父亲载沣和皇叔载涛心急如焚,担心民国政府还不放过溥仪,希望在保障溥仪的生命安全也能恢复人身自由。

载涛一开始就找冯玉祥面谈,但是被拒绝了。清王室只能寄希望于外国势力,借助外国势力施压民国政府来保障溥仪的安全。但是在联系外国势力清廷内部分成了两派,帝师庄士敦主张借助英,美势力;郑孝胥和罗振玉则主张借助日本势力。在四处周旋下大多数外国使团承诺保障溥仪的生命安全。

终于在11月24日,段祺瑞就任民国政府的总执政,当天段祺瑞下令解除对溥仪的监视。但是在郑孝胥的策划下,溥仪在软禁期间就与日本人联络,策划潜逃日本公使馆的计划。11月29日,溥仪偷偷溜出醇王府躲进了日本公使馆,这为溥仪投靠日本成立伪满洲国拉开了序幕。

末代皇帝溥仪被迫出宫的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