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儀被迫出宮的始末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曹錕政。取得政變成功後,馮玉祥做出了一件震驚了整個中國的事情-驅逐溥儀出宮。10月,當時的民國政府修改了之前1912年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件》,修正條約內容如下:廢除皇帝尊號;每年補助50萬元(1912年補助400萬兩);遷出皇宮;私產歸清室,公產歸民國政府,也就是說宮內的財產是歸民國政府所有。

末代皇帝溥儀被迫出宮的始末

當時的民國政府並沒有與溥儀商量過修改《清室優待條件》內容,直接由當時的攝政內閣緊急召開的內閣會議討論修改,會議還決定籌備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清室善後委員會事故宮博物院的前身。

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驅逐出皇宮。當天上午,京畿警備司令鹿鍾麟帶領二十多名士兵闖入紫禁城,要求溥儀儘快離開皇宮。當時內務府大臣紹英正與鹿鍾麟交涉,起初紹英大打感情牌,“大清皇帝入關以來,寬仁為政,清室優待條件尚在,為什麼這麼苛刻對待”,另外又以端康太妃剛過世(光緒帝的瑾妃)及宮內兩位太妃不肯出宮為由,請求鹿鍾麟寬限些時間,等這些問題解決後再商議出宮。紹英找藉口一再的拖延時間,都被鹿鍾麟嚴詞拒絕。

溥儀這時候正急著聯繫各方,宮內的電話線早就被絞斷了,宮門也被鹿鍾麟控制。宮內也是一團亂,淑妃文繡聽聞溥儀要被迫出宮,她手持一把剪刀,跑到乾清宮臺階下,大喊著:誰敢強迫皇上出宮,我就立時死給他看。文繡的威脅沒有任何作用,在僵持之下手上的剪刀被奪走,跟著溥儀一起離開紫禁城。

末代皇帝溥儀被迫出宮的始末

下午,溥儀一行人離開皇宮,暫時住進父親載灃家中,什剎海北岸的醇親王府。馮玉祥的軍隊包圍了整個醇親王,這時的溥儀相當於被軟禁在醇王府。

溥儀離開皇宮引起國內外的轟動,曾擔任過民國總理段祺瑞公開致電馮玉祥,希望馮玉祥能從長計議溥儀出宮之事。馮玉祥卻回覆,“只有驅逐溥儀,乃真可告天下後世而無愧”。馮玉祥是一定要讓溥儀離開皇宮,反悔是不可能的。

溥儀出宮後15天,兩位老太妃也搬出了宮門,暫住老公主府。住在醇王府的溥儀,四周圍都有士兵嚴密看守王府,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出。父親載灃和皇叔載濤心急如焚,擔心民國政府還不放過溥儀,希望在保障溥儀的生命安全也能恢復人身自由。

載濤一開始就找馮玉祥面談,但是被拒絕了。清王室只能寄希望於外國勢力,藉助外國勢力施壓民國政府來保障溥儀的安全。但是在聯繫外國勢力清廷內部分成了兩派,帝師莊士敦主張藉助英,美勢力;鄭孝胥和羅振玉則主張藉助日本勢力。在四處周旋下大多數外國使團承諾保障溥儀的生命安全。

終於在11月24日,段祺瑞就任民國政府的總執政,當天段祺瑞下令解除對溥儀的監視。但是在鄭孝胥的策劃下,溥儀在軟禁期間就與日本人聯絡,策劃潛逃日本公使館的計劃。11月29日,溥儀偷偷溜出醇王府躲進了日本公使館,這為溥儀投靠日本成立偽滿洲國拉開了序幕。

末代皇帝溥儀被迫出宮的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