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在日前舉行的2017年東亞盃賽上,裡皮帶領的中國男足青年軍,還沒來得及從2-2戰平韓國中興奮太久,就在接踵而來的比賽中1-2輸給東道主日本男足,品嚐了苦澀的失利。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遍輸球的苦澀

筆者發現,上一次中國男足擊敗日本國家隊的比賽,要追溯到1998年中國2-0戰勝日本,那時候東亞四強賽還叫“戴拿斯杯”,那場比賽之後,國字號男足竟然在過去近20年裡就從來沒有戰勝過日本男足!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有人說,裡皮帶領的中國男足青年軍已經展現了與以往不同的精神面貌,輸球只是欠缺了經驗和運氣。

事實上,對面日本隊派出的同樣是年輕球員,23歲以下的球員多達7人,比中國隊還多一個。但無論是拿球、跑位、傳球等方面,日本球員明顯要比國足的年輕人技術更全面,表現得也更加自信。就好像日本隊長昌子源那個進球,剛過中場不遠就在停球后直接一腳超遠距離抽射吊門入網!對比之下,國足的年輕球員們拼勁勇猛有餘,但是場上的靈性、應變與對技術動作的運用,都顯得有些縮手縮腳。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再到從聯賽層面來看,日本聯賽中很多23歲以下球員已經成為了隊中主力,而中國聯賽中如果沒有U23球員必須上場的政策要求,很多年輕球員根本就沒有登場機會;

當同年齡段的一些日本年輕球員已經靠自己的實力,在世界頂尖的聯賽中站穩腳跟時,中國年輕球員只有一個張玉寧在德甲保級隊做飲水機管理員,更多年輕球員時刻準備著“出口轉內銷”,標個好價錢……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筆者不禁要問,為什麼與同場競技的日本球員相比,中國球員總給人感覺在技術欠缺火候,不夠自信呢?

碰到雙方旗鼓相當急需破局時,球員更多暴露出欠佳的心理素質,卻罕有靈光乍現的創造力表現呢?

並非危言聳聽,不想明白以下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第一,相比較中國小球員,日本小球員開始踢球的平均年齡更早。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足球俱樂部各級梯隊的孩子,系統接觸足球訓練平均要比日本孩子晚4年。

換言之,在相同年齡段梯隊中,日本小球員多了接近4年的球齡,而在足球場上,所有的技戰術演變都是以球員的基本功和腳下技術為基礎的。

因此,起步較晚、基本功不夠紮實的中國小球員,在各個平臺遇到同齡日本小球員的玩命拼搶時,往往沒有了自信,從小就埋下了“恐日”的心理陰影。

第二,中國足球青訓體系急功近利,將體育與教育過早分家。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日本踢球的孩子很多而且踢得又早,那為什麼會有多又早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條,是兩國在推進足球青訓環境建設上的力度不同、熱衷程度不同,背後也多少反映了兩個國家價值觀的差異。

1996年,日本足協在2005年制定了著名的“日本足球百年構想”, 這個以全民體育和全民足球發展構建的願景方案,概括起來只有三句話:第一,讓人們居住的城市的球場都鋪上草皮,並建造更多的體育設施;第二,不僅是足球,還要建造能讓人們盡情享受體育樂趣的設施;第三,觀看、行動、參與,通過體育運動讓人們得到更多交流。當然出臺了發展日本足球的具體計劃,其中有一個明確的指標:每年新增100萬足球人口,希望足球和體育能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中國足協到現在制定的計劃還不到二十年,中間朝令夕改不勝枚舉,幾乎歷任領導更關注的都是眼前的成績和結果。曾有一個報道,上個賽季整個中超聯賽投入過百億,虧損了40個億,但是在培養青訓這塊投入了多少?總共才花了3200萬人民幣!

在這樣的上層建築之下,我國基層校園足球開展也上行下效,目的重是成績,而不是培養人才。

對此,青少年足球教練翟金國表示,如果梅西在我們的青少年足球環境裡,是絕對沒有機會培養出來的,因為各級足球教練、領導更關心的是,在他任期內出成績就好,至於孩子幾年後能達到怎樣的水平,踢到17、 8歲又怎樣繼續發展,跟他們沒關係也不去考慮。

甚至連姚明在談及青少年體育現狀時也相當無奈地說,我不相信,一個堅強的意志,會建立在一個虛弱的軀殼上。現在我們的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缺乏那麼一種“咬咬牙就挺過去”的能力,根源就在於體質健康上。體育到最後是身體和頭腦的結合,四肢發達的孩子頭腦不簡單,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最有效率地發揮出身體最大的潛能。

與此同時,我國體育人才培養一直有一個誤區,一旦發現孩子有潛力,就會從正常的教育序列中剝離出去,送到體校去培養。

這種跳過最基礎的思維、道德教育,填鴨式學習技能的模式,硬生生把體育被扭曲成一種技能教育。

結果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日本職業球員從高校足球中成長起來,多元化的人才選拔再無遺珠之憾,而中國職業球員的養成道路,卻從正常教育序列中剝離那一刻起,就被裝進了“窄口瓶”。

第三,與日本相比,中國還沒有形成屬於自己足球文化。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很多中國孩子踢球,甚至走上職業的的道路,純粹是因為興趣和開心,覺得自己踢得不錯就好。

事實上,當你做任何一件事要達到一定造詣時,你需要有一個夢想和目標來支撐,純靠興趣是難以持久的。

在日本,因為推行‘日本足球百年構想’,大家耳熟能詳的球星本田圭佑、香川真司、長野佑都,在踢球的孩子們心目中都有很高的知名度,還有有一部國民日本漫畫《足球小將》風靡一時,所以踢球的孩子從小都會有自己的偶像和目標,將來希望成為哪個球星。這樣正面引導孩子,當他們在踢球時遇到挫折或者瓶頸時,他們會想到自己的偶像和目標,從而激勵他們挖掘動力,克服難關。

人只有在擁有目標的時候才會有動力,踢球的孩子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中國很多因興趣而踢球的孩子,進入專業梯隊後變得渾渾噩噩混日子?

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國內青訓只有枯燥的訓練,物慾的刺激,缺乏足球文化的支撐,信念的注入,小球員的精神世界其實十分空虛。

第四,中國足球青訓系統亟待拓實根基,任重而道遠。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日本足球和中國足球的青訓體系,當前在群眾根基方面也存在巨大差異,日本青少年足球已經從社區滲透至學校,甚至家庭,成為人們生活交流的一種方式。

因此,小球員們每年有更多機會打各類高質量的比賽,在一場又一場渴望勝利、全力爭勝、永不放棄的比賽洗禮下,小球員的意志得到了磨練,培養出自信而堅韌的“大心臟”。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青少年足球的亟待拓實根基,自成任重而道遠。雖說相比以往,這兩年國內青少年足球的關注熱情不斷加大,並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形成了良性的青少年足球關注氛圍。

目前,國內不僅大力推行的校園足球啟蒙,也湧現了出了像著名足球評論員董路組建的“中國足球小將”這樣的民間隊伍,開啟了全國巡迴邀請賽先河,引爆關注度,但依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需要更專業、更有思想的足球教練隊伍,更系統的比賽機制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但必須注意的是,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身體素質都不太一樣,所以在足球青訓中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例如日本青訓U10之前看重基本技術,德國青訓看重身體的協調靈敏,西班牙青訓則注重培養決策洞察力,很難說哪種更好,只有更合適!

青少年足球教練翟金國表示。

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探索自己的一套東西來改善我們的足球環境,如果一味模仿學習日本其實就很難超過他們,更別說和歐洲那些足球強國比了!”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你分析那麼多,其實中國青少年足球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投入錢不夠嘛,那簡單,我們的中超每年投資百億的規模那麼大,讓足協勻出一些加大投入,再引入資本投入足球場建設,再高薪聘請優秀青少年足球教練,甚至讓孩子們免費來足球場學習踢足球,不就行了?

筆者斷言,就算真的實現免費讓孩子們來學足球,有些傳統觀念不改變,未必能讓更多家長願意送孩子來踢球——

在大部分中國家長的觀念裡,足球和讀書是對立的;踢足球就是去玩,只有“粗野”“頑皮”的孩子才去踢球;

孩子將來如果不能踢出名堂有考試加分,不就是在浪費時間嘛;再說平日學校功課那麼多,週末還有各種補習班,哪還有時間去踢球?

所以說,中國家長並不像日本家長那樣,能充分理解足球不僅是學球技,也是育人的,這一塊重要的足球育人正能量傳播,在我國的青少年足球相關宣傳發聲中,恰恰是極其微弱的甚至是缺失的。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筆者希望告訴大家,其實,優秀的足球青訓體系,不僅可以學習球技更能育人,可以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堅持自己的主張的孩子;

理解隊友的心情的孩子;

傾聽他人的意見的孩子;

懂得同伴間合作的孩子;

朝著積極的方向考慮事情的孩子;

自立的孩子;

有決斷力的孩子;

有創造力的孩子;

視野廣闊的孩子;

不懼失敗的孩子;

勇於挑戰的孩子;

懂得感恩的孩子;

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的孩子;

不找藉口的孩子。

不想明白這些青訓問題,中國足球還要繼續輸日本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