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陳宮爲什麼投靠呂布這種反覆無常之輩,不投靠劉備?

CarshowG


首先,題主所問的是三國演義,而非三國曆史,所以就從演義角度出發回答這個問題。

回答之前,先說一句,陳宮這個人,是忠於漢室的,恢復漢朝正統綱常是他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國演義中,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到中牟被縣丞的人抓住,時任中牟縣丞的正是陳宮,陳宮對曹操刺殺董卓一事十分佩服,陳宮胸有韜略然而卻沒有魄力,他很佩服曹操敢想敢做。而今曹操落到他手裡,他當然可以把曹操送給董卓成萬戶侯,可是他卻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內心是忠於大漢的,他和很多漢臣一樣。而此刻的曹操,刺殺的董卓,是一個禍亂朝綱的人,是天下忠臣的公敵,所以在他心目中曹操是英雄。可是隨著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之後,曹操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陳宮越來越發現曹操這個人並非真的忠於大漢,而是和很多諸侯一樣,想獨霸一方甚至篡漢自立。所以他決心要棄曹操。他離開曹操後,就去了長安,李榷郭汜把皇帝擄走了,而朝廷僅剩的大軍就從太師王允手裡轉移給了呂布。所以呂布的部隊是當時唯一一支合法的中央軍。因此陳宮眼下並沒有劉備或袁紹或者別人這個選項的,那時劉備也只是公孫瓚手下一個小小的平原令。公孫瓚、袁紹、袁術、劉表、孔融、陶謙等只是獨霸一方的諸侯,不是正統的中央軍。

陳宮的目標是恢復大漢王朝,而呂布是因為殺了董卓,皇帝親自敕封的奮威將軍,因此呂布部隊是皇帝被擄走之前唯一合法部隊,所以呂布是他唯一的選擇。


老隱隱於巔


東漢是一個風化最美的朝代,儒學大盛,時人重氣節,以君子之道自律。由於察舉制的原因,很多出現了很多名士、評論家。一經名士品評,士人身價百倍,以致於朝廷授官,風光無限。為此,很多青年才俊,都不遠萬里去訪求名士,如曹操就曾得到“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價,讓曹操很是滿意。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當時的評論家有幾個,汝南許靖、睢陽喬玄,潁川司馬徽、陳留邊讓等,都是一時名士。在何進平反黨錮之禍後,士人的權勢再次興盛起來。山東梓縣的陳宮以君子自詡,平常素喜交往名士,如諸葛亮醉臥隆中一樣,在兗州也有很多名士朋友。

對於名士,曹操有自己的看法。亂世中那些庸俗的綱理倫長已經沒有了生存空間,人人都毀之曰奸雄,卻都拿他沒有辦法。如果做君子的代價就是被凌辱、被踐踏甚至於被殺,他寧願當一個可以實現抱負的奸雄。

曹操的種種做法,為當時名士所輕,他在兗州刺史任上被名士毀謗,說什麼曹操本身宦官之後,不懂詩書禮儀。當時的曹操38歲,還沒有修煉成曹丞相的大肚能容,就把這些名士給殺了不少,有名的邊讓都讓曹操殺了。

(擊鼓罵曹:名士都看不上曹操)

陳宮素來與這些名士交好,其本人又很剛強,看重君子之道,眼見曹操如此不尊重士人,還殺了讓他引以為傲的朋友,在徵徐州時,怒而興兵,屠殺了徐州10多萬人,如此種種,已經讓陳宮認定曹操不是一個值得輔佐的明主,而是與董卓一樣的暴君。因此,陳宮因為自己的價值理念與曹操不合,在跟隨曹操2年後,開始暗懷異志。

在曹操再徵徐州時,陳宮聯絡了陳留太守張邈,發動了叛亂,邀請了從關中敗逃的呂布來做兗州牧。陳宮勸說張邈的說辭是:“現在天下分裂,英雄豪傑同時嵋起,您擁有十萬人的隊伍,處在可以四面作戰的地方,按劍雄視天下,是可以做人中豪傑,反而被人控制,不是太卑下了嗎?現在本州的軍隊東征,其地空虛,呂布是猛士,善於作戰,英勇無敵,將他接來一同佔據兗州,觀望天下形勢,等候時事的變化好轉,這可以縱橫一世。”

(陳宮:道不同不相為謀)

要說張邈為什麼會接受陳宮的說辭呢?原來是因為呂布的關係。呂布刺殺董卓後,大漢朝本來可以獲得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可是王允和呂布要擴大打擊面,清算西涼軍,結果被郭汜、李傕打敗,自己只帶著100多騎兵跑出了關中。呂布先投奔袁術,卻因自恃功高,不被袁術待見,還想辦法要殺掉呂布。

於是,呂布再投袁紹,被袁紹派去當炮灰去打黑山軍。呂布親自率隊衝鋒打贏了,袁紹也因為呂布軍紀敗壞,再次派兵追殺呂布。呂布因此再去河內投奔老鄉張楊,在路上遇到了陳留太守張邈。張邈早前在虎牢關戰董卓時就已經知道呂布的威名了,此次呂布殺董卓為天下除害,名動天下,張邈因此待之甚厚,完全沒有把呂布當成喪家之犬。

可是因為張邈與呂布關係變得這麼好,就讓袁紹嫉恨。而曹操與袁紹關係很好,從小就一起玩到大的,張邈在曹操手下做事,非常擔心哪一天曹操聽信了袁紹的話要殺自己,因此心裡一直不安。這次陳宮來勸,又看到呂布確實是一員虎將,威風凜凜,再加上陳宮文才輔佐,何愁大事不定?曹操多行不義,殺害名士的行為,讓很多人都看不慣,因此張邈也認定曹操成不了事,因此就與陳宮定下計議,約期反曹。

(張邈叛曹:名士效應)

果然,曹操濫殺引起了人神共憤,陳宮剛剛舉事,兗州各郡紛紛響應,整個兗州只有範縣等三個縣城還在曹操手中。

曹操在前線正在與陶謙和劉備交戰,聽聞後方生變,立刻與陶、劉和談,帶兵回救,卻被呂布騎兵以逸待勞,衝散了陣型,曹操本人都差點被殺。眾將士收攏士卒後,獨不見曹操,軍心不穩,因此曹操不顧疲勞,親自巡視軍營,以安軍心。呂布再派大軍與曹操對峙,一時間誰也滅不了誰,這是公元194年的事。

接下來的2年我們就開了上帝視角,曹操在兗州地界轉戰2年,終於將呂布擊敗。然後呂布往投劉備,納陳宮計,在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劉備只好做小,到小沛屯兵,為呂布把守門戶。可是劉備善於籠絡人心,軍隊擴編很快,引起呂布忌憚,因此再次攻打劉備。劉備不敵,往投曹操。畢竟是佔過一州城池的梟雄,漢獻帝認劉備為皇叔,曹操表奏劉備為豫州牧。曹操讓劉備繼續屯駐小沛,呂布來攻,曹操親自派兵去救。公元198年冬,下邳城破,呂布、陳宮被擒殺。

(白門樓呂布殞命)

陳宮決定反叛曹操時,劉備在做什麼呢?

公元191年,劉備剛剛年滿30歲。劉備從23歲起兵,征戰7年,累積功勳,不過是平原縣令,名聲不顯。194年時,曹操征討陶謙時,劉備曾寫信勸和,曹操不屑一顧,道劉備是何人也,竟然也敢修書致吾?!陶謙當時遍求諸侯,只有劉備帶兵前來。劉備此時還沒有完全打開社會知名度,與當時的溫侯呂布、徐州牧陶謙、兗州牧曹操、冀州牧袁紹等不是一個級別的。因為劉備治理平原縣時,素有賢名,可能在當時略有名氣,但是與名滿天下的呂布就不能相提並論了。

劉備援救陶謙1年後,陶謙病死,劉備在陳登、孔融的再三勸說下,領徐州牧。曹操此時正在與偷襲兗州的呂布拉鋸作戰,因為糧食不夠(發生了蝗災),曹操甚至一度想投奔袁紹,幸虧被荀彧阻止了。不然,歷史上可能就少了“魏武揮鞭”的豪邁霸氣。在聽到劉備竟然平白得了一個徐州時,曹操恨不能立刻將劉備殺了以洩憤。

曹操打了2年,才收復了兗州,趕跑了呂布。關鍵的2年時間,袁紹在北方大殺四方,攻佔了四個州的土地,勢力遠遠超過曹操。劉備面對滿血復活的曹操,自己一個人佔著大州,心裡不自安,就容納了呂布,希望呂布給自己把門看風。

(陳宮叛曹時劉備名聲不顯)

可見,劉備直到此時,雖然佔據一州之地,與那些成名已久的一方諸侯相比,還處於新貴的階段,勢力並不穩當。而陳宮既然已經選擇了呂布,名士嘛,又重氣節,自然不肯再去轉換門庭——這是他們的價值理念,甚至高過生命。至於之後的事,劉備已經惶惶然如喪家犬,更不會被陳宮所看重了。

所以,陳宮之所以選擇呂布,而沒有選擇劉備,是因為呂布都是在核心圈混,明星效應巨大,而劉備屬於邊緣勢力,不為人所注意。雖然歷史不止一次證明,邊緣勢力最是容易在亂世中韜光養晦,扮豬吃虎,但是人們的視線往往被核心圈明星的光芒要吸引,忘乎所以地跟著起舞。直到明星的能量耗盡,原來的邊緣勢力已陡然成了龐然大物。

所以,才有良臣擇木而棲,能夠看清未來英雄人物,擇主而事,也是一個很大的本事。曹操能看出來“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陳宮看不出,一點也不奇怪;就像陳宮選擇了背叛曹操一樣。

(曹操也成了評論家:評劉備為英雄)

對士子而言,尤其是王朝末世剛開始時,天下秩序尚未崩毀,他們還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寧願選擇為理念活著,而非抱負。直到天下板蕩,亂世已成,士子才開始真正地研究起經世學問,將世俗的綱常倫理暫放一邊,不務虛名,而處實務。亂世中的君子,不管是殺身成仁,還是活命救世,體現的都是理想和抱負,踐行的都是價值和理念。正如譚嗣同的絕命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而知而行


如果確切的說,應該是陳宮擁立了呂布,並非陳宮投靠了呂布。陳宮之所以擁立呂布,而不擁立劉備,是因為呂布的武力、地位和號召力,在當時遠遠超過劉備。

我們來對比一下劉備和呂布就一目瞭然了。

劉備當時不具備叛曹和抗曹的能力,也沒有號召力

劉備184年,因為鎮壓黃巾軍有功,被封安喜縣縣尉。劉備因鞭打督郵,與關羽張飛逃亡。之後,劉備投奔募兵的毋丘毅,因平盜賊有功,任下密縣丞,後來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職。結果在高唐任上被盜賊擊破,只能投奔公孫瓚。

劉備在公孫瓚處,被任命為別部司馬。191年,劉備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討伐袁紹有功,升任平原縣令,後又被任命為平原國相。劉備在任平原相期間,幹過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救援北海的孔融。

直到194年曹操攻打徐州,陶謙向田楷、劉備求援時,劉備做過的最大的事情就是討伐黃巾軍,跟盜賊戰鬥,官職一直在縣尉、縣令一級徘徊。劉備第一次有了爭霸天下的實力,是在取得徐州之後,結果屁股還沒坐穩,就被呂布搶去了。直到這時候,曹操手下的大謀士郭嘉才判斷出,劉備以後會成為曹操的一大對手,勸諫曹操一定不能放走劉備。

陳宮在曹操去攻打陶謙時,無論如何都很難通過劉備當前的事蹟看出劉備有多高的才能,加上陳宮應該也沒有接觸過劉關張三人,自然也就不會擁立劉備為兗州刺史了。

呂布因為殺了董卓,地位、名聲和號召力劇增

189年,呂布因勇武在幷州刺史丁原跟前擔任主薄。這是很親近的官職,楊修就擔任過曹操的主薄一職。呂布因隨丁原進京,被董卓誘使,殺了丁原,投靠了董卓,被任命為了騎都尉。之後,又因為呂布的勇武,很快被董卓提拔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董卓在被諸侯聯軍討伐時,從洛陽遷都長安,呂布也跟隨到了長安。呂布因為和董卓的婢女有私情,怕被董卓知道,還被董卓用手戟打過,因此,與董卓有了嫌隙。王允利用呂布和董卓之間的嫌隙,誘使呂布殺了董卓。董卓死後,呂布任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大權在握。

呂布這時候,已經天下聞名了。

呂布的“反覆無常”

繼續往下看之前,我們要明確態度,這裡絕不是要否定“誠信”和“忠義”。“誠信”和“忠義”作為人與人交往的正向法則,我們是要遵循和維護的。但是,我們絕不是任由驅使的奴隸,我們應該保持獨立的人格和獨立思考的判斷力。對於那些對我們“以誠相待,忠義有嘉”之人,我們當然要報之以“誠”和“忠義”。同時,有國才有家,國家的利益是我們必須維護的,對國家我們必須“忠誠”。

題外話說完,我們繼續看呂布的“反覆無常”。呂布殺丁原、董卓之事,的確有不忠不義的成分,但在當時,丁原和董卓也卻有該殺之處。對於陳宮等人而言,他們是要擁立呂布為主人,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有能力做自己領袖的人,而不是一位忠誠的部下,所以,他們會選擇呂布。其實,他們要呂布“忠”於誰呢?他們只需要呂布信任他們就可以了。

而對於曹操這類自己本身就是主人、是領袖的人來說,“忠義”就顯得比較重要了。所以,劉備一句話,就讓曹操殺了呂布。

其實,劉備忠義麼?曹操忠義麼?這也就只是一場“成王敗寇”的遊戲罷了。呂布輸了,被罵“三姓家奴”,是他能力不夠。他應該好好跟劉備學習一下,看劉備攻取益州的時候,明明是想霸佔別人的家產,卻非要說成是對方的過錯,搞的跟替天行道似的。看看劉備又投靠過多少個主子,坑害過多少個主子呢?一、二、三、四……但就是很少人罵劉備,還替劉備歌功頌德。

至於呂布的名聲,直到晉朝滅亡之時,都是高於關羽的。而到了唐朝,關羽入祀了武廟,呂布的地位才逐漸降低。到了宋朝,關羽的地位才真正的越來越高。為什麼宋朝要提高關羽的地位呢?趙宋算“忠義”麼?郭威、柴榮對趙匡胤不好麼?就因為趙宋是篡了後周的皇位,趙宋的皇帝內心一直有一種懼怕,才開始把關羽的地位越提越高,而呂布就逐漸演變成了“三姓家奴”。到了清朝,本來正向的“忠義”本意,更是演進成了“奴”性。所以,此“忠義”非彼“忠義”。

陳宮的選擇

曹操奪取兗州,是陳宮的功勞,所以,曹操對陳宮是禮遇有嘉,而且是非常信任的。哪怕是陳宮反叛了曹操,最後被抓時,曹操都捨不得殺陳宮。

那為什麼陳宮非要叛曹呢?因為曹操佔領兗州後,為了穩固兗州的統治,殺了很多當地的士人,其中就有陳宮的好友。陳宮應該勸諫過,但是曹操未聽,所以,陳宮認為曹操噬殺,而且不能虛心納諫,這才有意叛曹。

劉備有什麼呢?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級別,要兵沒兵,要名聲沒名聲,自然沒有號召力。所謂的關張二人,這時候也沒有什麼精彩表現,自然就不會成為陳宮、張邈等人擁立的對象了。

而呂布在當時卻是武力超群,聲名遠揚,具有很高的號召力,陳宮自然會選擇呂布了。陳宮當時聯合一起叛曹的主要將領是張邈,而張邈又和呂布私交甚密,張邈也同意擁立呂布。這種情況下,他們一起擁立呂布為兗州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奕天讀歷史


喜歡三國的人,大多數都會有這一遺憾,劉備有雄心壯志,手下有將才,早期缺乏謀士,導致不斷丟城失地,人到中年還蝸居在新野小縣。而在發跡之前,劉備曾最有機會崛起的就是在得到徐州之後,接觸到的最有價值的謀士就是陳宮。然而,無論徐州,還是陳宮,都失之交臂了,非常遺憾。

要問為什麼?可能結果就是緣分而已,沒那麼多必然性可以分析。生活中,你覺得般配得不得了的兩個人,最終沒有在一起不是很常見嗎?你覺得非常不合理的兩個人,相處湊合了一輩子的也很多對吧?


陳宮從性格說,是剛烈正直的人,跟隨了一個人,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即便這個人是個大傻逼,也從一而終,呂布的反覆無常最終也甘願跟他一起失敗。這種心理之下,他後面遇到劉備,也只能從呂布方利益考慮,不可能考慮劉備的。

那為啥陳宮背叛曹操?是因為曹操濫殺無辜,尤其是曹操到兗州殺了很多名士,跟陳宮的方向、價值觀完全相悖,道不同不相為謀,不但不能跟隨,反而反目成仇了。所以他找了呂布來反曹操。


網上很多人說,呂布實力強,劉備弱小,所以不跟劉備,這是不對的。實力強的曹操陳宮尚且離開,他正直的性格可見一斑,不是有奶就是孃的人。呂布雖然不成器,但沒有像曹操一樣殘害百姓,罪大惡極,而且呂布手刃董卓,當時在一些名士看來是推崇的,陳宮也做到了良臣不事二主。

陳宮的悲哀,古人認為,和范增遇到項羽、伍子胥遇到夫差差不多,能力很強可惜遇到傻君主,最後跟著一起傻掉。伍子胥稍微悲哀少一點,他畢竟基本滅掉了楚國實現了報復,報了大仇。


大理宋氏


回答這個問題,要先說清楚一點,也就是說,三國時期人們對於劉備的觀感和我們現在看三國演義對於劉備的觀感是完全不同的。

呂布的名聲不好,三姓家奴的外號也被到處叫,說他見利忘義反覆無常,這個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但在三國當時的人比如陳宮眼中,劉備就是一個能勝過呂布的人嗎,恐怕未必。

三國當時的人,對於劉備的看法是“反覆難養”看看這個評價與呂布的反覆無常是何其相似啊,也就是說,僅僅就名聲來說,劉備並不比呂布強到哪裡去。

瞭解三國的都知道,赤壁之戰前的劉備早期,那真可以說是敗仗無數,幾無立足之地,劉備先後在公孫瓚、袁紹、曹操、劉表等人手下混過,要說這些人對劉備總的來說也還不錯,沒哪個說把他拿來開刀了的,對他還算是尊重。

劉備是如何對這些人的,可以說沒有一個劉備是真心的吧,但有機會,劉備就會離開,準備自己建立地盤。這和有奶便是孃的呂布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就因為劉備有大志,就可以這麼幹,或者說劉備掛著一個漢室宗親的名頭。

而且曹操、袁紹這些人,政治理念不同,行為方式不同,劉備也不選,反正只要是能容身就行了,你可以說他是能屈能伸,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也可以說他行為反覆。

最後說到陳宮,陳宮這個人對於漢室是比較忠心的,當年放走曹操就是為此。然而就當時天下情況,要想匡扶漢室,必須得選擇一方諸侯。

陳宮最後放棄了曹操,那麼其他的有誰可以選,劉備嗎?劉備光復的漢室還是漢室嗎?光復漢室是扶持漢獻帝的威望,還是劉備取而代之,若是後者那他和曹操有什麼區別,就因為他姓劉,自稱有個西漢皇室血統。

而呂布卻不一樣,第一呂布比較單純,雖然貪財好色但是呂布的政治野心並不大,而且相對來說呂布實力也強,從貂蟬美人計可以看出,呂布相對好控制一點。

也就是說利用呂布光復漢室在陳宮看來可能是最好的選擇,而劉備就如同曹操說的,天下英雄就他和劉備,野心太大,實際對於光復漢室並非有利。

其實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大多數人都是抱著光復漢室的理想的,但每個人的方式與選擇不用,荀彧、陳宮、諸葛亮都是選擇了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而已。


葉飄刀


呂布功夫好,號稱三國第一猛將,名頭大,勇冠三軍無人可擋,陳宮便是看好這一點。

至於劉備,雖是皇室宗親,屬孝景帝子孫,而且禮賢下士,以仁慈誠信聞名,也有君臨天下的雄心壯志,無奈劉備起步晚,加上世人都知他日後必成大器,許多反王都不敢相容,更怕養虎為患,日後生變,尤其是曹操一眾更是想消滅劉備於萌芽狀態。

這樣一來,劉備就很難在某個地方容身創業,所到之處必有人加害,象這樣滿身荊棘的“倒黴鬼”陳宮怎麼會去投奔劉備效勞呢?說到底就是劉備那時仍然沒有獨擋一面的實力,曹操要除他,去投袁紹也不行,多疑多變,劉表那邊家族不和,險遭蔡夫人加害!

陳宮也算頗具謀略,當然比不上郭嘉、荀彧、賈詡、孔明、司馬懿等這些大軍事家,但也自認很有能力,只要呂布有按照他的方法去做,至少不會一敗塗地,搞得好得天下也不是不可能,就看呂布怎麼爭取?

其實,陳宮不怕呂布的反覆無常,縱使他殺丁原投董卓、殺董卓而投王允等一些賣主求榮的勾當,但在陳宮看來,呂布不過是受李蕭、王允等人挑撥而謀之,本屬無心之過,也是耳根輕,有勇無謀,用陳宮自已的話便是:“那是呂布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引才會如此招受罵名”。

其實呂布也很倒黴,滿身功夫卻遭人利用而棄之,因為誰都怕他,也難容他,無非是怕他“舊病復發”,陳宮卻看好呂布,認為若稍加指點,霸業可成,因為呂布功夫了得,所到之處,無不聞風喪膽,加上陳宮略施小計,這攻城破陣不在話下。

可後來呂布迷戀貂蟬等美色,在下邳自恃糧足,又有泗水之險,不聽陳宮規勸,粗心大意又驕傲,仍在喝酒美色,對手下也殘暴無情所至,被手下捆起來獻到曹操才醒過來。

陳宮被抓,曹操反問陳宮:“呂布反覆無常你還幫他,太不聰明?”

陳宮卻說:“呂布雖無謀,卻不似你等狠毒”!也即說明其實呂布並沒有那麼壞,就是沒有得到正確的輔助、指點。也暗示當日棄曹操而走,只因曹操太狠毒,百姓都不放過,也即他結拜兄弟伯奢一家八口就因疑心而錯殺。而劉備這邊確是因為實力太差,扶不起!


知足常樂6144539457


陳宮是三國前期比較有名的謀士之一,雖然最後沒能在曹操手下出謀劃策,但他的軍事才能是不容置疑的。那麼,至於陳宮為何投靠呂布而不投靠劉備。愚以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呂布和劉備當時的地位和名聲不一樣。呂布那時已經小有名氣,尤其是能夠成功刺死不可一世的董卓,這點尤為重要。因為當初陳宮當牟中縣令時,他就非常不滿董卓的所作所為,所以後來曹操刺董失敗後,他抓住曹操卻不但沒去請賞反而與曹操一起逃走。在這點,他和呂布可以勉強說是站在了同一戰線,儘管呂布殺董卓的目的是由於貂蟬。而這時的劉備恐怕還在涿郡家裡編草鞋,地位和名聲自然不用說,跟當時的呂布沒得比。

其二,陳宮為人忠信,知恩圖報。當呂布去徐州投靠劉備的時候,那時他和劉備的接觸有不少,應該知道劉備是怎樣的一個人,但是沒有去投奔他。其中一方面是呂布當時對他是言聽計從,不像後期那樣,另一方面就是他太忠心了,不忍背棄故主。因此,到了最後呂布殞命,曹操有意釋放他,他都義無反顧的跟隨呂布赴死。

最後,借孟德一句話:惜哉,陳宮!痛哉,陳宮!哀哉,陳宮!


奔跑的瘋牛


陳宮原是曹操手下的謀士。後因與曹操意見不和,改投呂布帳下成為首席謀士,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後來呂布兵敗,曹操仍然想重用陳宮,但陳宮不為所動,毅然赴死。因此這樣看來陳宮還是一個比較有氣節的人。陳宮反對曹操後為什麼不投奔劉備而選擇投靠呂布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其實那時候劉備只有區區幾千人,還沒有什麼實力。況且身邊還有張飛,關羽,趙子龍等一些得力干將。即使陳宮投靠過去,也不一定會得到重用。而“匹夫之勇”的呂布,手下並沒有什麼謀略之臣,而且與曹操是死對頭,在當時實力也比劉備要強得多,因此,對於陳宮來講,投靠呂布,被重用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通過操縱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呂布,自己也有成就感,不是嗎?


樂樂愛收藏


呂布不過換了兩個主人,殺丁原有過,殺董卓是為國除奸,他是個思想簡單,不奸惡、陰險的主,又武力超群,對陳宮還是很尊重,也基本是言聽計從,比之曹操、袁紹、袁術那些人,呂布可愛的多,又頗具項羽之能,一文一武正是個好搭配。陳宮有才,但不奸邪,道德品質較高,自然不喜奸邪之徒,劉備無權無勢、無地無兵之時,孫堅亦敗亡之時,劉表、劉璋、陶公祖闇弱無能,公孫瓚、張繡等人也不是善類,尚不如呂布。挑來選去,陳宮也就只有呂布可選了,選中後,即忠心不二,不另覓他人。


沉140769451


在三國演義中,從出場到結束,陳宮實在算不上重點人物,但凡看過的人,卻永久地記住了他。

為什麼?出場離奇,在操刺董不成,飛馬而去。過一小縣,被縣長陳宮認出,服其忠義,棄官與操逃亡,你認為你能辦得到麼?實是一忠義血性男兒也!操疑而殺呂一家,陳方惡操之為,走之,為布謀策!

布不是什麼好人,但在陳宮看來,比曹沒什麼心機,比劉備的虛偽還好,讓陳宮投這兩人,不可能,性不符也!

陳官此人,多謀善斷,列國一流謀土行列,但心不黑,尚有正氣,乃治國人才也!但生不逢時,軍閥渾戰,忠於義氣,死於戰,也屬必然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