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红到三十绿到老”,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俗语作为其中一种,一直流传在农村的大街小巷,韶年儿童,耄耋老人都能说上几句,这些俗语有相当一部分有是农人们直接创造并享用,在那个没有高科技的年代,俗语中的“力量”也支撑着农村的生活!在千百年的岁月中,先哲们在物质生产中和对自然的观察中,把这些经验用俗语的方式表现形式呈现出来!有涉及禁忌的,有关婚丧嫁娶的,有关择偶的,有阐述事实的,也有批驳揭露的,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这些俗语反复推敲,依然不失科学性。我想这就是俗语为啥能一直在民间广泛流行的原因吧。今天老农就为大家分享几则俗语。

农村俗语:“红到三十绿到老”,啥意思?有道理吗?

一,三十不立子,一直累到死

老话也常说“三十而立”,三十岁的人责任,压力都要承受太多,而到了当立之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不分男女,不分地域,不分城市或农村,只要你是生活在人群中间。此刻应该多谈现实。因为,人到了三十岁,活着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有责任的年龄。同时三十岁的生理机能也是最强的,此刻也该要个孩子了,不然的话到老了孩子还未成年,这句话放在现今依然适用。这是古训,也是至理名言。

农村俗语:“红到三十绿到老”,啥意思?有道理吗?

二,桑皂杜梨槐,不入阴阳宅

建房在农村最为看重,也最为讲究,其中的位置,朝向,高矮都有许多禁忌忌讳,而对于用料来说更是如此,在旧时,由于人们对科学的懵懂,这些讲究也被看为能影响今后的运势和吉凶,老话也常说“桑皂杜梨槐,不入阴阳宅”说的是桑树谐音为“丧”,被认为不吉利;而皂木是黑色,是农村葬礼上的主色;杜树谐音为独,唯恐自家子嗣不旺;梨则是代表着“分离”,用了怕和家人分离;槐树因为带一个“鬼”字,被认为不好。这些树从字面意思来看都不太好,因此在农村盖房的时候从来不用。现在看来这句老话带了丝迷信色彩。

农村俗语:“红到三十绿到老”,啥意思?有道理吗?

三,红到三十绿到老

老话也常说“十里认人,百里认衣”,说的是如果判断一个人的底细,人品,道德和修养,大致从外表穿着上就能判断了,因此人们在穿衣上都十分的讲究。尤其是在古代,对服饰的禁忌讲究体现在许多方面,如材料,颜色,款式,制作等等,其中颜色的讲究更是有象征意义。服饰的色彩应当与人的年龄,相貌,品行等想符合才行。之前的服饰色彩也比较单挑,女人非红即绿,而且红色只限三十岁以下的女人,不然会被人家说成“不合适”,“老来俏”,而上了岁数的一般都穿绿色衣服。因此有了“红到三十绿到老”的俗语。

农村俗语:“红到三十绿到老”,啥意思?有道理吗?

不过这句俗语在当下已不再适用,人人追求外表美丽的今天,到了五六十依然会穿着华丽。那么你觉得这俗语适应于当下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