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夏,是四月的第二天,农村流传的这些知道吗?啥意思

夏季是农村人忙于农田庄稼作物的季节,炎热的夏日,农民冒着烈日汗流浃背的忙活,为的就是这年的庄稼能多收一点粮食。农人要想粮食有个好收成,这个时节更是马虎不得。农村人掌握节令,因地制宜,做足这个时节的农作物管理,才是一季庄稼提高产量的关键。

说起咱们农村人的农业生产,农村老辈庄稼把式们给我们后辈留下了无数的宝贵经验。农民先辈们把毕生的经历经验,以简短意赅的话语,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的流传了下。这些富含智慧的名句,人们称为农谚老话。农谚老话涉及农民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都是先辈们留下的无价之宝。转眼间,农历三月快结束了,而农历的立夏节气日,也即将随农历三月的离去而到来,您知道吗?今年的立夏日,是新历的5月6日这天,也就是四月的第二天。立夏的到来对咱农民人家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呢?一起来看看农村流传的这些你知道吗?啥意思?

今年立夏,是四月的第二天,农村流传的这些知道吗?啥意思

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一年夏天的开始。立夏后人们明显能渐渐感觉到天气温度明显升高,伴随炎暑渐来,雷雨也会增多,对咱农民人来说,此时节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看着满地庄稼,一天一个样,有种喜悦的感觉,不是农民无法体会其中。

农村老人说:“立夏蝼蝈鸣,撒灰防虫地见蚓”,这句农话说的正是,在农村立夏时的物候及习俗。蝼蝈,是农村农田里常的一种小虫子,人称:土狗子;喜居穴土中,好夜出,初夏它的活动开始频繁,常能听见它的叫声。

今年立夏,是四月的第二天,农村流传的这些知道吗?啥意思

夏季雷雨增多,大地湿润,土壤水分过多,蚯蚓爬到地面上;也表示立夏后是虫类活动频繁的高峰期到来了,在乡村小单的家乡,农村老人们,习惯烧灶火煮全鸡蛋,给孩子们吃。老人们认为鸡蛋溜圆,象征生活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平安。而农村老人们还会把冷却的灶灰,顺着房屋四周撒上一圈,用于防虫。

今年立夏,是四月的第二天,农村流传的这些知道吗?啥意思

立夏的到来对咱农民人家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呢?一起来看看农村流传的这些你知道吗?啥意思?

五月十三下一场,一年要收两年粮。

农民王大爷说:这句农谚关系一年粮食的收成好与不好,意思是农历五月十三下雨的话,一年的粮食就会喜获丰收,粮食收成能赶上两年的收成量。

在农村还有一说法“吃秋不吃秋,要看五月二十六”,意思也是农民人盼望农历五月二十六人下雨,这日下雨也预示下半年就会风调雨顺,地里就会五谷丰登。

今年立夏,是四月的第二天,农村流传的这些知道吗?啥意思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

这句农谚老话的意思,立夏前后天气干燥,虫害会多扰农事生产工作。特别是容易起火龙(红蜘蛛)虫害,因为炎热皱起之时,干燥的天气最利于红蜘蛛的生长。那么,是不是立夏连续下雨就好呢?其实也不是哦!农谚老话还说:“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今年立夏,是四月的第二天,农村流传的这些知道吗?啥意思

王大爷说“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今年西南地区的农人一直盼望下雨种玉米,可是很多地方就是一直不见雨,也使得不少农民朋友焦心。经常也会有人问这雨要干过五月咋办呢?王大爷却笑着说,这样的情况一般不可能,因为老辈人留下了一说法。

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前半年天气雨水量是多是少,雨水在来的迟,最迟也不会过农历的五月十三。这是为何呢?五月十三又不是啥传统节日!以前听农民老人说:农历五月十三日,人称:下雨节;过去农村人,如是之前持续天气干旱,会举行祈求仪式,往往会选择这日举行。在咱们南方部分地区还有类似说法“不怕五月十三漫,只怕五月十三断”,咱农民老百姓认为五月十三下雨比较吉利,这天下雨会预示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以此来看,关于农历五月十三日下雨说法及预示,南北农谚意思都基本相似。

今年立夏,是四月的第二天,农村流传的这些知道吗?啥意思

其实,农村人之所以认为五月十三日下雨吉祥,还有一原因:这天据民间传说,是土地神生日。无论农谚老话出自何故,但有那么一点是天下所有农民的共同心愿;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乡村小单想对大家说的是:农谚老话很多都是具有地域性的,农谚老话大多都是农民先辈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虽说万物变化有一定规律,但天气变化之事,也实属难料,这不老辈人也说“天有不测风云”嘛!如今气象信息发达,有时还不一定准呢!

今年立夏,是四月的第二天,农村流传的这些知道吗?啥意思

而农谚老话,随着时代发展,很多也渐渐退出了农民人的生活中,盘点农谚老话的意义,更多在于感受我们农民先辈们的智慧。是这样吗?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关于四、五月的农谚老话您还知道哪些呢?欢迎评论留言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