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首先,什麼是紅利?

先往小裡說:

90年代去深圳擺地攤的人,如今都是大老闆;

04年開淘寶店的人,堅持下來年銷售額輕鬆過千萬;

05年開始炒房子的人,如今固定資產動不動好幾個億;

07年開始炒股的,幾乎都是坐等著賺錢;

10年玩微博的人都成了大V

12年開始四處轉帖做微信公眾號的人,如今都成了平臺,

資質再平庸如今也都融資成功了。

再往大里說:中國房地產資產從十餘萬億元增至80萬億元左右;

中國的股票市值,從不足5萬億元增至60萬多億元;

中國互聯網從個人創業到如今的總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

在這些資產資產狂飆的行業裡,只要有你的足跡或蹤影,

都會狠狠賺一筆。

那麼,未來還有紅利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系統的回顧一下“中國的紅利簡史”:

紅利的基礎:豐富的人口

送給大家一句話:在大量人口湧向的方位,

你提前挖了一個需求的缺口,就是紅利。

所以:紅利的根本要素是充分的人口!

新中國成立後,

中國由四萬萬多同胞發展到1980年的十萬萬多同胞,

且在1980年人口資源最為雄厚,

有了人就有了潛在需求,

就有了廣闊的大市場。

雖然那時中國引而不發,

但這些人口資源對未來中國三十多年前的經濟騰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OK,接下來紅利正式開始了!

第一波紅利:商品的流動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幾乎沒有真正在流通的商品,

那時即使你有錢也花不出去,

因為花錢是需要被批准的,吃飯都是憑糧票,

整個社會都把階級鬥爭放在第一位,

誰要是投機倒把被抓起來比現在的搶劫還嚴重。

所以一旦商品可以流動了,

那將迅速帶動整個市場的發展。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恰恰第一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嗅覺極其敏銳的溫州人就抓住了這一波紅利,

他們從在全國溜街串巷開始做起,

後來開始倒買倒賣,進入原始積累狀態。

第二波紅利:商品的製造

有了商品就有了工廠。

當時中國各地開始興建各種工廠,

以滿足瞬間擴大的內需和出口,

比如紡織服裝廠、化工印染廠,

製造業和能源消耗初級工業等等,

中國靠著大量而廉價人力資源,

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加工產品的廉價僱傭軍。

中國製造業就是從這裡開始起步,

於是很多“個體戶”都開了工廠做了“大老闆”,

成了又一波紅利的享受者。

第三波紅利:資源的變現

中國的政策放開之後,各地開始亂採亂伐。

除了內需之外,

還不計成本地向世界各國推銷自己的資源,

如稀土、煤炭、有色、石油等,

只要能換外錢的,我們都採都伐,

山西的煤老闆就是抓住這一波紅利暴富的。

第四波紅利:權力的變現

中國的市場經濟始終沒有脫離政府調節,

這就給權力尋租帶來了空間,

批文和蓋章成為很多項目的門檻,

而這也成了個別腐敗官員的致富手段。

那是一個膽識勝過一切的年代,

只要有膽識就可以享受時代變革的紅利。

當然時代也在悄悄變換,

於是一批有眼光和卓識的人出現了。

這批把紅利押到了互聯網。

第五波紅利:互聯網變革

中國如果沒有互聯網,改革開放的成效就不可能持續那麼久。

互聯網是中國經濟的大救星,

互聯網紅利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互聯網1.0的紅利——門戶網站、遊戲

互聯網滿足人們的第一個需求就是瀏覽資訊,

因此當年的四大門戶構成了互聯網的大格局,

也造就了一批財富新貴,

2000年6月丁磊創辦的網易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

2000年7月張朝陽創辦的搜狐也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

同時互聯網也撬開了人類的另一個大需求——遊戲,

1999年陳天橋以50萬元啟動資金創辦盛大,

2004年盛大在納斯達克上市,

陳天橋一夜之間成為中國首富,

傳奇的故事也登峰造極。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互聯網的紅利都是被巨頭分享。

1999年在興寧市的一家網吧做網管的李興平,

僅憑一人之力在業餘時間就做了

“hao123網站導航”這種方便大家瀏覽各大網站的工具,

後來被百度用5000萬元人民幣+40000股股票股權購買!

所謂英雄不問出處,互聯網把大家拉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2)互聯網2.0的紅利——電子商務、通訊工具

當門戶網站滿足了人們獲取資訊的快捷性之後,

購物和社交成了人們的下一個需求。

於是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開始迅速發展,

他們的上市以及馬雲的財富奇蹟已經人人皆知,

我就不在這裡提及了。

而後面出現的中國第一批淘寶店主、

以及開始販賣四位數QQ號的網友,

我倒覺的更值得一提。

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做大事的能力和條件,

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潛心思考所處的時代特徵

如果洞察到時趨勢和人們需求,

不妨提前有點行動,

紅利永遠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3)互聯網3.0的紅利——自媒體

隨著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和“強個人化”。

個人的價值必然得道凸顯,

自媒體的經濟價值得到體現,

自媒體其實分為三個階段:博客、微博、微信。

段子手、網紅這樣的新興產物就抓住了這一波紅利,

這也意味著傳統的“造星”手段不再是王道,

那種需要出歌曲、去選秀、演電視、

拍電影才能出名做明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只要你有特徵、才能,互聯網就是展現自己最好的舞臺。

當然,惡俗的炒作也曾成為網絡出名的主流,

但是早已被人們遺忘,

能夠被銘記的必須依靠真正的才華。

第六波紅利:資產證劵化

1、股市

股票的本質是上市公司向全社會募集發展資金,

發展之後再向全體股東(持有該公司股票的股民)一起發放紅利,

這種全民參與的狀態對經濟發展有非常大的拉動作用,

就像鄧小平說的:金融搞活了,全盤皆活!

在那個“談資色變”的年代,

股份制被視為資本主義的洪水猛獸,

而鄧小平發表講話表示支持。

1986年,鄧小平又提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邁大一些!”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誕生了。

儘管兩市加起來僅有13只股票,

但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社會主義的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證券市場!

截止到現在,中國股市公出現了8輪牛市,每一次牛市都是一輪紅利!

如果沒有總設計師鄧小平挖的這口井,

就沒有今天8000萬的吃水人。

2、房市

於是1995年,中國進行了住房改革。

實際上已經將房子改造成了一種金融產品,

但是在很多人眼裡房子就是房子,

而如果你把房子看成一種金融產品,

你就明白為什麼房價總在非理性飆升了,

你就明白為什麼真正的紅利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當然,無論是股市還是房子,

一旦步入完善,都有漲有跌。

而現在房市已經開始分化,真正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了。

第七波紅利:超級城市化

我們先來看一個詞:城市的虹吸效應。

它是指擁有某種核心資源的城市,

會通過資源的匯聚將別的地方的人才、資金、公司等資源吸引過來,

從而減緩這些地區的發展,形成一家獨大的現象。

遠的如日本的東京、近的如中國的北京,

廣東的深圳、廣州,它們不斷吸引精英資源湧向自己,

然後就會對周邊城市成虹吸效應。

因此處於核心區域的人,

意味著擁有了最前端的理念、市場、和政策、資源支持,

中國現在就是這種情況:一線城市跟二線城市、

二線城市跟三四級城市的資源和創業條件大不相同,

這也是為什麼一線城市房價瘋長,

二三線城市沉寂的根本原因。

目前這種超級城市化帶來的紅利還在繼續,

我認為年輕人還有去分享這個紅利的機會!

所以當你意識到中國不僅在城鎮化,

還在超級城市化,你才明白為什麼在北京上海買房增值更快,

原來15年深圳上海的房價依然是被低估的,

我們的老百姓真的太缺乏這種知識普及了!

講了這麼多過去的紅利,那麼未來的紅利在哪裡?

只要技術在更新、時代在發展,那麼紅利就永遠存在。

一、新農業紅利

(1)農產品

1.如何種植出大家放心的農產品?

2.如何將農產品更快更好的送到城市的消費者手裡?

(2)農村土地

1、規模化種植時代將到來,怎麼才能擁有集中種植土地的能力?

2、農村土地開始商業化,該怎麼開發和利用?

二、智能化

辦公和家居的智能化正在到來,哪些環節會讓工作和生活更有趣?

當更高維度的交流都來,我們是不是該從微信轉移了?

虛擬現實之後,電子商務結合VR,是不是又將是一番新天地?

三、消費的提升

在什麼情況之下,你的產品價格即使高一點,別人照樣願意去買?

依靠你的創意和才能,是不是可以為某個群體提供定製化產品?

有形的產品有價,無形的產品無價。

四、90後的新鮮性

如何利用“新新人類”給我們傳統的事業注入新鮮血液?

未來,商業爭奪的是出生於80、90年代的消費群,

這群人生下來就不缺物質、不缺產品,他們需要的是一種“關懷”!

所有的傳統經驗和理論都在推倒重建,你是不是可以先行一步?

五、以人為本

《論真理》裡中有一句哲學名言:

“人是萬物的尺度,人存在時萬物存在,人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

這說明未來萬物唯一的標準就是“人”,一切都因討好了“人”而存在。

你討好“人”的程度,決定了你存在的價值。

商品也是如此,必須體現對人的尊重與關注。

商業本質是正在從“買賣關係”過度到“服務關係”。

六、消費和需求的升級

“消費升級”的本質: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

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商家可以營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消費場景來滿足這種需求。

“需求升級”的本質:

消費者需要從對產品的滿意感轉型為精神層面的滿足感。

以前是人隨物動,現在是物隨人心。

屆時商家的文化、創新、體驗及情懷,都將英雄有用武之地!

等等……這些都是紅利。

那麼享受 “紅利”究竟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那就好比你忽然看到了一部結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電影。

當然,有時你自己看的時候不知道,看完才恍然大悟。

這就是紅利的妙處,有時可遇而不可求。

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未來30年,這9大行業將成中國支柱

未來30年,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長將低於5%,

9大行業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

從1949年到2009年,中國經濟經歷了兩個30年。

第一個30年的主題以政治穩定為主,第二個30年,

則是改革開放的30年,這30多年的年均增長率接近10%,

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中國奇蹟 ”。

當前,中國正在進入第三個30年的發展長週期,

一個新時代正在來臨。德勤一份競爭力報告稱,

過去30年間曾驅動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的因素,

將很難再在此後的三十年中繼續維持效力,

中國將在“價值鏈"上上移。

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1、能源

中國的快速增長與發展已激發出對更加創新和環保的能源政策的需求。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直指經濟超高速增長帶來的弊病:

資源過度消耗、生態破壞、產能過剩、低效率。

2014年6月13日,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專門研究能源安全戰略問題,

就推動能源生產革命、消費革命、技術革命、

體制革命和加強國際合作作出了總體部署。

國務院發佈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

提出了能源革命路線圖。

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2、高價值機械和部件

中國可能成為區域機械生產的中心。

同理,電子部件的轉變也已帶動了高科技產品和部件的交易,

實現了快速增長。

據近期美國媒體的調查結果,

中國工業如今在競爭中的優勢已更多地體現在擁有完整的供應鏈條。

比如,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

(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的國家,

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小到螺絲釘等基礎零件,

大至通訊、航天、高鐵,

完整的產業鏈確保中國能夠牢牢攫住自己在世界工業市場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更令人嘖嘖稱道的是,

這個龐大完整的工業體系依託眾多工業企業的集聚效應而具備了高度靈活性。

正如一名前蘋果高管所言:

“你需要1000個橡膠墊圈?隔壁工廠就有。

你需要100萬個螺絲釘?隔街的工廠就有。

你需要對螺絲釘做一點小小的改動?三小時就行了。”

顯然中國工業企業在某種程度上,

已具備在未來網絡化工業時代大放異彩的協同靈活的特徵,

併為將來實現“工業4.0”做了鋪墊。

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3、生命科學

中國生命科學行業中,國內藥物和醫療設備市場在快速拓展。

憑藉政府支持以及外國製藥機構不斷增多的研發投資,

到2025年,中國將躋身成為行業的重要參與者,

並且有機會改變全球生命科學的行業生態。

中國政府投資於生命科學實驗室、

生物技術產業園和產業孵化中心的目標明確:

由低附加值的製造業大國轉變為擁有

“自主創新”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產業強國。

中國撥出數十億美元投資於尖端的生物技術研究。

中國各地也紛紛實施激勵措施,

十幾個生命科學產業園都建立起來。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正投入研製一種創新的、

應用在臨床研究的電子病歷管理系統,

以創建一個來源廣泛的臨床數據庫。

如今,越來越多生物科技公司得到中國科學技術部的資助,

實施他們最雄心勃勃的科研計劃,

甚至與國內外頂尖的研究實驗室建立合作伙伴關係。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啟動“千人計劃”,

積極聘請曾在西方國家受訓的中國頂級科學家和企業專家,

鼓勵他們回國。

美國戰略諮詢企業摩立特集團(Monitor Group)一份報告顯示,

估計至少有8萬名在中國出生、

留學歐美的博士在跨國製藥公司參與研究工作後,選擇回國。

這些“海歸”獲得風險資本和在西方企業工作的經驗後,

利用中國的人才和具有成本效益優勢的實驗室,

快速開發和測試有前途的生物分子。

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4、移動技術

中國現已擁有全球最大的手機消費者群體。

中國在移動遊戲、通信、電子商務以及購物軟件和服務方面的創新,

有巨大的提升國家競爭力及激勵新生移動業務的潛力。

目前人們已經過渡到了移動技術的第二階段,

智能手機的瓶頸將被打破,向更多領域拓展。

本質上來說,

移動的第一階段就是把我們的手機變為功能強大的掌上電腦的過程,

但是這階段的手機在設備大小和數據傳輸方面一直面臨問題。

從初代iPhone發佈至今的幾年中,

工程師們努力讓手機變得更小、運算速度更快;

軟件開發人員則創建了不同的應用和系統,讓手機“無所不能”。

現在人們進入了第二階段,

這階段的手機需要儘可能地將”無所不在“的概念擴展到更多領域中,

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和智能電視都將被涵蓋其中。

現在,移動技術的傳播和演變包括:

將在密集無線網絡中的蜂窩基站作為數據節點;

用處理器和通信單元負責繁重的信息運算和傳播過程;

可以從環境中獲取數據的傳感器;

負責實現這些功能的應用。

所有這些技術都會更智能,

讓設備更快、更小、更省電,

這也是它們能突破手機和平板的限制,

向更多領域擴展的原因。

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正在不斷釋放手機的潛能,

我們已經在汽車、家居、電視等領域看到了他們的第一批研究成果,

顯然未來我們會見到更多。

同時,世界範圍內的通訊基礎結構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伴隨著需求的爆炸式增長,

蜂窩網絡正變得更加密集,

帶寬變得更大,而且還向著新領域進行擴展。

AT&T副總裁約翰•多諾萬此前表示,

過去智能手機的信號需要傳播5公里才能到達最近的基站,

而現在只需2公里。

在會上,高通董事長保羅•雅各布也構想了一個只有一個基站的世界,

讓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得數據。

“你不會知道下個偉大的發明是什麼,”

雅各布表示,“它可以讓人們做事更省力。

給一些人一個平臺,他們會做出令你震驚的成果。”

同樣,這也是豐富多彩的移動技術想要達到的目的。

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5、互聯網網絡零售和社交媒體

中國網絡銷售約佔全球所有零售購買量的6%,高於美國。

電子商務向金融服務等其它業務領域的拓展,

為中國經濟的更多增長機會鋪平了道路。

在無線網絡全社會覆蓋,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迅速普及的今天,

移動端購物的市場份額正在急劇放量。

移動購物的興起,將一定程度上改變未來的零售模式。

未來的零售模式:實體通路的展示+網絡購物的便捷+社交媒體的傳播。

不管是從線上到線下開實體體驗店,還是傳統實體店觸網,

社交媒體需要相對精準數據挖掘、有的放矢而聰明的營銷及傳播。

目前通過搜索引擎、網絡廣告等互聯網方式

在網上獲取流量的成本非常高昂,

國內電子商務獲取新用戶的成本每年都以30%的水平增加,

目前在網上獲取一個新用戶的成本已經達到100元左右。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機,

移動互聯網必定火熱,O2O模式必然受到追捧。

通過O2O模式,不但可以搶佔龐大的移動用戶,

還可以彌補一直以來存在的線上購物體驗不足,

線下購物優惠不夠、不夠便捷等缺陷。

消費者提需求,商家滿足需求,就是這麼簡單。

技術手段發生了變化,商業隨之也發生相應的改變,

一切都在適應生活。

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6、物流和其它服務

面對快遞市場規模增速迅猛,

大型快遞企業佔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

《快遞服務“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

中國快遞業需要有足夠市場和資金能力的大企業

來推動快遞行業標準化的建立。

2015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分別達到30萬億元、76萬億元,這導致商貿物流需求的大幅攀升。中國商貿流通領域的物流系統化運作效率將會顯著提高,物流成本也會有大幅度地減少,這無疑對加快促進中國商貿物流業的升級發展,加快經濟方式轉型發揮極其重要的引導作用。

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7、 健康服務

隨著中國人口開始老齡化以及文化標準地不斷演變,

政府在不斷加大對醫療領域的投資。

以及國家資助醫療行業發展帶動的行業經濟增長,

可為到2020年的1萬億美元支出(相當於 GDP 的近7%)做出貢獻。

健康產業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

包括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休閒健身等

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

目前中國健康服務產業還處於發端階段,

但我國的消費水平、人口結構和中國人健康現狀標示著

一個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

目前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前景被普遍看好。

以保健品為例,近來每年的銷售額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以上。

據保守估算,全國2.5億城市居民中有8%的人有健康管理需求,

按每人每年花費900元計算,

中國將出現一個180億元人民幣的新興醫療服務市場。

2018年中國健康管理市場將達到2188億元,發展潛力非常大。

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8、教育服務

因為人口紅利漸失,環境承載能力上限到來和外部需求不振的影響,

中國傳統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接近極至,

未來中國的經濟看點在轉型發展。

在轉型期,中國需要告別經濟高增長時期的慣性思維,

適應經濟中高速發展的“新常態”,實現產業從低端到中高端的轉換。

中國的教育也需要適應這種轉變,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來培養掌握技術的技工人才,

通過繼續教育來滿足產業轉變過程中就業人員的技能切換需要。

中國城鎮人口占比上升,戶均人口數量減少,

家庭對孩子教育投資日益重視,K-12教育市場持續擴大,

教育的總體性機會佳。

中國的經濟轉型和家庭生活水平上升,

對當前的教育體系提出了新要求,

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海外教育、素質教育的需求增長。

以儒家文化圈的經驗來看,教育行業的未來前景持續看好。

中國的教育產業正處於K-12、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的繼續成長,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主動轉變和傳統教育領域的開放和革新的疊加時期,

整個教育產業還處於高速成長期,行業空間大。

近期,國內教育改革的動向不斷,

高考改革、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進一步推進,

都對整個教育行業公司形成利好。

在A股市場已經有門類眾多的教育產業投資標的,

他們在不同的細分領域裡進行著經營活動,

很多投資標的是通過原有的非教育類上市公司併購新的教育資產而來,

這也說明了教育行業的前景廣闊,被眾多資本所看好。

中國正在到來的六大“紅利”,再不抓住就晚了!(深度)


9、航空

目前,在全球航空製造業研發設計和整機制造領域,

形成了分領域的寡頭或多頭壟斷格局。

其中,在大型飛機領域,

基本形成了以美國波音公司和歐洲空客公司為主體的雙寡頭壟斷競爭格局。

在支線飛機領域,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和加拿大龐巴迪公司擁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幾乎壟斷支線客機市場。

而中國航空製造業經過了60多年的發展後,正在衝擊著上述航空格局。

經60年建設和發展,

中國航空工業從小到大、從修理到製造、從仿製到自行研製,

構建了相對完整的航空工業科研生產體系,

形成了飛機、發動機、機載系統的配套,

開始向航空全產業鏈延伸並取得顯著成績。

從整體能力看,設計、試驗、製造及管理能力不斷快速提升,

中國航空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日益縮小,

如今已基本達到與西方航空製造業“同臺競技”的能力和水平,

其中以中國商飛旗下C919、ARJ21為代表的,

多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民機型號開始研製生產,

標誌著我國飛機制造的技術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首先,國防工業部門制定的“995工程”是近年來中國航空製造業

取得巨大進步的主要原因,

其中航空武器裝備方面制定了到2050年的梯次發展規劃。

其次,在2007年,國家正式批准大飛機國家重大專項立項實施,

將中國大型民用運輸機和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發展推上了快車道。

通過航空工業的體制改革,

中國航空工業已形成以中航工業和中國商飛兩大集團為主,

航空院校與民營企業為補充的產業格局。

中國航空工業已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重要位置,

中航工業、中國商飛已是全球知名的整機制造商,

中國商飛的C919和ARJ21飛機,

以及中航工業的新舟系列飛機的供應商遍佈全球。

此外,中航工業西飛、沈飛等成為

波音、空客等整機制造商的大部件供應商,

中航工業所屬許多單位和國內不少民營企業

也已成為重要的二級和三級供應商。

中國航空工業正在形成以自己為主導力量的全球航空價值鏈,

以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為例,

通過全球招商,

吸引了霍尼韋爾、GE等一大批國際著名航空製造企業前來合作,

子系統供應商採取建立合資公司、開展合作項目等方式開展合作,

也增強了自身的實力。

目前,全球航空工業是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四強爭霸的格局

如果中國自己為主導力量的航空價值鏈不斷壯大,

未來十年內,中國航空工業的實力將極有可能超越俄羅斯,

從而成為世界航空工業的“第三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