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絕|歷史上的第一次景泰藍搶救行動

景泰藍的幾代傳承者,

唯將生命融入其中,

彷彿一種宿命。

景泰藍的真正復興並走向輝煌,

有兩個女子的名字是歷史繞不過去的:

她們就是林徽因和錢美華。

燕京八絕|歷史上的第一次景泰藍搶救行動

北京的景泰藍作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景泰藍行業的萎靡引起諸多文化名人的關注,如梁思成、林徽因、沈從文等。而中國第一位從事景泰藍專業設計的工藝美術大師——錢美華,便是師從林徽因。

燕京八絕|歷史上的第一次景泰藍搶救行動

林徽因

燕京八絕|歷史上的第一次景泰藍搶救行動

林徽因設計夔龍紋對罐

景泰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鍾連盛說,林徽因的一句臨終囑託讓錢美華大師終生謹記,且將自己的一生韶光、一腔熱血均付與了景泰藍。而恩師錢美華的言傳身教也令鍾連盛義無反顧地獻身於景泰藍藝術的傳承和發揚光大。

燕京八絕|歷史上的第一次景泰藍搶救行動

鍾連盛與錢美華大師研討點藍

搶救景泰藍

“景泰藍是國寶,不能在新中國失傳。”

1951年,旨在搶救和扶持北京傳統手工藝業,北京特藝進出口公司成立研製景泰藍的實驗廠。同時,清華大學營建系在梁思成、林徽因的主持下成立了搶救景泰藍工藝的美術小組。

1951年6月,24歲的錢美華被分配到北京特藝進出口公司任研究員。後來在梁思成先生的建議下,錢美華到清華大學進修,師從林徽因,主研工藝美術。在林徽因的指導下, 錢美華為景泰藍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穎圖案,突破了以往單調的荷花、牡丹圖樣。錢美華還多次到景泰藍作坊調研,從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一道一道工序跟著老工人幹活,熟悉每一個工藝流程。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她基本摸清了北京僅存的幾家作坊的景泰藍生產情況。而要拯救這一瀕臨滅絕的民族藝術,最關鍵是要調整生產結構,全面更新設計。

燕京八絕|歷史上的第一次景泰藍搶救行動

銅胎掐絲琺琅《四季平安 年年有餘》系列

1955年春,錢美華匆匆趕往同仁醫院,時年51歲的恩師林徽因已經病危。在聽完錢美華對近來手工藝品設計的介紹後,已極度消瘦羸弱的林徽因現出一抹愉快的神情,她幾乎使盡全身氣力一個字一個字地說:“美華,你記住了,景泰藍是國寶,不能在新中國失傳。”這是師徒的最後一面。錢美華大師生前曾回憶說:老師每吐出一個字,鼻子上的氧氣管就跟著顫動,可字字都真切。

林徽因的這句臨終囑託,決定了錢美華一生與景泰藍的不解之緣。景泰藍的幾代傳承者,唯將生命融入其中,彷彿是一種宿命。

鍾連盛回憶說:“錢美華大師晚年依舊一心撲在景泰藍上,經常打電話給我:小鐘,哪裡有一個展覽,你應該去看看,對景泰藍的設計肯定會有啟發和幫助。”

燕京八絕|歷史上的第一次景泰藍搶救行動

錢美華

錢美華遵從林徽因的遺願

1958年工貿分開時,錢美華毅然選擇來到北京市琺琅廠從事景泰藍專業設計工作。為了解景泰藍的傳統紋樣和發展歷程,經當年在故宮博物院兼職工作的沈從文先生指點、介紹,錢美華把自己反鎖在存放景泰藍的故宮珍寶館,每次臨摹都是連續十多天,渴了吃個西紅柿,餓了就啃麵包;冬天手凍得握不住筆,錢美華便不停地往凍僵的手和筆頭上哈熱氣,堅持臨摹,最終掌握了景泰藍傳統紋樣的規律,併為其日後首開先河的景泰藍創新設計打下了堅實基礎。1971年,琺琅廠制胎車間發生一起機器爆炸事故,5米之外的錢美華受了輕傷,頭髮、身上都是碎片,丈夫非常擔心,可她把傷口簡單處理一下,就又出現在車間……錢美華孜孜不倦地進行景泰藍的創新實踐,在她擔任北京市琺琅廠首任總工藝師前後,改變了數百年來憑印象進行手工傳授的習慣,將傳統樣式製成圖紙。

鍾連盛說:“錢美華先生是琺琅廠首任總工藝師,我是第三任。她臨終前特意把許多設計圖紙和臨摹稿送到廠裡……”鍾連盛微微哽咽的聲音裡有一絲難以察覺的酸楚和悲涼,“2009年,錢美華先生已經82歲高齡,我和老人家一起完成了她的一個心願:集她一生藝術探索和智慧的收官之作——《和平尊》。”就是這樣一位大國工匠、泰斗級人物,60多年用生命守護國寶景泰藍,自己卻勤儉樸素,參加會議脖子上還掛著公交一卡通。2010年3月31日,錢美華大師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3歲。

自然,錢美華大師早已後繼有人。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為人做事最像她的小鐘——鍾連盛。

燕京八絕|歷史上的第一次景泰藍搶救行動

2009年,82歲高齡的錢美華先生,聯袂新生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任北京市琺琅廠有限責任公司總工藝師鍾連盛、高級技師李靜精心設計製作了集她老人家一生智慧的收官之作——《和平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