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史詩級的調控房價依然再漲 哪裡出了問題?

首先來看一個數據:2018上半年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共約192次,僅6月,多達32次。2017年上半年累計調控次數是116次。

相較於2017年上半年,政策出臺次數上漲幅度為65%。而在6月底開始的全國範圍內的樓市亂象集中整治,則可以預測下半年將是監督管理配合調控政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了。

過去的調控政策下發之後,雖然在數據上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但真到了售樓部、購房者那裡,則變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向如此。誰跟錢過不去啊,有錢賺,就有空鑽。因此調控政策沒有什麼大問題,問題出在了缺少監管,而此刻開始的亂象治理,則是保障調控政策真的落地到位,讓鑽空子的行為越來越少,甚至絕跡。

當然,評價這一做法,也只能用亡羊補牢來形容。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倪鵬飛近日撰文指出,“房地產市場監管的重點須前移”。並提出要從調節預案入手完善調控機制,來獲取更全面的房地產市場準確信息,如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

不能把房價上漲的所有原因歸結於監管不嚴,仍有漏洞可鑽。但就真正所遇到的所見到的市場來說,文件造假、數據造假的現象是確實存在的,監管的過失也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市場。當然,監管治理,不是一個部門的事兒,如今信息時代技術發展,要利用起來,多個部門通力協作,通過新技術新思維去解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個頑疾。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6月70城房價變化中,有63城上漲。

What?還在漲?這場歷時長久、力度接近天際的調控,起到了預期的效果了嗎?越調越漲,是方向出現了問題嗎?

再來看一個數據,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統計,截至目前,共有約60城發佈了人才政策。

城鎮化進程不會停下腳步,從農村到城市,數據顯示,從1949年到2016年我國城鎮化率從10.64%上升到57.35%。而人口流動再這樣的背景下呈現繁榮景象,也讓過去的幾十年結結實實享受到了人口帶來的紅利。從過去的春運數據就能看出,2018年,春節7天時間,全國共有超過4億人次出行。

而如今,隨著生育率的降低,老齡化是城市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大問題。於是年輕力壯的生產力成為了城市發展的根基,在這個背景下,超過60城發佈人才政策顯得那麼合理又迫切。

也就因為有了人才政策,才會在網絡上出現了“青年接盤俠”的調侃,意思是指嚴格的調控讓本在城裡的人失去了購房資格,然而房地產依然需要發展,仍然是經濟支柱,於是讓更多的年輕人來在房價高位接盤,一方面滿足城市發展需要,另一方面也保證房地產市場不至於被調控打壓太狠。

於是,就算調控越來越嚴格,越來越精準,但是人口流動帶來的巨大市場,也是房價上漲的原因。

筆者仍保持著一個觀點,即房地產市場遠沒有到頂點,如今的調控也好,嚴打也好,都無法成為房地產的拐點。穩字當頭即可,看看這六個月的漲幅就比較清晰了。房價依然會在一定的幅度上漲,這是市場決定的,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6個月史詩級的調控房價依然再漲 哪裡出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