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儒生的代表,改变了刘邦的儒学态度,使之尝到皇帝的真滋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为汉武帝提出的治世之道,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功劳并不能算在董仲舒一人身上。在司马迁的时代,董仲舒的地位其实很低,只被看作是诸儒的一员而已,在《史记》里只与他人合作一传。

在汉武帝时代,促成儒学独尊的另有其人,史上将他们称之为新儒生。新儒生代表人物之一,是叔孙通。他原是秦朝的博士,在秦二世时供职与宫中。

他是新儒生的代表,改变了刘邦的儒学态度,使之尝到皇帝的真滋味

陈胜吴广起义后,秦二世叫一群儒生前来问策,儒生都建议秦二世出兵镇压,只有叔孙通说:今海内承平,天下一统,明主在上,法令在下,谁敢造反呢?听了叔孙通的话,秦二世龙颜大悦。

退朝后,儒生们都指责叔孙通欺君罔上,叔孙通回答道:不说假话,还能活命吗?叔孙通在这儿的表现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是新儒生的代表,改变了刘邦的儒学态度,使之尝到皇帝的真滋味

识时务的叔孙通后来投靠了刘邦,在刘邦哪里,他毫不犹豫地脱下儒生的外衣,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等到刘邦称帝后,叔孙通明白,该是儒学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他制定的朝仪在长乐宫试行,让大老粗皇帝刘邦真正体验到了做皇帝的滋味。

刘邦本来是讨厌儒学的,在叔孙通的运作下,刘邦改变了对儒学的态度,甚至以最高规格祭祀了孔子。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也在这里打下了基础。

他是新儒生的代表,改变了刘邦的儒学态度,使之尝到皇帝的真滋味

叔孙通明白,时代变了,儒学也要与时俱进。以前是邦国,邦国的君主是贵族,面对平民出身的刘邦,儒学需要变通,必须顺势而为。变了的儒学,让帝王很是受用,同时也确立了儒学在诸学中的地位。

这也正印证了一句话,这个世界永远不变的是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