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稱秀容,佛教聖地五台山,長城雄關雁門關,我想去看看

忻州,古稱秀容,佛教聖地五臺山,長城雄關雁門關,我想去看看

【總則】忻州,古稱秀容,位於山西省北中部,地扼三晉咽喉,承接京津,區位優勢突出。橫跨省域、承東啟西。忻州市西與陝西、內蒙相望,東與河北接壤,是全省唯一橫跨省際東西、連接太行、呂梁兩山的市,素有“晉北鎖鑰”之稱。

忻州是人文大區、資源富區。人文資源璀璨奪目。忻州是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人文古郡,英才薈萃,名人輩出,忻州是民俗之鄉,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北路梆子的發源地,二人臺和《走西口》的故鄉,是“八音之鄉”、“中國北方民歌之鄉”、“中國民間繪畫之鄉”、“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和稱雄全國跤壇的“摔跤之鄉”。地熱田總面積32.3平方公里,有大營、奇村、頓村、湯頭“四大溫泉”,是華北地區著名的溫泉療養勝地。忻州是“中國雜糧之都”,轄內的岢嵐縣是中華紅芸豆之鄉、神池縣是中國亞麻籽之鄉、五寨縣是中國甜糯玉米之鄉、靜樂縣是中國藜麥之鄉。

忻州市擁有佛教聖地五臺山,“九塞尊崇第一關”的雁門關等知名旅遊景點;擁有“雙擁模範城” 、“中國觀光旅遊投資競爭力百強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代縣”、“中國最佳生態休閒旅遊示範城市”、“國家智慧城市”等城市名片 。2017年6月,忻州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

忻州,古稱秀容,佛教聖地五臺山,長城雄關雁門關,我想去看看

【地理位置】忻州市位於山西省北中部,東倚太行山,西臨黃河,南接太原、陽泉、呂梁,北鄰朔州、大同,是山西省唯一橫跨省際東西的市。全市南北長約170千米,東西寬約245千米,總面積2.515萬平方千米,佔山西省總面積的1/6,居山西省第一位。

忻州,古稱秀容,佛教聖地五臺山,長城雄關雁門關,我想去看看

【歷史前言】新石器時代忻州就有人類活動。

忻州地區春秋時大部分屬晉地。戰國屬趙。

秦漢屬太原、雁門、太平等郡。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於九原縣置新興郡。三國魏時雁門郡治自今朔州市境徙廣武縣,故治在今代縣境。

西晉元康中年改新興郡為晉昌郡。南北朝時期,北魏初年於肆盧縣置肆盧郡。北齊廢永安、永定、新安、建安、廣安、廣寧、神武、齊、吐京諸郡,改武州為北靈州,尋廢,改廓州為北顯州。北周廢繁峙、太平2郡及北顯州。大象元年(579年)肆州治徙今代縣境。

隋開皇元年(581年)復置新興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新興郡為忻州,改雁門郡為代州,建都督府。

五代,後唐改武州為毅州,後廢。北漢於今繁峙縣境置寶興軍,乾佑五年(952年)於今寧武縣境置寧化軍和固軍。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於雁門縣置靜塞軍,故治在今代縣境,尋廢。

北宋廢寧化軍和寶興軍。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廢固軍。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於嵐谷縣復置岢嵐軍,於寧化縣復置寧化軍。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於今靜樂縣境置靜樂軍。

遼重熙九年(1040年)復於今五寨縣境置武州,於今偏關縣境置寧邊州。

宋熙寧三年(1070年)廢憲州,熙寧十年(1077年)復置。政和五年(1115年)改憲州為汾源郡。金天會六年(1128年)於雁門縣置震武軍,後廢。天德三年(1151年)改汾源郡為管州。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岢嵐軍、保德軍、火山軍、寧化軍均升為州。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升崞縣為崞州,故治在今原平市境。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廢岢嵐州,並寧化州入管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睟州廢入保德州。元至元四年(1338年)寧邊州廢入武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武州,改崞、代、堅、臺4州為崞、代、繁峙、五臺4縣,三年改管州為靜樂縣,七年改保德州為保德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於代州置雁門道。嘉靖中年改雁門道為雁平道,明末廢。

清康熙十年(1671年)復置雁平道。雍正二年(1724年)升忻、代、保德3州為直隸州。清末廢雁平道。

忻州,古稱秀容,佛教聖地五臺山,長城雄關雁門關,我想去看看

中華民國初年廢州。屬雁門道,後分別屬山西第一、第二專員公署。

1949年置忻縣專區,專署駐忻縣,轄忻縣、代縣、寧武、靜樂、五臺、定襄、繁峙、崞縣、陽曲等9縣。1952年將原興縣專區所屬興縣、保德、河曲、偏關、神池、五寨、岢嵐、嵐縣等8縣劃入忻縣專區。1958年底,忻縣專區與雁北專區合併為晉北專區。1961年復設忻縣專區,專署駐忻縣。原晉北專區所屬忻定、寧武、原平、繁峙、五臺、靜樂、興縣、河曲、五寨、保德、偏關等11縣劃歸忻縣專區。恢復1958年屬晉北專區時撤銷的忻縣、定襄、代縣、嵐縣(駐東村)、岢嵐、神池等6縣;撤銷忻定縣。忻縣專區轄16縣。1970年忻縣專區改稱忻縣地區,地區駐忻縣。1971年將興縣、嵐縣劃歸呂梁地區,忻縣地區轄14縣。

1983年,忻縣地區改為忻州地區,忻縣改為忻州市,地區行署駐忻州市。1993年,原平縣改為原平市。忻州地區轄代縣、繁峙、五臺、定襄、靜樂、岢嵐、保德、五寨、河曲、偏關、神池、寧武12縣,代管忻州、原平2市。

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忻州地區和縣級忻州市,設立地級忻州市。市政府駐新設立的忻府區。忻州市設立忻府區,以原縣級忻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忻府區的行政區域。

截至2015年,忻州市下轄1個市轄區:忻府區、1個縣級市:原平市,12個縣:代縣、繁峙縣、靜樂縣、定襄縣、五臺縣、神池縣、五寨縣、岢嵐縣、偏關縣、河曲縣、保德縣、寧武縣,191個街道鄉鎮、4888個行政村。忻州市政府駐忻府區長征東街18號。

忻州,古稱秀容,佛教聖地五臺山,長城雄關雁門關,我想去看看

【人口】據2017年人口抽樣調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萬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3.2萬人,人口出生率10.2‰;死亡人口2.1萬人,死亡率6.6‰;自然增長率3.6‰。

忻州,古稱秀容,佛教聖地五臺山,長城雄關雁門關,我想去看看

【交通】公路:幹線公路有靈丘下白泉至太原、靜樂至太原、代縣陽明堡至大同得勝堡、繁峙沙河至陽泉、忻州至臨縣磧口、忻州至五臺長城嶺、原平崞陽至內蒙川峁、寧武陽方口至右玉梁家油坊、五寨三岔至保德、繁峙沙河至內蒙水泉婁、神池腰店至興縣、忻州至五寨三岔等;支線公路有繁峙大營至渾源偏梁、河曲至五寨韓家樓、五臺至繁峙西留屬等。

鐵路:忻州市境內有同蒲鐵路、京原鐵路兩條鐵路幹線和寧武至岢嵐、忻縣至河邊兩條鐵路支線。

水運:黃河沿岸各渡口有木船通航。

航空:忻州五臺山機場為軍民合用的國內支線機場。

忻州,古稱秀容,佛教聖地五臺山,長城雄關雁門關,我想去看看

【旅遊文化】忻州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處,有三級以上文物藏品2466件,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項、省級26項。有楊家將、元好問、白樸、徐繼畲、閻錫山等歷史名人。

忻州擁有兩處世界遺產,是大山大水大生態大旅遊,境內峰巒疊嶂,川流縱橫,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水關城”文化,是享譽中外的旅遊目的地。佛教聖地。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是世界文殊信仰的中心、“一帶一路”重要的文化傳承,是世界唯一一盞近2000年不滅的佛燈,中國唯一一座漢藏兩大教派並存的“佛國”,境內的南禪寺是中國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佛光寺是“中華第一國寶、亞洲第一古建”,華北第一高峰北臺葉鬥峰海拔3061.1米,素有“華北屋脊”之稱,不僅是是世界文化景觀遺產、中國古建築藝術寶庫、中華佛教造像藝術展覽館,更位列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榜首,是享譽全國的清涼勝境。長城雄關。現存遺址有趙長城、北齊長城、明長城,有全國唯一的宋長城,總長約1000餘公里,雄踞於長城之上的雁門關、偏頭關、寧武關是內長城“外三關”,平型關是內長城的重要關口,其中雁門關是衝要無雙、九塞尊崇的“中華第一關”,偏頭關是明九邊重鎮之一、內外長城“交匯之地”。綠色明珠。“全晉第一崇山”蘆芽山,有82萬畝原始林海、66萬畝高山草原、15個高山湖泊、99座奇峰峻嶺,是華北最大的原始次森林,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景區內有“中華一絕,世界奇觀”萬年冰洞、全國三大高山天池之一的寧武天池,被中外專家譽為“整個黃土高原生態保存最為完整的唯一的一顆綠色明珠”、中國北方的“香格里拉”。“三河”之源。忻州是汾河、桑乾河、滹沱河三河源頭,特別是山西母親河、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的源頭---汾源是“三晉第一勝境”。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境內流經171公里,孕育了中國十大最美大峽谷之一的晉陝蒙黃河大峽谷、中華民族兩大象徵長城和黃河的“握手處”老牛灣。全市有97處旅遊景區、景點,其中有5A級景區1處,已通過5A級技術審查的景區2處,4A級景區7處,有五臺山、禹王洞、趙杲觀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有五峰山、嵐漪、馬營海3個省級森林公園,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有國家二級博物館河邊民俗館。

忻州,古稱秀容,佛教聖地五臺山,長城雄關雁門關,我想去看看

忻州,古稱秀容,佛教聖地五臺山,長城雄關雁門關,我想去看看

忻州,古稱秀容,佛教聖地五臺山,長城雄關雁門關,我想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