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了,香港人還愛英國嗎?

脫歐了,香港人還愛英國嗎?

英倫投資客寫在前面:本文是一個英國律所合夥人最近去到香港後,所寫的調研手記。博主看後覺得內容乾貨較多,提供了英國從業者的視角香港人對英國房地產市場的真實看法,便聯繫了作者授權,逐字翻譯後分享給大家。

脫歐了,香港人還愛英國嗎?

Partner at Eversheds Sutherland

英國Eversheds Sutherland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翻譯:英倫投資客

四月的香港足足有88%的潮溼度,空氣潮溼的都可以直接當水喝了。

我們上了一輛出租車,司機盯得我們不敢對視。在倫敦我們可能簡單的被稱為“乘客”,但在香港我們成了“闖入者”。司機用肘部控制方向盤飛速超車,一邊狼吞虎嚥得吃著三明治,一邊對著手機大喊。

不要慌,問題不大。不要把破損的安全帶放在心上, 畢竟第一個轉彎之後,你已經看淡生死了。

所有發生在香港的事情都能捕捉到全球貿易的影子,從葵青區的浮吊船到維多利亞港的高樓大廈,香港一直在全球化下高速發展。

更沒有什麼比在香港做生意更令人興奮,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個製造血腥資本主義的巨大機器。

香港投資者在英國房地產市場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2017年,香港投資者(包括中國內地借道香港的投資者)幾乎佔了倫敦市中心房地產市場總投資額的一半。(英倫投資客延伸閱讀:2017年,哪些中國金主在英國買房了?)

所以香港的一舉一動,對我們市場的未來格外重要。

我和我的搭檔Lee Jackson花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在香港銷售英國房地產的相關產品和服務。接下來這些是我們從中學到的,香港投資人當前到底怎麼看英國市場

誠然每個香港人的想法不可能一模一樣,不同的投資者有不同的風險偏好和投資想法。但還是有一些很明顯的市場趨勢:

  1. 香港投資者正在重新審視他們對英國態度。由脫歐造成的英鎊暴跌從而產生的匯率機遇正在消失。在一次會議中,一個香港地產巨頭的CEO對錯過英鎊暴跌的好時機表達了強烈的不滿與沮喪,他提到:“我們原本可以有25%的折扣來收購英國房產!”隨著英鎊逐漸回調,香港投資者不再肆意投資,而轉向去做一些更為精準,更加有針對性的特定資產的投資。

    (英倫投資客注:上個月英鎊一度暴漲回到了脫歐前水平,近期因為加息疑雲,又有所回落)

  2. 大部分香港投資者不支持脫歐,他們偏向於通過英國來接觸歐盟國家。他們不理解為什麼英國要離開歐盟來亞洲建立商業關係。德國向中國出口了數百萬輛汽車,在香港工作的法國人比英國人多。香港人對法國和德國還待在在歐盟表示欣慰,不理解為什麼英國要跟歐盟“離婚”去做法國德國已經在亞洲做的事情。

    他們知道脫歐過渡期會帶來不確定性,因此一部分投資者在等脫歐協議更加明朗。

  3. 香港投資者意識到了英國消費者信心的下降,再加上英國近期出臺的向海外投資者徵收商業地產資本利得稅的政策,你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開始變得謹慎。

  4. 當然,作為世界上最精明的投資者,香港人不會讓政治因素和短期的不確定性成為他們投資的絆腳石

    。香港投資者仍然對那些容易出租,地理位置優越的房產項目、和稀缺的住宅開發機會感興趣(特別是在倫敦)。

    與此同時,他們也開始關注伯明翰的投資機會趣,尤其是一旦伯明翰與倫敦的高鐵二號線通車,伯明翰到倫敦就只用45分鐘(比倫敦許多地鐵和火車站都快)。有些香港人已經開始把伯明翰和倫敦看成一個城市,稱其為“Brumdon”。

  5. 香港自身所面臨的政治壓力讓英國脫歐看起來沒那麼重要。香港投資者仍用英國房地產對沖政治風險,有人告訴我對抗政治不確定性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個人總資產的五分之一投在海外,比如英國和加拿大。

    (英倫投資客注:英國和加拿大正好也是李嘉誠最喜歡投資的兩個國家)

  6. 另一方面,香港本土仍有很好的投資機會。香港市場擁有足夠的深度、流動性極強、還有潛力可挖。比如香港恆基兆業地產去年投資230億港元天價,買下中環一棟五層樓的停車場用於房地產開發(成交價一舉刷新香港地塊交易額和樓面呎價兩項紀錄)。中國更對香港委以重任,將其視作粵港澳大灣區的

    “超級聯繫人”和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7. 我們必須謹記,香港和所有國際投資者一樣,在英國之外還有很多其它投資選擇。英國不能覺得說自己歡迎投資,投資者就會從天而降。其它的投資目的地,比如澳大利亞(特別是墨爾本和悉尼)、美國(特別是紐約和舊金山)、加拿大(競爭力很強的投資移民政策)也對香港人有很強的吸引力。所以我們不能把香港人現在表現出來的對英國和倫敦的投資興趣看作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必須努力創造更理想的投資環境,來贏得香港人的投資。如果我們在稅收、法規和交易環境這些方面犯一些錯誤,那香港人很可能就不來了。

  8. 要做香港人的生意,需要充分理解和尊重他們。香港人是全世界適應能力最強、信息最廣、工作最努力的一群人。如果你和香港人交談的過程中不能讓他們產生商業共鳴,你很難做成什麼生意,甚至會引發許多誤解——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雞同鴨講”。

我們可以通過和像香港這樣的地方建立夥伴關係,來打造我們的“全球英國”(Global Britain),但同時這也意味著大量的長途飛行和持續的溝通交流。

總之,我們要保持務實而樂觀的態度。英國脫歐後的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畢竟錢不會像施了魔法一樣從天而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