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也會因爲壓力而尿頻

小明是個3歲半的男孩,剛上幼兒園不久。最近媽媽發現他總喊要“尿尿”,一天能尿20多次,而每次尿又沒幾滴。媽媽一開始以為他是故意的就訓斥幾句,可是總不見好又開始擔心是不是腎臟出毛病了,所以就特意帶孩子來醫院就診。

說起來小明的尿頻也挺奇怪的,只要一看動畫片或和小朋友做遊戲基本就沒事,但是無事可幹的時候就會一趟一趟上廁所。尤其是晚上睡覺前得折騰好幾回,睡著以後就沒事了,一覺能睡到天亮,也不尿床。

經過查體,小明一切正常,包皮和尿道口不紅腫,也沒有分泌物。接下來醫生開了尿常規、泌尿系B超檢查,結果也都正常。醫生考慮小明患的可能是神經精神性尿頻,媽媽納悶了,這小小年紀怎麼就神經精神性尿頻了呢?

這裡,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尿頻。我們通常所說的尿頻只是個症狀,不是疾病名稱。正常成人每天日間平均排尿4~6次,夜間就寢後0~2次;小嬰兒進水量較多而膀胱容量小,日排尿可達20次左右,1歲時日排尿15次左右,至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兒童則日排尿6~7次,如排尿次數明顯增多,超過了上述範圍,就是尿頻。

尿頻的原因很多,首先要排除泌尿道感染。如果尿頻同時伴有尿急、尿痛,則是患了尿路刺激徵,也可伴有全身感染症狀如發熱、寒戰,尿常規白細胞數明顯增多可以診斷。另外,局部因素如包皮過長、包皮炎、外陰炎、蟯蟲刺激陰部、內褲太緊身等,也會引起尿頻。此外,季節因素如冬季多尿也是正常現象。同時,有一些特殊疾病如高鈣尿症、尿路結石、膀胱佔位性病變、膀胱輸尿管反流、隱性脊柱裂等等也可引起尿頻,需要查尿鈣、泌尿系B超、腰骶椎X線等除外。

除了上述的病因外,還有一類疾病稱為神經精神性尿頻,即白天尿頻綜合徵,是兒科一個獨立的疾病。患兒年齡一般在2~11歲,多發生在學齡前兒童。其發病特點為尿頻,每2~10分鐘一次,而且每次排尿量很少,有的時候可能就是幾滴,在睡眠後則無尿頻,這樣的尿頻症狀經常在上床睡覺前、吃飯時、上課的時候加重。患兒多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較小患兒經常為此尿溼褲子,但多次化驗尿均正常,在某些基層醫療單位就診時,常被誤診為泌尿系統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效果不佳。

小兒神經精神性尿頻的原因一方面是小兒大腦皮層發育尚不夠完善,對脊髓初級排尿中樞的抑制功能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響而出現障礙;另一方面是孩子生活中有一些引起精神緊張、對精神狀態造成不良刺激的因素。例如生活環境的改變,孩子對剛入托、入學心理準備不足,被寄養給他人撫養,父母的突然分離、親人的死亡,以及害怕考試或對某種動物的懼怕等。這些都可能使小兒精神緊張、焦慮,使抑制排尿的功能發生障礙,結果表現出小便次數增多。

神經精神性尿頻的診斷包括:1.小兒夜尿不增加;2.精神集中時小便次數減少;3.有便意時,可因其他事件轉移注意力而暫時忘記上廁所;4.無發熱等全身不適;5.多次化驗尿均正常。

對於短時間的神經精神性尿頻患兒,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家長要找出引起孩子心理緊張的原因,如不願意去幼兒園、怕老師批評、父母吵架等,並針對性地進行安慰和心理輔導,不要訓斥打罵,應創造輕鬆愉快氛圍,解除其焦慮和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另外可以加強膀胱訓練,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忘記去小便,並鼓勵兩次排尿間隙的時間儘可能延長。在飲食方面,可以適當控制食鹽的攝取量,少喝糖水和高熱量飲料,少吃橘子和柑等具有膀胱刺激的食品,晚飯少喝湯和粥類。經過上述干預治療,大部分患兒會神奇般地自愈。對於個別持續尿頻時間較長,且影響日常生活的孩子,可以適當應用藥物進行干預。

經醫生解釋,小明媽媽恍然大悟,原來小孩子也和大人一樣有諸多的情緒緊張和精神壓力啊!之前因為不理解而訓斥責罵孩子無疑是雪上加霜。看來,多給孩子些鼓勵、信心,對孩子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長都是必須的!

小孩子也會因為壓力而尿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