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直轄市天津、重慶爲什麼干不過強省會杭州、武漢、成都等城市

(一)中國城市劃分

從行政級別上講,中國城市可分為四個等級,即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和縣級市。

中國目前有4個直轄市,即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對應的級別是省部級。事實上,直轄市的書記一直是高配——由政治局委員兼任,達到了副國級別。

話說直轄市天津、重慶為什麼幹不過強省會杭州、武漢、成都等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

副省級城市有15個,即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其中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是計劃單列市,其它都是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的書記、市長和副省長(副部長)是一個級別的。特別說明一下,計劃單列市的收支直接與中央財政掛鉤,由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兩分,無須上繳省級財政。

城級市很多,如非副省級省會城市和省管的地級城市,比如南昌、福州、孝感、珠海等。

縣級市就更多了,地級市管轄的小城市都是,比孝感市管轄的安陸市。

從行政分劃看,直轄市是中國城市等級最高的一批。事實上,一直以來,直轄市的綜合實力同,尤其是經濟實力也一直排在最前列。

但是,也不盡然。

(二)強省會城市

當前,一些強省會城市,經濟發展勢頭非常迅猛,風頭幾乎蓋過了直轄市天津、重慶。比如杭州、成都、武漢、西安、鄭州等。

有人說,強省會城市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比如2016年,國家支持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要知道,以前的中國中心城市是四大直轄市加廣州,其他的城市都沒份的。

以至於,坊間有流傳說,天津、重慶是“二流直轄市”,只有北京和上海是正兒八經的直轄市。比如中央出臺利好政策,首先想到的就是給北京或者上海,要不就是深圳(深圳的經濟特區待遇至今有效)。

當然,這兩年,國家又劃出雄安新區和海南自貿區,這兩個地方,國家以後也會重點照顧,所以,中央能給天津、重慶的資源,就沒以前那麼多了。

話說直轄市天津、重慶為什麼幹不過強省會杭州、武漢、成都等城市

天津

而強省會城市,雖然沒有國家的鼎力支持,但是在省裡可以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重慶、天津,少了國家的資源支持,又沒有腹地的依靠,發展就比較尷尬了。

換句話講,比如天津和武漢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差不多是和湖北省競爭了,而湖北省的人口和資源顯然比天津大得多。

(三)未來強省會城市會進一步做大

城市的發展,基本上看政策的支持。中國是這樣,美國也是這樣,其他國家依然如此。

在中國,能優先享受國家紅利的城市,首推北京、上海和深圳。

其他城市,享受的紅利有差別,但沒那麼明顯。而強省會城市,佔著一個省的資源,有持續做大的基礎。

大家心裡都明白,強省會城市的背後,是省委、省政府,而不僅僅是市委、市政府。

比如2016年10月以來,武漢先被中央升格為“超大城市”,又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一時之間,大武漢的風頭一下子就蓋過了同是副省級的青島、寧波、大連、廈門等傳統的計劃單列市,就連天津、重慶等直轄市也顯得暗淡起來。

話說直轄市天津、重慶為什麼幹不過強省會杭州、武漢、成都等城市

武漢

有人說,一個省只做大一個城會城市,這樣好嗎?

事實告訴你,這不僅是中國特色,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是如此。只是其他的國家小,人家做大的是首都而已,比如英國、日本、墨西哥等國家,人口資源全部向首資聚集,基本上是首都通吃一切的模式。

所以,中國的人口、經濟大省的強省會,好日子還長著呢!

所以,新的一線城市,從強省會中誕生,也是大概率的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