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告透露:貨幣政策將「鬆緊適度」,不會再搞「大水漫灌」

央行報告透露:貨幣政策將“鬆緊適度”,不會再搞“大水漫灌”

正當人們擔心國內貨幣政策又要開始“大水漫灌”之際。8月10日,央行網站發佈《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二○一八年第二季度 )(以下簡稱《報告》),披露了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的思路。

縱觀央行的這份《報告》透出三大信息:第一,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預調微調,注重穩定和引導預期,強化政策統籌協調,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第二,將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節奏,加強前瞻性預調微調,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之間的平衡。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第三,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方面,將加強預期管理和輿情引導,切實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風險和外部衝擊風險。

央行報告透露:貨幣政策將“鬆緊適度”,不會再搞“大水漫灌”

央行發佈的這份《報告》就是告訴市場,貨幣政策將“鬆緊適度”,不會再搞“大水漫灌”。同時,央行還將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組合,來精準調節市場上流支性的鬆緊度。最後,央行還發出警報,要防範重大金融風險發生。這是央行對下半年貨幣政策的重要指示。

央行對貨幣政策不會再搞“大水漫灌”的表態,讓很多人鬆了一口氣。但很多學者提出,在經歷過6月24日定向降準,以及7月23日央行開展5020億1年期MLF操作後,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已經偏向寬鬆。而且“大水漫灌”與“大放水”也只是毫釐之間的事,如何把握好精準尺度,也是關鍵所在。

近十多年來,最讓人記憶猶新的貨幣政策“大水漫灌”有二次:一次是2008年,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政府拿出了4萬億經濟剌激計劃,以及10萬億的信貸寬鬆,雖然此舉對經濟穩增長起到立竿見影效果。但是遺留下的是地方政府債務高築、產能過剩死灰復燃、房地產調控半途而廢的結果。

另一次是,2015年初,為了確保經濟穩增長,央行的貨幣政策又開始全面寬鬆,這使得本來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又像打了“雞血”一樣,最初是以深圳為代表的一線城市領漲全國,後面二線城市隨後跟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三四線城市房價也領漲了一遍。毫不誇張的講,貨幣寬鬆直接導致房價的上漲,以及A股市場的大幅波動。

央行報告透露:貨幣政策將“鬆緊適度”,不會再搞“大水漫灌”

面對央行《報告》中所提及的不會再搞“大水漫灌”的說法,我們深信不疑。上半年,由於金融體系“去槓桿,嚴監管”過猛,才導致6月份出現的錢荒。為了防範進一步的金融風險,穩定經濟增長,央行這次才“被迫放水”,旨在緩解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不足問題。

事實上,導致央行不願意“大水漫灌”而是搞“定向寬鬆”的原因有以幾個:首先,過去央行搞一刀切式的“大水漫灌”,釋放出來的流動性,不僅不會流向實體經濟,而且還會流向房地產等虛擬經濟。這樣的“大水漫灌”只會導致中小微企業融資更加差錢,而房價、股價、農產品價格都會出現快速上漲。

而這次央行“定向放水”的目的:一方面,通過放水壓低了貨幣市場的利率,減輕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央行通過窗口指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再者,央行雖然對實體經濟“定向放水”,但是各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卻越來越緊,而且還給之前調控政策打上補丁。比如,禁止企業購房、嚴打假離婚等。僅7月份數據顯示,全國樓市調控政策密集程度創歷史紀錄,合計超過60個城市發佈了超過70次各類型的房地產調控政策。

與此同時,據權威部門8日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7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67%,同比上升13.63%,為2017年1月以來連續19個月上漲。儘管,近期有傳聞上海部分銀行下調首套房貸利率,但現在也被證實是誤傳。顯然,這次央行“定向放水”是絕對不會允許資金流向虛擬經濟的。

央行報告透露:貨幣政策將“鬆緊適度”,不會再搞“大水漫灌”

最後,央行就是想要“大水漫灌”恐怕也沒多大灌水空間了。10年前,我國的M2僅只有47.5萬億元,2018年7月M2規模已經突破了172萬億元,現在的M2是GDP的2倍。在經歷過2015年初至今的全民加槓桿後,現在中國居民的槓桿率也加到了極致。所以,只能通過適度的“放水”,來給實體經濟“穩槓桿”。同時,又要給房地產業“去槓桿”,以避免發生重大的金融風險。

央行貨幣政策是中性偏寬鬆。現在很多人一看到央行“定向放水”,就認為資金會流向股市和樓市。事實上,這次央行會窗口指導銀行將資金投向中小微企業。同時,房地產的調控政策也從沒有放鬆。這次錢荒危機已經順利度過,“大水漫灌”的事情以後也不會再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