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民俗

農曆七月民俗

農曆七月民俗

農曆七月民俗

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中國民間傳說陰曆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節日。

關於七月,不僅應有著一顆敬畏心,也應有著美好向往。

牛郎織女的忠貞不渝詮釋了愛情,這本是愛情的本來面目。脫去了庸俗、束縛,愛情堅定不移,愛情天地動容。

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青靈帝君,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中正、信義、道義、情義、公心”。

感於先賢之行徑,敬畏之心不經油然而生;感於先賢之相傳,對生活的美好有了方向。

七月的民俗

農曆七月民俗

qinglingmen

農曆七月民俗

農曆七月民俗

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民間認為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前後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據說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上鬼門。

為了讓陰陽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在七月設醮普渡的習俗。民間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後一天都要進行拜祭。鬼月的禁忌也很多,不穿帶自己名的衣服、不拍別人肩膀、不吹口哨、小孩老人體弱者夜晚不外出等等。

中國古時候多數人們相信有鬼神存在。傳說凡是正常死的人,都可以投胎轉世。那些罪孽深重,意外橫死的人,死後變成“大廟不收,小廟不留”的孤魂野鬼。人們認為,為這些鬼魂舉行“普渡”禮,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早日脫離地獄之苦,另一方面希望他們不再騷擾世間活人。後來演變成“放火燈”、“敬好兄弟”的習俗。

乞巧

農曆七月民俗

qinglingmen

農曆七月民俗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

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餑餑、烙巧果子。

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也是牛的生日)。

農曆七月民俗

農曆七月民俗

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

講述了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嫂子為人刻薄,經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自耕自食。

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牛郎於是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於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準備返回天庭,小仙女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於是跟小仙女織女製造了邂逅,後來他們很談得來,明白了各自的難處,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

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迴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天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

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異議請聯繫處理

END

農曆七月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