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的嘴裡爲什麼含了那麼多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幹什麼用的?

JIDIJI


首先這個東西叫玉琀,又叫玉塞。古代有地位的人死的時候會在嘴裡含個玉器,稱之為玉琀。除了玉器,還有含大米、貝殼,甚至骨頭的。至於為什麼要往死人嘴裡放東西,聽我細細講來。

道教有一個老祖級別的人物叫葛洪,他寫有一篇著名的道教典籍叫《抱朴子》,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有這樣一個說法:

"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

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說在九竅之中塞入金玉,死人可以不朽,屍體不會腐爛。

不朽幾乎是古代所有帝王臨死前最大的願望,不光中國古代,埃及著名的木乃伊也是基於這個想法出現的。

古代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就有了玉器能讓屍體不朽的說法,這個很難考證了。葛洪的這個說法也是在這個基礎上出現的。博物館裡的金縷玉衣詳細很多人都看過,玉衣就是為了防腐才有的。

葛洪提出用金玉塞住九竅之後,很多人都相信了他的說法,因此而出現了一種專門的器具,就是我前面說的玉琀了。

那麼九竅是什麼呢?九竅分別是兩眼、兩耳、兩鼻孔、嘴、前陰尿道和肛門。所以不光死人嘴裡有玉器,這九竅中都有。

因此文物界還出現了一個專有名詞叫九竅玉,就是專門用來塞九竅的玉。

根據不同的位置,還有固定的形狀和講究。

比如嘴裡的一般都是小動物,其中蟬是最常見的,因為蟬是在地下出生的,放個玉蟬象徵著在地下得到新生。

最後說一個曾經在一檔鑑寶節目中看到的關於玉塞的趣事。

有個人淘了個玉器非常喜歡,不知道怎麼想的,竟然經常把玉放嘴裡含著,說能養生。後來拿到鑑寶節目上讓專家鑑定,結果專家告訴他這是古代死人塞屁股用的玉塞。

最後的最好,都看到這了點下關注再走唄!別忘了點贊哦!


漂浮菌


開門見山,嘴裡含了這麼多小動物,足以證明這個曾侯乙的貪婪!



曾侯乙真有錢!

古人有句話,叫“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家之富貴”,大概意思是華嚴經內容豐富,體量龐大。套用這句話來說曾侯乙墓,那就是:看了曾侯乙墓,才知道古代貴族多奢侈!

1978年曾侯乙墓挖出的文物多的嚇死人!15000件!光是黃金就有十七斤多。青銅器多少?十噸半!十噸半啊朋友們,搬家公司一趟都運不完耶。


曾侯乙真貪婪!

曾侯乙估計實在是太有錢了,不但墓裡面東西多,寶貝多,就連死人嘴巴里面也塞滿了東西,人們在曾侯乙的頭骨裡面發現了21件玉器。放在死者嘴裡的玉叫做琀。所謂“生以為佩,死以為琀”。一般漢朝以後,含在死人嘴巴里面的,就是一隻玉蟬,叫做玉琀蟬。可是想不到曾侯乙這個奇葩,嘴巴里面塞了21件晗,包括:小玉牛6個、小玉羊4個、小玉豬3個、小玉狗2個、小玉鴨3個、小玉魚兒3個。


真像標題副標題裡面說的,感覺嘴巴里面含了半個動物園。但是這個曾侯乙把小動物放進嘴巴里面,可不一定是熱愛小動物。按照他對自己陪葬的奢侈程度,可以推測這是一個富貴而又貪婪的傢伙,貪婪的傢伙把動物放進嘴巴里面,只有一種可能,貪吃。生前是個貪婪的吃貨,死了也要把這些美味的食物含在嘴巴里面,做個飽死鬼麼?


我眼中曾侯乙墓中最有價值的兩件文物

曾侯乙墓創造了多箇中國考古之最,但是在鐵錘砸歷史看來,最有價值的是兩個:第一是保存最完整的編鐘,今天還可以奏出優美樂曲;這個對研究古代音樂具有重要價值。

第二是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天文圖像。這個對研究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具有重大研究價值。

我的觀點:其他的金銀財寶再多,在我眼中都是浮雲,沒有文化承載的東西,終將成為過眼雲煙。


鐵錘歷史


古人重死不重生,連百姓都講究人死為大,人死了就得把他生前喜愛之物一起入土,視死如生嘛,生前享受什麼,死了更不能讓他憋屈。



&漢代玉晗蟬,寓意死者能像蟬一樣破土重生。

漢代以前,人們視玉為通靈之物,死了也要有玉石護佑,於是王侯士大夫死後的葬制就顯得非常重要。不但要把生前喜愛的器物和妻妾帶入地下陪葬,還要為其鑄造青銅機器(天子九鼎、公侯七鼎。。。),打製玉壁護其全身,還有玉覆面、玉握、玉晗、玉七竅塞(怕靈魂散失)等一應玉器,以保屍身不腐。


&商代墓葬出土的大量玉壁

正因為這樣,於是就有了我們見到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和青銅器以及金銀器。而曾侯乙嘴裡放置的二十一件小動物玉器,這是讓曾侯乙在陰間也有吃不完的肉食。

&戰國組配,下葬是必須佩戴在死人身上的。

曾侯乙作為一方諸侯(隨國雖然小了點),生前好酒好肉,死了又怎麼能沒有肉?於是就給他塞滿牛羊,死後也能好好享用。


&戰國墓出土雙聯壁

那為什麼不用玉蟬期望他能破土重生呢?其實在漢代以前,這個概念是模糊的,到了漢代玉蟬能讓死人復活的說法才明確的,於是我們就能在漢代墓裡發現大量的玉晗蟬了。
&漢代和田白玉兔,神形兼備,玉質細膩油潤,十分可愛。


風雲說收藏


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發現了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葬,出土了國寶級的文物--曾侯乙編鐘,還有多達15000件的文物,出土文物之眾,種類之繁多,說明他生前之奢華程度,人們又在其口腔裡發現了21件小玉器,這是何意?

真佩服古人是怎麼把這21件小動物放到已經死去了的曾侯乙的嘴巴里;這在古代叫飯含,是中國古代喪葬制度中十分重要的喪葬儀式,在石器時代就以出現,商代最為盛行,那時的習俗是死者的口腔裡不能空著,不能沒有吃的,所以人死後口裡一定要塞一些東西進去。夏時用貝,到了周時改用玉了,也有用珠、穀物或者錢幣等等。


塞進去的東西也是有講究、有等級的,飯和含是兩種不同的形式,飯指的是能吃的東西,據《周禮.地宮.舍人》記載,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含也即琀,當然就不是吃的東西了,《說苑.修文》裡說,天子含珠、諸侯含玉、大夫含璣、士以貝、庶以稻;這些都是根據死者的地位來決定的。


曾侯乙雖為地方諸侯,但也是富甲一方,生活極度奢靡,口裡塞那麼多的小動物,是希望在陰間繼續享受生前的生活,有享用不盡的美食。


遺產君


壓舌自古就有,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仍然有這樣的習俗,只是時過境遷,方式有所改變,尤其是年輕人,漸漸忘記這些習俗及其意義。

從自身經歷來說說這件事。

大禹老家是農村,前段時間一個街坊過世,都是沒出五福的關係(下一個問答會說說五福等相關問題),老媽過去幫忙。事後打電話來給我說,這位街坊的伯伯含的也是一條小魚,人去世都要含魚啊。為什麼要說“也”呢,前幾年舅舅病世,也是含的一條人工做的小黃魚。要說為什麼要含這個,父輩,甚至更老的老人也大多不知道了,只知道習俗就是要有這個環節。除此之外,人死要穿壽衣壽服,卻不能穿內褲內衣,老人的說法是赤裸裸來,赤裸裸去,我又覺得這和要穿外衣又有些矛盾了。



諮詢過老人家,都說不清為什麼要含東西,更遑論為什麼是魚卻不是其他動物了。當我看到這個曾乙候的題目以後,再次諮詢家中長輩和比較熟悉殯葬禮儀的老人,又去查證一些資料,道聽途說一番,才來做這個分享。如有錯誤,請指正補充。

很多人已經知道,古人,尤其是有身份的人,去世的時候是要塞全身九竅的,我們說的七竅僅僅指的是頭部,全身有九竅,包括排洩器官和生殖器。

放在嘴裡的叫做壓舌,也叫飯含,這叫做玉琀,其實普通飯含和玉琀是有區別的,顯而其見,貴重如玉的才會被稱為玉琀。

看過一些考古的資料和報道,玉琀的儀式從新石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當時主要是石、珠、貝等東西,很少有五穀粟米,顯然前者更容易被保存下來。殷商時期大多以蟬、蠶、魚等形象為主,到了後來的春秋戰國時期動物形象更豐富多彩起來,達官貴族更是以玉質物件作為壓舌。這也主要是由玉所代表的寓意來決定了它的身份。玉有著美好的象徵意義,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曾乙候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曾國,也就是隨國的顯貴!所以,在其嘴中發現大量動物影響的玉琀也是很正常的。玉琀的數量、質量、形象,與死者的身份地位有直接關係。這曾乙侯是西周周文王重臣好友之一的南宮括的後代,可謂是家族顯赫至極,更何況隨國曾救過楚昭王。楚昭王也是一位賢君,在歷史上的口碑極佳。由此可見,曾乙候當的起如此厚葬。

玉琀中,無論是什麼形象,都有極豐富的寓意。蟬,代表高潔,同時也寓意著早日投胎重生;牛羊馬等象徵著富有,衣食無憂;雞狗等我倒覺得和陰間開道有點關係,同時這兩樣也有其他象徵意義,應該我是忠誠、擁護、財富等等……我沒有找到具體寓意,只是自己揣測而來,可憐這種民間文化形態竟然查資料都難查到,難道要斷了嗎?



另一方面,這人死堵塞九竅,據說有延緩身體衰敗腐爛的作用。至於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畢竟現在人很少有長時間停屍的習俗,但是在古代這是有的,我們無法以今論古,畢竟時代不同,一切皆有變化。

有了前面的理解,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鄰居伯伯和舅舅去世所含的小魚了。一個是“魚”同音“玉”,可能是代替玉的意思,畢竟普通人家不會真的拿好玉隨著過世的人一塊埋葬的。另一方面,魚也有富有,自由等寓意,也算是一種美好的希望。至於“生理意義”應該不大,現在一般都是稍一停擱就要花化了。

依目前的人類進城情況來看,諸多文化習俗都要被取代改變,甚至消失,我們遠離歷史和古人越來越遠,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即使“玉琀”“壓舌”這種習俗都會成為傳說,也不知道這是人類的進步還是倒退。

最後,建議大家可以多和長輩聊聊習俗這些問題,很多我們本來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預感豐富的文化含義!


魚者佩之


包括玉牛6件,玉羊4件,玉豬3件,玉狗2件,玉鴨3件,玉魚3件,一共21件。數量之多,種類之繁也是迄今為止墓葬考古同類玉器之最。




為什麼古人要在死人嘴裡放這麼多玉器呢?這要從葬玉習俗談起。

玉琀古代葬玉的一種,可能也是歷史最古老的一種。琀,即“含”,也叫“唅”,是古人入殮時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送死口中玉也”,也叫做“押舌”,也就是民間所謂的“飯含”。

飯含習俗是中國喪葬習俗中重要的禮儀,從古至今,全國各地都有沿用。飯指放入死者口中的米或貝,含指放入死者口中的珠玉。這個習俗起源古老,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就有12座飯含葬儀的墓例,距今約5300年曆史了。商代墓葬中普遍有飯含葬俗,以後各朝各代均有出現。

玉琀葬俗也是中國“事死如事生”哲學理念的體現,《白虎通義》中說“所以有飯含者何?緣生食,今死,不欲虛其口,故含”。 生時所享,死後亦然。曾侯乙口含21件玉器,足以說明他生前的奢華程度了。

玉琀禮儀歷經經時代變遷,形式多有變化。“夏時死者飯含用貝,周改為玉”。也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據記載先秦時期形成了“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的等級分別。周至漢代玉琀形式逐漸簡化,口中含玉蟬的葬式固定下來,漢墓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墓葬基本都是玉蟬,像曾侯乙口中豐富的琀再沒有了。

關於曾侯乙玉琀就介紹到這裡,葬玉多種多樣,基本是祈求死者永存不朽之意,但諷刺的是:玉琀都不朽的保存下來,而它們的主人全都腐朽枯敗,化為塵埃了。


借櫓觀舟


這實際上是古代安葬的時候,一種習俗,古人認為比如說我們的嘴,我們的嘴,我們的耳朵,包括我的屁眼兒都是洞,這些都是靈魂逃跑了,外面的通道,所以古代的人為了能夠把自己的靈魂所在,自己的身體裡面,會選擇用一些玉,做成的某些小裝飾品塞在這些洞裡面,防止靈魂順著這些東西跑出去。

所以說當你在街邊攤頭淘寶的時候人家拿起一個類似於玉做的一個知了,並且跟你說這個東西有多麼好,千萬別買,這個東西是以前古代的人用來塞屁眼兒的。

話說回來,為什麼這個曾侯乙嘴裡面會有這麼多的東西呢?為什麼他會弄了這麼多小動物,在他嘴裡面。

具體情況不知道,(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個東西誰知道會是什麼個情況,咱們又不是當事人,只能夠做出猜測。

首先第一個原因是這個人生性比較貪婪,很貪,很喜歡吃,所以他把這些動物喜歡吃的東西給雕刻成了小的玉飾,一方面塞的自己嘴裡面算是把自己嘴這個洞給堵上了。另一方面,他死了以後想吃這些東西。

第二個猜想就是這些小東西。這些使用的玉,原先是從一個石料裡面開採出來的,古代他雕刻這些玉石的時候,都是根據一塊兒玉石什麼樣子,然後仔細觀察它今後會雕刻成什麼形狀之後,然後再雕刻出來,並不是,哦,我看這個玉石好,然後我就一定要他雕刻成什麼形狀,不可能雕刻成什麼形狀,這把握在這些雕刻家手裡,如果說這個玉石情況不好,那雕刻出來東西確實也好不到哪兒去。

有可能這些小的玉籽全是來自於同一個石料,在不斷的對這個石料進行切割的時候,大家就不斷地從裡面掉出來這些小的玉籽,然後由雕刻家把這些東西給雕刻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以後,這個墓主人一看這個東西他既然全部是來自於同一塊石料,那就一起含在嘴裡面不就成了嗎?至於把他們再分開嗎?

第三個猜想就是他這個墓主人在安葬的時候,他的嘴已經不能動了!死人死的時候,他有一個僵化作用,比如說著名的慈禧,她嘴裡含著夜明珠,後來到盜墓士兵跑到他墓葬裡面,盜墓士兵把他的夜明珠拿出來時候掰不動他的嘴,所以在他臉上劃了一道口子,把那個夜明珠再拿出來的。

我的猜測就是墓主人死的時候,它的嘴部已經僵硬了,就是沒辦法再動了,這個時候原先的一整塊地塞進去的玉石,塞不進去了,出於無奈之下,緊急換了一批這些小的東西一點一點的往裡面塞。

以上三種猜測有兩種是我自己的猜測。


漩渦鳴人yy


這個問題先要從玉開始說。

玉石在春秋戰國時期被視為可以和各路神仙溝通交流的法器,還被認為是鬼神的食物,宋之前一直都有食玉的習慣,認為可以延年益壽。同時認為玉石可以保證屍身不腐,漢之後都有在死者放玉的傳統。

曾侯乙的嘴裡放的是什麼

曾侯乙嘴裡放了總計21只動物玉雕稱作玉琀。大小同花生米類似基本可以說是微雕了。其中包括6只牛,4只羊,3頭豬,3只鴨,3條魚,2條狗。這些玉琀寓意著死者可以在陰間繼續享用美食,六畜興旺保佑子孫後代。


曾侯乙的墓葬都有什麼歷史發現

曾侯乙的墓葬發掘成果為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都留下了深刻的一筆。

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圖,先秦時期最大的青銅酒器,最早的竹簡,最早最完整的十二律編鐘音準可以媲美鋼琴,各類青銅器總計10噸(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單位就是噸),黃金17斤之多。


這說明曾侯乙生前作為一方郡主生活是多麼奢侈,死後還要繼續享受這一切。同時也能看出先秦時期的文明科技已經達到了世界的一流水準。


一門土炮


放在曾侯乙嘴裡的玉叫做琀。所謂“生以為佩,死以為琀”。一般漢朝以後,含在死人嘴巴里面的,就是一隻玉蟬,叫做玉琀蟬。在曾侯乙的口腔和顱腔內,21件圓雕玉器,6只牛、4只羊、3只豬、3只鴨、3條魚和2只狗,可謂“六畜俱全”,這些小動物只有豆子或米粒大小。口中塞滿這些玉器,不僅為了讓曾侯乙死後繼續享用,也寄託了六畜興旺、福廕子孫等美好願望。


石國鵬談歷史


這種東西叫口含,是斂玉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古人死後,為了達到永生的目的,就用玉石金屬將身體的空竅堵住,這樣靈魂將留在身體裡,達到永生的目的。具體到曾侯乙墓中出現的動物形玉石,同時也體現出墓主人生前富足,希望死後同樣也能享受到陽間的生活。先秦時代的墓葬文化深刻影響了漢代的葬玉文化,最有名的就屬金縷玉衣和特徵鮮明的漢八刀玉蟬含。葬玉文化的出現在上古時代就已經出現,形式從用於祭祀禮儀的玉璧,琮,訣等等不一而足,再到為甚個人身體不朽的玉器,再到製作繁雜的金縷玉衣。反應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和社會文化不斷從神權、神話、莊重森嚴轉變為世俗的、活潑開朗的一種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