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雖霸占清廷47年,只因爲四個原因讓她不敢效仿武則天稱帝!

慈禧雖霸佔清廷47年,只因為四個原因讓她不敢效仿武則天稱帝!

慈禧太后,本是滿洲鑲藍旗顯赫大族,提葉赫那拉氏一族的人,在公元一八五二年的時候,其被選進皇宮做了咸豐皇帝的妃嬪,並被封為懿貴人,因為才情俱佳,一步步走上了懿貴妃的位置,並有幸生下了後來的同治帝,在咸豐死後,年幼的同治皇帝繼位,慈禧也隨之成了皇太后。正是基於此,慈禧出身也從鑲藍旗,步入了更加顯赫的 “滿洲鑲黃旗”。

慈禧雖霸佔清廷47年,只因為四個原因讓她不敢效仿武則天稱帝!

我們可以看到,慈禧地位變化的關鍵是,自己的兒子繼位做了皇帝。而這個關鍵變化,並不是表面那麼平靜,在咸豐駕崩時,清宮陷入了爭權的混亂,慈禧這時候的野心顯現了出來,當即連同恭親王搞了個“辛酉政變”,一舉剷除咸豐帝遺留下來的八個顧命大臣,讓自己順理成章的垂簾聽政。剛開始垂簾聽政的事,是由兩宮太后把持著,一方是慈禧太后,另一方是慈安太后,但不久慈安太后就亡故了,慈禧這才真正的成了滿清的掌權者。

慈禧雖霸佔清廷47年,只因為四個原因讓她不敢效仿武則天稱帝!

這位滿清晚期,真正的實權者從1861年開始一直折騰到1908年,整整掌權達47年,從時間上看,她掌權的時間甚至不必康熙乾隆短!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位“實權的皇太后”為什麼在四十多年時間裡,沒有想著像武則天那樣,自己當皇帝哪?

這件事其實很有趣,跟當時慈禧的位置和清廷內部的權利劃分關係很大,真正讓慈禧皇太后這個“背後的女皇帝”不敢公開稱帝的原因主要有這4個:

慈禧雖霸佔清廷47年,只因為四個原因讓她不敢效仿武則天稱帝!

首先,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國古代,自西周開始,社會等級劃分逐漸變得非常嚴格,這種變態的秩序,經歷了數次的朝代更迭和社會動亂,直到民國時還沒有打破。自漢朝開始,這種嚴格的社會秩序中加入了,三綱五常這一限制女性活動的規則,將整個國家的女性地位強硬的壓低,再加上當時理學這一新的思想體系開始成為主流,與封建禮教充分融合,誕生出了一種“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奇怪思維,而且這種思維還被社會主流所認同,想當初武則天是殺了多少人頂著多少壓力才上位的?又有多少朝廷大臣當面反對她。正是基於這樣一個,森嚴的難以逾越的社會觀念,讓慈禧在稱帝的道路內心感到害怕!

慈禧雖霸佔清廷47年,只因為四個原因讓她不敢效仿武則天稱帝!

其次是,在清朝的時候,我國封建社會的社會體制,已經相當完善,中央集權的的正式模式已經固化,而當時的西方社會已經迎來工業革命,各種先進工業設備和新潮思想散佈在清朝的衰敗社會里,再加上滿清在對外戰爭上連連失利,社會上反對傾聽的聲音越來越多,不管是維新運動還是洋務運動,都在動搖滿清權利階層的對下統治,這時候的慈禧不敢隨便有大動作,一不留神可能就是粉身碎骨。

慈禧雖霸佔清廷47年,只因為四個原因讓她不敢效仿武則天稱帝!

再者是,在基於第二點的前提下,滿清越來越腐朽和殘暴,一方面是為了應對列強的欺壓滿清政府開始大肆盤剝人民,另一方面為了鎮壓農民的叛亂滿清政府大肆的施行酷政。在這兩種相互交織的矛盾中,慈禧和她背後的權利階級應顧不暇,沒有心思搞起他的事。相比於武則天篡權的時候,唐朝社會穩定,國力強盛,就算唐朝經歷皇帝大變革,也不會鬧出什麼大的混亂,這時候的滿清就不一樣了,簡直是滿目瘡痍,所以說這時候的慈禧沒心思也沒能耐當皇帝!

慈禧雖霸佔清廷47年,只因為四個原因讓她不敢效仿武則天稱帝!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知道在滿清晚期,世界上其他國家大都開始進行正式變革,迎來民權社會,美國的南北戰爭,英法的政權革命,都在工業革命之後蓬勃進行著,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思想開始湧現,這些思想隨著滿清的國門被打碎,逐漸蔓延到各地,清朝的集權統治在這個時候就顯得格外異類,慈禧甚至這種境況的存在,擺在她面前的就只剩下兩條路:變還是不變,變的話就是革自己的命;不變的話清朝終究會被推翻,但至少眼下自己不折騰還能安穩,所以慈禧沒得選擇,只能繼續做自己的實權皇太后!

慈禧雖霸佔清廷47年,只因為四個原因讓她不敢效仿武則天稱帝!

當然,其他原因也有,但都沒有這四點原因重要,比如:慈安太后的存在一方面制衡了慈禧的權利,讓她失去了篡權的最佳時機;慈禧太后背後的權利集團(要清晰的明白,慈禧和武則天還是有本質不同的,慈禧是滿清權利集團的代表,而武則天則不同。),不允許當下的朝廷出現如此大的變動等。大家也可以積極參與討論,共同挖掘背後的緣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