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虽霸占清廷47年,只因为四个原因让她不敢效仿武则天称帝!

慈禧虽霸占清廷47年,只因为四个原因让她不敢效仿武则天称帝!

慈禧太后,本是满洲镶蓝旗显赫大族,提叶赫那拉氏一族的人,在公元一八五二年的时候,其被选进皇宫做了咸丰皇帝的妃嫔,并被封为懿贵人,因为才情俱佳,一步步走上了懿贵妃的位置,并有幸生下了后来的同治帝,在咸丰死后,年幼的同治皇帝继位,慈禧也随之成了皇太后。正是基于此,慈禧出身也从镶蓝旗,步入了更加显赫的 “满洲镶黄旗”。

慈禧虽霸占清廷47年,只因为四个原因让她不敢效仿武则天称帝!

我们可以看到,慈禧地位变化的关键是,自己的儿子继位做了皇帝。而这个关键变化,并不是表面那么平静,在咸丰驾崩时,清宫陷入了争权的混乱,慈禧这时候的野心显现了出来,当即连同恭亲王搞了个“辛酉政变”,一举铲除咸丰帝遗留下来的八个顾命大臣,让自己顺理成章的垂帘听政。刚开始垂帘听政的事,是由两宫太后把持着,一方是慈禧太后,另一方是慈安太后,但不久慈安太后就亡故了,慈禧这才真正的成了满清的掌权者。

慈禧虽霸占清廷47年,只因为四个原因让她不敢效仿武则天称帝!

这位满清晚期,真正的实权者从1861年开始一直折腾到1908年,整整掌权达47年,从时间上看,她掌权的时间甚至不必康熙乾隆短!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位“实权的皇太后”为什么在四十多年时间里,没有想着像武则天那样,自己当皇帝哪?

这件事其实很有趣,跟当时慈禧的位置和清廷内部的权利划分关系很大,真正让慈禧皇太后这个“背后的女皇帝”不敢公开称帝的原因主要有这4个:

慈禧虽霸占清廷47年,只因为四个原因让她不敢效仿武则天称帝!

首先,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古代,自西周开始,社会等级划分逐渐变得非常严格,这种变态的秩序,经历了数次的朝代更迭和社会动乱,直到民国时还没有打破。自汉朝开始,这种严格的社会秩序中加入了,三纲五常这一限制女性活动的规则,将整个国家的女性地位强硬的压低,再加上当时理学这一新的思想体系开始成为主流,与封建礼教充分融合,诞生出了一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奇怪思维,而且这种思维还被社会主流所认同,想当初武则天是杀了多少人顶着多少压力才上位的?又有多少朝廷大臣当面反对她。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森严的难以逾越的社会观念,让慈禧在称帝的道路内心感到害怕!

慈禧虽霸占清廷47年,只因为四个原因让她不敢效仿武则天称帝!

其次是,在清朝的时候,我国封建社会的社会体制,已经相当完善,中央集权的的正式模式已经固化,而当时的西方社会已经迎来工业革命,各种先进工业设备和新潮思想散布在清朝的衰败社会里,再加上满清在对外战争上连连失利,社会上反对倾听的声音越来越多,不管是维新运动还是洋务运动,都在动摇满清权利阶层的对下统治,这时候的慈禧不敢随便有大动作,一不留神可能就是粉身碎骨。

慈禧虽霸占清廷47年,只因为四个原因让她不敢效仿武则天称帝!

再者是,在基于第二点的前提下,满清越来越腐朽和残暴,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列强的欺压满清政府开始大肆盘剥人民,另一方面为了镇压农民的叛乱满清政府大肆的施行酷政。在这两种相互交织的矛盾中,慈禧和她背后的权利阶级应顾不暇,没有心思搞起他的事。相比于武则天篡权的时候,唐朝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就算唐朝经历皇帝大变革,也不会闹出什么大的混乱,这时候的满清就不一样了,简直是满目疮痍,所以说这时候的慈禧没心思也没能耐当皇帝!

慈禧虽霸占清廷47年,只因为四个原因让她不敢效仿武则天称帝!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知道在满清晚期,世界上其他国家大都开始进行正式变革,迎来民权社会,美国的南北战争,英法的政权革命,都在工业革命之后蓬勃进行着,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思想开始涌现,这些思想随着满清的国门被打碎,逐渐蔓延到各地,清朝的集权统治在这个时候就显得格外异类,慈禧甚至这种境况的存在,摆在她面前的就只剩下两条路:变还是不变,变的话就是革自己的命;不变的话清朝终究会被推翻,但至少眼下自己不折腾还能安稳,所以慈禧没得选择,只能继续做自己的实权皇太后!

慈禧虽霸占清廷47年,只因为四个原因让她不敢效仿武则天称帝!

当然,其他原因也有,但都没有这四点原因重要,比如:慈安太后的存在一方面制衡了慈禧的权利,让她失去了篡权的最佳时机;慈禧太后背后的权利集团(要清晰的明白,慈禧和武则天还是有本质不同的,慈禧是满清权利集团的代表,而武则天则不同。),不允许当下的朝廷出现如此大的变动等。大家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挖掘背后的缘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