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太原南宮古玩市場的老貨古玩珍品比較多?

唐風宋雨


太原作為晉商經營了幾百年的大本營,錢莊遍地,出現了不少大豪門,隱隱有抗衡江浙富庶之地經濟的能力。幾百年來,無數的晉商富賈攢下了偌大的家業和數不清的珍品古玩,使得當時的古玩商把山西作為一個重要的銷售地,成為僅次於北京的一個古玩集散地。



這樣看起來,山西古玩多似乎在情理之中,一直到現在,大家仍然覺得山西是古玩大省,應該遍地珍品,於是紛紛跑去山西“撿大漏”,賣了假貨而不自知。事實上,早在十年前,各地玩家、鏟地皮者就已經把山西境內的好東西篩子一樣清理乾淨,偶有漏網也只是沒有多大價值的普通古玩。


早在清晚期,隨著西方打破國門,各國探險者和古玩收藏者紛紛進入中國,這讓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古玩市場變得異常繁榮。這一帶的古玩商於是也紛紛派駐本店掌眼學徒進入山西,開始第一批鏟地皮。這些鏟地皮的人在山西淘到了不少珍品,以滿足京津滬古玩商店的貨源需求。

可以說,早在清末,山西省極有收藏價值的珍品就被淘得七七八八了,再經過民國時期大古玩商的蒐集,幾乎讓山西的古玩不再佔據優勢。就算在解放後,仍然有不少人暗地在山西收購古玩,改革開放後,又掀起一波山西淘寶熱。八九十年代,不少人進入山西進行最後一次也是最徹底的一次搜刮,導致目前山西的古玩市場也不過是普通的工藝品市場而已。


風雲說收藏


當年晉商有一定關係

作為太原最負盛名的古玩市場,南宮 (太原市工人文化宮的簡稱)古玩街是太原對外的一張特色名片。在這裡,外地人會聯想到上海的城隍廟、北京的潘家園,但在太原人眼裡,這裡默然記錄著太原行走的足跡。

太原的南宮古玩市場,老東西多,真東西多,這一點為全國的收藏家和文物專家所認可。山西古玩市場的最大特色是體現了黃河以北文化的深厚蘊涵,例如老窯口的瓷器較為多見,再如各式各樣雕工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隨處可見。如今山西古玩市場以經營明清瓷器、木器、雜項最為多見,其次如字畫、玉器、錢幣、門券、郵票等的經營也十分紅火。

  


“盛世古玩,亂世金”,說的是中國人的傳統收藏價值觀。在中國收藏史上,曾出現過三次全國性的“收藏熱”,它們分別發生在北宋末年、康熙年間和清末民初。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的迅猛發展,收藏又一次熱了起來。南宮古玩街便是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下崛起的省城第一家大型古玩交流中心。


在全國的收藏界,南宮古玩市場有著良好的口碑,許多外省的藏家在逛完這裡的古玩市場後,紛紛評價說,這裡的真品比較多,只要眼力好,就能淘到“寶貝”。再有就是山西的古玩市場品種繁多,尤其是雜項類。 山西的古玩市場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鮮明個性與特色,這與山西文化、民俗有著密切的關係。


逐步擴大的古玩市場和日益壯大的收藏隊伍,使得山西省的古玩市場空前繁榮。在山西省的北部大同、定襄、忻州,中部榆次、平遙、介休,東南部晉城、長治,南部臨汾、侯馬、聞喜、新絳,西部汾陽等地,均有為數不少的古玩經營專業戶,他們的生意漸入正軌,並形成一定的規模。一些縣、鎮、鄉、村,自發地形成了專業古玩村。他們雙休日都來南宮古玩市場擺地攤。


在南宮古玩街的影響下,大量外地相關從業人員湧入省城,直接或間接參與者日均近萬人,成為一個龐大的“文玩藝術軍團”。人多了,難免魚龍混雜。近幾年外界有傳言,說古玩市場早市上90%的東西不靠譜。對此收藏家協會的許若軍秘書長談了自己的看法:古玩藝術品收藏行當屬於一個誠信行業,因此不存在“打假”之舉,行規里約定俗成,考驗的是雙方的誠意與知識面的豐富與否。所以說在南宮古玩街“淘寶”,運氣好是說明你有“眼力勁”,運氣不好是說明你的知識面還不夠豐富。當然,文物是國家明令禁止不得交易的,至於仿製的藝術品收藏那就不能說成是贗品,這個需要視交易時的情形而定,當然這裡又涉及到一個取證難的問題。


山西人一貫保持著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有著愛攢東西的習慣,一件東西即便是破了、沒用了也捨不得扔掉,久而久之,老東西就越來越多。正是這種樸素的民風,使得許多老百姓家裡留傳著一些老東西,這些東西也許未必值錢,但卻印證了山西人一貫儉樸的生活習慣。


山西的古玩市場本身具有個性鮮明的特色,這將使它長久地保持著迷人的魅力。


唐風宋雨


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

第一區域分析:太原屬於西北地區,經濟,文化發展較一線城市相對落後。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文化發展不夠繁榮,當地居民收藏意識不高。收藏的發展需要有一個好的文化環境。比如北京屬於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收藏意識高,購買力也強。著名的潘家園在這種環境下才得以更好生存和發展。假貨相對來說也容易賣出去。太原要是假貨多,市場會更差,更沒什麼生意做。反正市場小,供過於求,賣真貨可以積攢好的口碑,有利於太原古玩行業更好發展。

第二經濟背景分析:自古晉商在中國就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闖關東走西口,吃苦耐勞,誠信經營讓晉商獲得了巨大財富。有錢人難免會添置些好東西並慢慢傳承下來。西北地區相對資源也少,煤炭,石油戰爭時期不具備開採條件,因此太原地區受戰爭破壞相對少些。使祖輩留下來的老物件得以保存相對完好,因此數量較多。祖輩雖然經營的好,到了後輩難免有家道中落時候。沒錢後變賣家中財產是常事。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曾經在大戶人家手裡的珍玩也便得以在市場上流通,致使市場上珍玩多起來,價格還不高。還有也是晉商做生意過程中商貿往來促進了太原文化產業的發展。




壓馬路看世界


多嗎?有門面的古玩店,裡面的東西還是真品比較多,種類也比較豐富,但有一點,價格都是高的離奇,店主們大多抱著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心態,你和他們談價格,他們才不著急,慢慢和你回價,心態好著很哩,而每個禮拜六和禮拜天的地攤上,除了舊書舊雜誌,幾乎找不出多少古玩真品,大部分都是仿品,而且多是做工粗糙,價格迴旋很大,他要一千元,100元就敢賣給你,當然,因為便宜,吃虧也不是有多嚴重,拿回家當個現代工藝品,擺到屋裡也能增加點文化薰陶氣氛。


大地滋潤


這個問題有廣告嫌疑呀,哈哈

這年頭,類似這樣的古玩地攤市場,哪裡會有什麼“珍品”?

贊同的請舉手🙋🙋‍♂️!


水哥翡翠珠寶鑑定


河南歷史積墊深厚,古文化遠比北京長遠,河南人愛古物勝過北京人,擺弄文玩、古玩的風氣也遠勝北京,北京不太重視商鋪文化,大大限制這種文化的發展,比如,如果把潘家園除外,北京沒有一家象樣的商鋪售賣古玩、文玩或奇石之類的東西,全靠老百姓自發市場,地攤遊擊,後來有愛好者租借場地建了奇石城,比如在朝陽區的弘燕小區或小武基的奇石城,但都命不長,東趕西趕,換了幾個地方,誰都不待見,北京城西部幾個此類市場歸模較小,沒什麼影響力,潘家園就成了北京最大的綜合性文玩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