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擴張瘋狂燒錢,三鼎家政停擺清算調查

7月10日凌晨3點整,三鼎家政董事長任富強微博發佈《澄清致歉信》承認:“企業就像遇到了冰山的巨輪緩緩沉沒下去,一步一步走向了清算……”

幾乎是同一時間,三鼎家政集團官網發佈《三鼎集團欠款彙總清算函》,宣佈自2018年7月10日起所屬分公司全部業務暫停。公司將進入“工商報備”“財務清算”階段。在官網上,三鼎“下設200個分公司和經營網點,日提供訂單服務100000單,樹立了中國現代家政服務業直營連鎖之典範”等介紹文字仍保留著。

截至7月11日,該公司在全國28個分部,百餘家分公司陷入癱瘓,三鼎的線上平臺“來人到家”也停止服務。被欠薪的員工、充值未消費完的顧客紛紛報警。7月14日,在該公司總部的工商註冊地鄭州,當地公安局工作人員表示,此事件“目前還處於摸底統計階段”。

快速擴張瘋狂燒錢,三鼎家政停擺清算調查

▲三鼎北京總部已人去樓空。新京報

恐慌的消費者

直到發現線上服務不正常、未消費款項無法退還時,客戶金女士才意識到這家公司可能出事了。2017年11月她還特地往卡里充了2萬元錢,“感覺三鼎的服務一直不錯,登門的家政說,餘額可以隨時退。”但2018年後,金女士發現三鼎提供的上門清潔服務不太正常,以前都是提前一天預約,但後來“經常預約不上,需要等很久,最長的一次要約到七天後”。

兩三個月前,金女士與上門服務的三鼎保潔阿姨聊天時發現,保潔阿姨已經有幾個月沒有拿到工資了,她趕緊聯繫退款事宜,原本答應6月份退,後來又推了一個月,“還有一萬多塊的餘額。”

早在今年3月21日,就有媒體報道了三鼎上海門店的異常。包括濟南、武漢、西安、天津、廣州、成都等城市在內,關於三鼎家政閉店關門、無法享受服務、不能退款的事件近期也屢見報端。

在上海,一個名為“上海三坑討債1群”的群主郭榮介紹,據他所知,目前上海大大小小的維權群很多,由他管理的兩個群中,“上海三坑討債1群”已經有500人,另一個“來人客戶退款群”有133人。

在“上海三坑討債1群”裡,41歲的龔靜被稱作是“被三鼎害得最慘的人”。從基層保潔員做到分公司代職經理的她,從親朋好友、銀行、高利貸處借來的一百多萬元錢悉數投進公司。

快速擴張瘋狂燒錢

工商資料顯示,1998年9月29日,三鼎家政在鄭州成立。“天眼查”顯示目前該公司註冊資本5112.9萬,實繳2000萬,法人代表為任富明,是董事長任富強的姐姐,該公司另一創始人為李德強。

在公開的資料中,三鼎成立之初到2002被稱為“創始階段”。任富明回憶,公司最開始的幾年,很多活都得自己幹,白天她接電話、手寫記錄訂單,他們帶隊出去上門服務,而到了晚上,她還要洗毛巾,“幾百塊毛巾,晚上10點以後(才有時間)洗。”

三鼎家政的對外宣傳資料中,其一直自稱是中國家政行業“第一個由中介式管理轉變為員工制管理、第一個推出家政卡改變銷售模式的公司、第一個自主研發數據庫並投入使用的公司”。

知情人士稱,公司一開始就確立了“預付卡”的經營策略,讓客戶先充錢,“這個模式在當時不得了,很先進,既能讓公司回籠資金又可以讓消費者得到實惠。”

2005年,已經是河南家政老大的三鼎,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國內其他市場。在濟南、西安、成都、武漢開起分公司,2010年進軍北上廣。任富明說,家政行業人力成本大,只有15%的利潤。但三鼎利潤少量卻大。任富明說,“那時公司發展挺不錯”。

但傳統的家政行業也躲不過互聯網的衝擊。“那個時候很多行業沒有實體公司,隨便註冊個公司能融資,找幾百萬的天使輪。”任富明稱,三鼎並沒有走這條路,而是一直堅持線上與線下實體店相結合。

為了擴大市場佔有量,三鼎在線上也打起了價格戰。市場上的其他家政服務價格都不低於30元/小時,而使用充值卡的三鼎家政最低只有16元/小時。

不僅如此,三鼎家政通過淘寶提供的大數據作為判斷,又在30個城市擴張了門店。線上拼命燒錢、線下拼命擴張開店。任富明說,這是造成公司資金短缺的原因。她坦言,從2015年起,公司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任富明有些後悔,她告訴重案組37號,如果回到2014年,她還是會選擇乘上互聯網的東風,“做好北上廣、江浙滬等地的公司,不會迅速大面積擴張了。”

畸形擴張

 

在三鼎內部,許多人並不認可任富明的說法。知情人士稱,公司走到現在的境地,在公司創立之初就埋下了伏筆——“預付卡”模式。“預付款”模式意味著資金的提前回籠,“那麼多的錢即便是放在聖人面前,不說會動心,最起碼是不會再想著老老實實經營了。”

引爆一切的導火索出現在價格戰打到單價低至16元/小時之後。黃經緯回憶,那是2016年底,“銷售政策變了,為了拉新客戶,公司在北京地區開始發行超大面額超低單價的充值卡,5萬元為單位,單價低到了16元/小時。”

許可介紹,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充值,之前公司也發售過單價較低的卡,“但都沒有低於18元/小時的,基本上都與保潔的工資持平,但這次不一樣,直接低於保潔工資了。”

“當時北京的保潔的薪資是18元/小時,等於這種卡每小時要虧損2元。”三鼎家政原鄭州管城區分公司經理黃經緯說。

知情人士介紹,隨著大面額低單價預付卡出現的是刷單。某些內部員工看到給客戶的單價低於保潔人員的時薪認為有利可圖,便紛紛自己掏腰包墊錢買這種卡,“系統裡發個假單,不用人去服務,訂單完成後錢直接到手,公司還要給他們售卡提成。”

“一張五萬額度的卡,提成加上差價,平均下來能賺七八千塊錢。”黃經緯說,在大面額低價卡出現的最初三四個月裡,北京的刷單現象時有發生,“內部員工自己墊錢買卡自己刷,公司一開始也制止。”但在2017年5月以後,這種大面額的低價卡開始在全國普及。

“刷單墊在卡里的錢刷出來需要週期。”上述知情人士稱,這就是目前遍及全國的“討薪潮”的根源,“工資在其中只佔很少的一部分,大頭是墊在卡里沒來得及刷出來的那部分錢。”

目前黃經緯手上還有七十多萬的卡,而據維權群裡統計,僅鄭州的幾個分公司目前未刷出的卡面金額是小三百萬。

“死在了資本進來前”

一邊是竭澤而漁般地聚攏資金,一邊是隻存在於“傳說中”的引入資本。

“當時我們跟談資本,已經到了財務審計的階段,資本說到2018年5月底進來,但我談的這個資本是國企央企,程序複雜,一拖再拖,但大家又是什麼都在等資本,有部分的員工工資、服務商工資,確實沒有發,但是沒有別的辦法。”任富明說。

“今年3月份,我們股東抵押了兩套房,又拿進去六百萬,員工工資不全額髮放,但是能發我還是先發了。”任富明的說法是,因為工資原因,員工士氣不高,不好好服務,就引起了客戶的“退費潮”,又直接導致了公司資金鍊緊張,“可能這個月收了三十萬,退費都能達到三十萬,那員工工資怎麼支付?”

在7月21日11時05分,三鼎家政董事長任富強在微博上轉發了三鼎家政集團官方微博:“三鼎家政的股東們正在積極約見資本方,合作方式基本圍繞收購、持股、增資擴股等形式展開,並已有4家資本方表達了合作意向,會持續進行深度對接……希望大家給予我們更多的信任與時間,我們爭取早日解決困難恢復服務,對所有員工和用戶負責。”

據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