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遲語在該說話的時候被動等待,代價就是孩子錯過語言黃金期!

6——1歲寶寶學說話:

在寶寶0—5個月的時候,語言發育基本停留在“聽”的階段,寶寶喜歡聽到爸爸媽媽講話的聲音,家長可以多和寶寶講話,在寶貝發出咿咿呀呀聲音的時候,及時給予回應。

等到寶寶6個月,寶寶能夠發出“巴、姆,諾”等牙牙學語的聲音,媽媽可以微笑著模仿寶貝的聲音,刺激激發寶寶說話的興趣,還有,在換尿布、吃奶,穿衣服的時候要及時告訴寶寶你接下來要做什麼。

8—12個月時候,寶寶對說話的注意力會提高,對一些簡單的語言命令也會有反應,可能還會含混的說出一些變調音,因為寶寶正在努力的適應不同音調的變化。

貴人遲語在該說話的時候被動等待,代價就是孩子錯過語言黃金期!

​◆說“爸爸媽媽”

從6個月開始,寶寶就能發出“粑粑、麻麻”的音調,雖然不是很準確,而且剛開始也無法與具體的你和事物聯繫起來,所以,媽媽平時要多指著自己對寶寶說“媽媽,這是媽媽”,哪天,寶寶要是突然對著你喊出一聲,絕對滿滿的幸福與滿足感。

◆搖頭說“不”

寶寶7-8個月的時候,對一些簡單的指令會做出反應,比如寶寶抓媽媽的眼鏡,媽媽搖頭並說不,撥開寶寶的小手,寶寶也會逐漸學會搖頭的簡單動作。

◆用同一個詞語表達同一事物

家裡如果有不同地域環境的,最好用固定的,唯一的詞語來表達同一種事物,免得寶寶混淆,不清楚到底應該怎麼說,像貓咪,今天你說貓咪,明天他又換一個詞來說。

◆實物卡來幫忙

指認生活中常見的桌子,椅子,沙發,媽媽可以在寶寶8個月的時候就讓寶寶多看實物卡,一般等到10個月大寶寶才能指認自己熟悉的物品,還有實物卡一定要簡單幹淨,不要花花綠綠,畫的花裡胡哨,根本就跟實物差距十萬八千里,讓寶寶無法聯繫到實際。

貴人遲語在該說話的時候被動等待,代價就是孩子錯過語言黃金期!

​◆繪本,故事書少不了

一歲以前的寶寶根本就不能指望他來好好讀書,選擇一些撕不爛的布書,圓角環保的紙板書等,在寶寶有興趣的時候讀一讀,不用強調一定得聽完一整個故事哦(寶寶專注力不夠)。

1——1歲半寶寶學說話:

一歲以後,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你說吃飯了,寶寶就能自己端著碗跑去飯桌,你說要找鞋子,還能屁顛屁顛的給你去拿,寶寶所能理解的遠遠超過他能說的。

◆說的慢一點,少說生僻字

媽媽在跟寶寶說話的時候,要儘量慢一點,多說寶寶熟悉的詞彙和句子,對於不熟悉,新鮮的詞要慢慢說,比如“寶貝,你想吃冰—激—凌嗎?”,一字一句的說,讓寶寶有時間反應和學習。

◆儘量要不要說兒語,多說短句

媽媽和寶寶講話不要特意吊著嗓子說話,正常說就行,也不要說什麼糖糖、小鞋鞋這種,寶寶理解不了,多用簡單明瞭的短句子來交流,便於寶寶理解和重複練習。

貴人遲語在該說話的時候被動等待,代價就是孩子錯過語言黃金期!

​◆發音準確,吐詞清楚

在寶寶一歲左右,不是經常相處的人是聽不懂寶寶說的話,因為這個階段他的舌頭口型正在適應巨大的詞彙量,基本也就親近的家長能理解。所以父母一定要用標準的發音來交流、示範時,千萬別不同方言之間來回切換,寶寶會一臉懵逼,完全亂套的。

◆動作和詞語結合起來

寶寶1歲半以後,能走能跳能跑,媽媽可以在玩球時說“踢足球”,在上臺階時候說"抬腳”,能夠有助於寶寶將動作和詞語聯繫到一起來理解。

◆指認生活中的物品

適用於所有的階段,媽媽可以隨時隨地給寶寶指認各種物品,讓寶寶瞭解知道,最後能相互聯繫起來。

貴人遲語在該說話的時候被動等待,代價就是孩子錯過語言黃金期!

​1歲半——2歲寶寶學說話:

這個階段的寶寶詞彙量飛速發展,已經能夠很好的明白你對他說的大部分內容,逐漸從2-3個詞組成的句子(喝果汁、媽媽,要餅乾)變成4個、5個或6個詞組成的句子 (球在哪裡;媽媽,我要拿玩具),而且還能使用代詞,雖然經常用錯,但是確是很大的進步。

◆發出2-3個要求的指令

媽媽可以一次發出2-3個指令給寶寶,鍛鍊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像“去房間裡,把泰迪熊和小狗拿來;把你的衣服和鞋子拿過來,媽媽要洗衣服了”。

◆隨時指認生活的常見物品

隨時隨地,無論家裡還是外出,看到什麼,媽媽就指給寶寶看,“斑馬線、紅綠燈、公共廁所、商店”等任何物品,隨時指認並簡單的給寶寶說明這個物品是用來幹什麼的,以便於理解。

貴人遲語在該說話的時候被動等待,代價就是孩子錯過語言黃金期!

​◆一問一答

媽媽可以和寶貝玩一問一答遊戲,比如:寶貝,你叫什麼名字啊,今年多大,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簡單的問答讓孩子知道更多的信息。

◆你我他(代詞)的使用

孩子對於代詞是模糊的,比如媽媽問“你要玩玩具嗎、”孩子通常答非所問“你不要玩家”,所以最初最好都是用第三人稱問法,具體到“寶寶要不要玩具,要不要吃這個”,讓寶寶明確知道問的是誰,等到熟悉後,再跟寶寶說清楚你我他,自己就是代表我,對方代表你。這個理解需要時間,媽媽得有耐心哦。

◆結合場景理解對立或相反的詞語

在平時和寶寶交流中,可以有意識的在適用情景中說清這些詞的關係。比如“寶寶在帳篷裡面”“爸爸在帳篷外面”,方位詞、數量詞都可以這麼教。

貴人遲語在該說話的時候被動等待,代價就是孩子錯過語言黃金期!

​◆講故事豐富詞彙量

沒必要上什麼語法課,寶寶在上學前通過聆聽和時間,一般就能掌握很多基本語法規則。媽媽要保持每天繼續給寶寶講故事,讓他重複某些語句,或是提個小問題:“小貓在河邊遇見×××,小貓在河邊遇見了小狗”。

寶寶能講話,會講話,講好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媽媽可以試試以下幾個辦法,讓寶貝成為“小話癆”。

◆多一對一的交流

不止一個孩子的家庭,媽媽會發現後出生的孩子會比第一個要說話,這是因為缺少足夠多時間的一對一交流,所以媽媽要讓自己成為話癆,多講話,多溝通,多交流,孩子才會有開口說話的興趣。

◆時不時的為難下寶寶

說話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需求,有些寶寶性格溫和,好商量,又被伺候的很好,就覺得沒啥特別需要自己來表達的。所以,不能讓孩子太舒服,當孩子想要什麼卻用手指,不開口的時候,就要為難一下,你想要什麼,玩具嗎,那跟媽媽說,玩—具,媽媽就給你,多嘗試,一開始拒絕也沒事,下次繼續,總有開口說話的一天。

貴人遲語在該說話的時候被動等待,代價就是孩子錯過語言黃金期!

​◆多說話,多重複。

不管寶寶是否聽不聽得懂你在說什麼,都要經常性、反覆性的說,讓寶寶儲存進大腦,總有用到的一天。就像胖子不是一口氣吃成,寶寶講話也不是一兩天就達到的。

◆嘗試誇張的表情。

放慢語速,誇張口型,提高聲調,吸引寶寶注意力,讓孩子多模仿,多跟著學。在教孩子的時候,儘量用簡單的詞語和句子。

◆隨時隨地解說。

洗澡,吃飯,看書,穿衣服,任何場景媽媽都可以說給孩子聽:寶貝,我們現在穿衣服,先穿上衣,再扣扣子,一遍遍重複說,孩子自然會將你每日的說的話記住,慢慢的也能學會日常用語,還能將詞語與動作聯繫起來。

貴人遲語在該說話的時候被動等待,代價就是孩子錯過語言黃金期!

​◆學會傾聽和提問。

等孩子能夠簡單的說一些詞語和句子後,媽媽就要多創造給孩子講話的機會,別自己說不停哦。

◆給孩子找小老師。

你教孩子十遍,不如小朋友教一遍。孩子之間的溝通和模仿不是你能理解的模式。多讓孩子與同齡人玩耍,絕對會有意外驚喜。

總之,0——3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這個時期,家庭教育引導和語言環境很重要,媽媽一定要多耐心,多陪聊,多包容,多引導,讓孩子真正的“能說會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