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派一个和尚迎战清兵,和尚虽然没打赢,却让世人尊敬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带领数万八旗大军南下进攻明朝。由于在明朝宁远、锦州城下吃过袁崇焕的大亏,狡黠过人的皇太极虚晃一枪,避开袁崇焕的宁锦防线和山海关,舍近求远绕道蒙古草原,选准明朝防守薄弱的长城蓟镇防区,从龙井关和大安口一带突破长城防线,进入中原。

崇祯皇帝派一个和尚迎战清兵,和尚虽然没打赢,却让世人尊敬

皇太极的八旗大军多数是精锐的骑兵,进展神速,十月二十七越过长城,十月三十日抵达遵化,距离京师不足三百里,严重危及明朝统治核心地带。清军大举入塞的消息震动了整个明朝,崇祯皇帝急忙下旨,调集各地兵马星夜兼程入京勤王,关外主帅袁崇焕闻听此情,一声长叹,他最担心的坏局面终于出现了。此前他多次建议崇祯,加强蓟镇、遵化防御,可惜都不被崇祯采纳。如今他只能亡羊补牢,急忙选派大批人马入关援救京师。

崇祯皇帝派一个和尚迎战清兵,和尚虽然没打赢,却让世人尊敬

然而皇太极已经占得先机,打了明朝一个措手不及。清军接连突破明军重重阻击,连续攻克遵化、三屯营等重镇,于十一月二十打到京师城下,明朝京师保卫战由此拉开帷幕。袁崇焕带领祖大寿、满桂等关宁兵精锐部队,也已经云集而来,双方在京师城下展开十余场激战。

崇祯皇帝派一个和尚迎战清兵,和尚虽然没打赢,却让世人尊敬

由于袁崇焕等人的殊死奋战,皇太极的八旗兵虽然骁勇剽悍,也并没能占到多少便宜,双方形成僵持局面。然而接下来的几天内,局面却发生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明军主帅袁崇焕被崇祯以通敌罪拘捕,总兵满桂战死,总兵祖大寿闻听袁崇焕入狱,惊怒交加,带领关宁兵脱离战场,北归而去。

转瞬之间,崇祯皇帝陷入无将可用的窘境。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奇事。《东南纪事》《尧峰文钞》都记载,明朝庶吉士金声、刘之伦,上书崇祯皇帝,向他推荐一个和尚。此和尚名叫申甫,有“用兵之才”,自称通晓战车攻防术,能打败清兵。崇祯皇帝已是病急乱投医,二话没说立即召见和尚申甫。

崇祯皇帝派一个和尚迎战清兵,和尚虽然没打赢,却让世人尊敬

这个申甫是何许人也?《尧峰文钞》记载,申甫是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人慷慨有侠义之气,且能言善辩。天启年间,“甫方为浮屠”,申甫当了和尚,云游名山大川。有一年他来到嵩山,却遇到了一个道人。申甫看出他是高人,“乞其术,师事之”,道士赠给他一本书,飘然而去。申甫打开书一看,“皆古兵法”,原来是一本兵法书。最为出奇的是书中详细记载了运用战车的攻防战术。申甫如获至宝,在嵩山中朝夕苦读,“习之逾年”,从此掌握了战车攻防之法。后来申甫来到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王公大臣们却对他毫无兴趣。

众所周知,清朝军队在野战争锋中,往往能打的明军大败亏输,除了清军骁勇剽悍,其骑兵优势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而明朝以步兵为主的部队,在平原面对清军骑兵冲击,往往一触即溃。而战车则是步兵对付骑兵的“法宝”之一。战车平时可以作为运载工具,战时可以连接起来组成屏障,让敌军骑兵难以逾越,使得步兵可以从容在战车后施放火器和弓箭,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抵消敌军骑兵优势。明朝名将戚继光、孙传庭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都在运用战车战术方面卓有成效。由此来看,这个道人很可能是和当年戚家军有渊源的人。

崇祯皇帝派一个和尚迎战清兵,和尚虽然没打赢,却让世人尊敬

崇祯亲自召见申甫,详细询问了申甫的战车攻防之术,大感兴趣,当即破格提拔他“为京营副总兵”,让他抓紧时间制造战车,准备迎战。但是崇祯内心深处对申甫并无多大把握,申甫名为副总兵,崇祯却并没拨给他一兵一卒,而是让他自行招募战车营士兵。结果仓促之间,申甫只能招募到一些毫无军事基础的市井百姓,“率皆市中人子,不知操兵者”。

更为让申甫无奈的是,朝廷也没有纠集工匠、准备木材器具让他制造战车,而是“取民间牛车”,让申甫自行想办法改造。民间牛车和军用战车的差距也未免大大,根本不能使用,申甫赶紧上书皇帝,“疏陈不可状”,告诉皇帝这么干可不行,崇祯却为清军围城之事焦头烂额,根本无暇搭理他。

崇祯皇帝派一个和尚迎战清兵,和尚虽然没打赢,却让世人尊敬

战车无法制造,士卒也没法进行训练,申甫空怀壮志却一事无成。而这时朝中权贵大臣和武将,都很嫉妒申甫从一介白丁一夜之间成了副总兵,“忌甫以白衣超用”,有意要坑害他,以军情紧急为由,纷纷上书崇祯,让他派申甫出战清兵。崇祯也已经昏了头,“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催促申甫赶紧出城迎战清军。

申甫万没料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战车一辆都没有,他所擅长的战车攻防术根本无法应用,却被迫出战,“甫不得已,痛哭”,急得失声痛哭。然而申甫毕竟是一条好汉,面对死生之际,明知必死无疑,他还是义无反顾挺身出战。当夜他带领自己招募的部下,出战清兵。

崇祯皇帝派一个和尚迎战清兵,和尚虽然没打赢,却让世人尊敬

结果还没到卢沟桥,“众窜亡略尽”,部下已经快跑光了。申甫却抱定必死之心,单枪匹马也要向清军发起冲击,结果“中飞矢数十,”当场战死。申甫战死之后,还受到明朝大臣们的诋毁,甚至无人给他收尸。申甫虽是一个小人物,敢在国难当头之际,奋不顾身以身许国,从这一点来看,他绝不是那种江湖骗子。虽然他没打赢,其气节和胆识,都值得让人尊敬。明末清初学者汪琬专门给他写了《申甫传》一文纪念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