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國前的壯烈時刻,看過卻滿是尷尬

明朝亡國前的壯烈時刻,看過卻滿是尷尬

說起明朝的滅亡,似乎總有說不盡的悲壯:兩線作戰的困頓,天災人禍的折磨,卻是苦苦支撐到最後,終於以崇禎帝煤山悲情殉國告終。“不割地不妥協”的風骨,“天子守國門”的倔強,叫多少後世讀史者讀得心潮澎湃,情不自禁灑一把同情淚。

但是,明朝留給後世的反思,僅僅就是這“悲壯的感動”?不妨,就細細探究一下,明亡前後的一些“悲壯橋段”,每一幕悲壯景象背後,卻更有多少哭笑不得的事實,冷靜證明這個教訓:明朝,為何會亡?

“悲壯景象”1:勇赴國難的“戲精”

明朝滅亡的喪鐘,是在崇禎十七年正月敲響:這一年的正月份,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改元永昌。正月初八,剛過完年的李自成率領兵馬出兵山西,急火火朝著北京殺來。大明王朝的生死時刻,到了。

大難臨頭,明朝大臣們的表現,也是一如既往的“穩定”——分分鐘亂做一團,嘰嘰喳喳吵得崇禎頭炸。但就在頭炸的崇禎抹眼淚時,大學士李建泰,卻當場一聲鏗鏘豪言:“臣家曲沃,願出私財餉軍,不煩官帑,請提師以西”

——皇上您別哭,老臣這就傾家蕩產湊軍費,帶兵上前線跟李自成拼了。

明朝亡國前的壯烈時刻,看過卻滿是尷尬

這麼“慷慨赴國難”的表現,當然把抹淚的崇禎又感動的淚嘩嘩。正月二十六日,崇禎親自送李建泰出征,還祭拜太廟,大宴群臣,給李大學士臨機專斷職權。那天從北京的午門到正陽門,滿是兵甲鮮亮的衛隊,然後鼓樂齊鳴間,李建泰披紅簪花,請出尚方寶劍,帶著崇禎最後的家底部隊,開始了這場悲壯的出征。

可表過決心後的李建泰,出征後就磨洋工,沒幾天就躲進保定城不出來,最後乾脆投降了農民軍。崇禎最後的家底,就這麼給糟蹋了乾淨。“慷慨赴國難”?分分鐘變跑路。

參考這前後表現,李建泰的“戲精”水平,著實登峰造極。但更重要的是,崇禎,就吃這套。

悲壯景象”2:血戰到底的周總兵

李自成從山西猛撲北京的路上,退守寧武關的山西總兵周遇吉,這位昔日在抗清戰場上屢立戰功的鐵漢,僅憑數千殘兵,就在寧武關硬槓李自成數十萬大軍。

殺得李自成傷亡數萬,直到彈盡糧絕後壯烈殉國。這場戰事最慘烈階段,李自成一度都想放棄進攻退回陝西。最後殺進北京城後,李自成麾下的老兵老將們,還是想起周遇吉就後怕:他鎮復有一週總兵,吾安得至此。

可除了血染沙場的周遇吉外,李自成這一路衝殺,沿途的明軍,卻是紛紛望風披靡。到平陽時,平陽知府張璘直接歸降。二月初八,太原守軍直接打開大門迎闖王。三月李自成剛到大同城下,大同總兵立刻投降。宣大總督王繼謨召集部下到關帝廟盟誓,剛發誓沒幾天,部下就發生譁變,不但投降了李自成,還把王總督的財產搶個精光。

明朝亡國前的壯烈時刻,看過卻滿是尷尬

河北的真定府鬧的就更過分,李自成軍隊打到真定時,巡撫徐標決心堅決抵抗,他直接砍死了大順軍勸降的使者,要和闖軍決一死戰。但是,手下的士兵卻完全不給面子,更可怕的是,他們直接當場兵變,綁了巡撫大人推出西門斬首示眾。真定隨即失陷。

這樣一個人心喪盡的王朝,就算多幾個周遇吉,又能怎麼救?

“悲壯景象”3:毀家紓難的老百姓

明朝大廈將傾下,真沒有人願意挺身救國?至少,缺錢缺紅眼的崇禎帝,當時發動京城官民為國捐錢時,卻也上演了動容一幕:一位六十多歲的北京老百姓,淚流滿面來到戶部,捐出了畢生積蓄的四百兩白銀。錢只是杯水車薪,卻見證了那句耳熟能詳的古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明朝亡國前的壯烈時刻,看過卻滿是尷尬

可比起這些淳樸忠良的百姓來,那些手握大權的明朝“精英”們呢?發動大家捐款時,崇禎皇帝為了樹立榜樣,第一個要求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捐款,周奎卻堅持說自己沒錢,在周皇后苦苦哀求之下,周奎才出了一萬三千兩,還拿了周皇后的五千兩私房錢。

首輔魏德藻只願意捐獻500兩白銀,大宦官王之心也僅僅只捐了一萬兩,後來李自成進京之後從周奎手裡抄出來現銀53萬兩,從王之心處抄得15萬兩,從魏德藻家裡打出來了一萬多兩。

有這樣一群執掌明朝最後命運的“名臣”,真不知,辜負了多少慷慨報國的“忠信”。

“悲壯景象”4:手刃奸賊崇禎帝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兵臨北京的李自成,開始大規模攻城,明王朝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以《烈皇帝遺事》記載,那晚的崇禎帝,親手拿著三眼火銃,帶著一群太監在北京城裡亂竄,想要殺出一條血路來。身邊一個叫張殷的太監,卻是關鍵時刻添堵:“賊若果然人城,直須投降,便無事矣。”

——皇上您彆著急,李自成打來後,我們帶著您投降就行,保您不死。

明朝亡國前的壯烈時刻,看過卻滿是尷尬

如此“直白”賣皇帝的行為,崇禎帝也沒說話,當場抄起劍來,把張殷太監捅了個稀巴爛。這也是他十七年執政生涯裡,又一個“勇敢”時刻:親自手刃奸賊。

可是,崇禎帝不知道,以《懷陵流寇始終錄》裡記載,此時想“賣”他的太監,何止一個張殷?好些太監早與農民軍串聯,連投降書都寫好了。就等著破城後帶路來抓崇禎。在位晚期時信用太監,連城池防務都交給太監的崇禎,

生命最後時刻,還在被太監盤算著賣。

用太監都用成這樣,如此用人水平,崇禎又怎能救的了大明?

“悲壯景象”5:君臣齊殉難

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打進北京的李自成,在景山的一顆槐樹上,發現了崇禎帝的屍體。屍身上穿著普通的藍袍,白綢褲,一隻腳穿靴,另一隻脫落。旁邊留書一封: “朕自登極,十有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就在崇禎帝悲情殉難的同時,也有許多明朝臣工,以生命證明了對這個王朝的忠誠:大學士範景文,狀元劉理順,戶部尚書倪元璐,太常寺少卿吳麟徵,左都御史李邦華等人,都選擇了壯烈殉國。以至於農民軍打到吳麟徵家門口時,都不敢進門,只在門口感嘆“好男子,真忠臣也”。耿耿風骨,連敵人都敬重!

但比起這類悲壯抉擇來,京城裡的上千大小京官們,卻是醜態百出:熱心功名的官員們迫不及待的到闖軍那兒拜碼頭。少詹事項煜當眾揚言,自己就是管仲、魏徵。翰林庶吉士周鍾給李自成出謀劃策說:“江南不難平也!”給事中時敏聲稱:“天下將一統矣!” 大順政權的丞相牛金星對考功司郎中劉廷諫說:“公老矣,須白了。”劉廷諫厚著臉皮分辯道:“太師用我則須自然變黑,某未老也!”這些官員一日不做官便是白來了人間。

明朝亡國前的壯烈時刻,看過卻滿是尷尬

這類荒唐場景,正如明末文學家馮夢龍,那聲含淚痛斥:尚何面目偷息於天地之間。

可這坑貨扎堆,離心離德的一幕,不恰是明末幾十年來,各種荒唐的逆淘汰造成?

大明王朝從崇禎皇帝接手爛攤子開始,到最終滅亡的十七年間發生了什麼,都在這最後的幾十天裡得到了最好的回答。

參考資料:《烈皇帝遺事》《明史》《明季北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