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丨康定老地名(二十四):州車隊(現拉姆則林卡廣場及附近的區域)

人文丨康定老地名(二十四):州车队(现拉姆则林卡广场及附近的区域)

本文選自荊林鋼先生《康定老地名》之州車隊

人文丨康定老地名(二十四):州车队(现拉姆则林卡广场及附近的区域)

大約就這一片,州車隊原址

州車隊是甘孜州地方所屬的大型運輸車隊,與其它車隊一道承擔著全州生產、生活、工作所需物資的運輸工作。

人文丨康定老地名(二十四):州车队(现拉姆则林卡广场及附近的区域)

東風牌貨車

計劃經濟年代,國民經濟的所有內容都按計劃部門的計劃進行,運輸也不例外。甘孜州地處邊遠,道路條件落後,當地出產甚少,絕大部分物資需要從內地調入,除公路外,沒有其它運輸方式。因而公路運輸一直是甘孜州的大事,為解決全州十五萬平方公里,數十萬人的生產、生活所需,五十年代,省汽車運輸公司就在康定組建了康定運輸公司‘五十三隊’、‘十七隊’(七十年代未又在邛崍組建了‘六十四隊’),但運輸力量與社會所需仍顯不足。為解決這一問題,組建了州車隊,以後又逐漸組建了‘商車隊’、‘糧車隊’、‘物資局車隊(好像沒有物車隊的稱呼)’等行業運輸力量以及各縣車隊,各大企業(水泥廠、毛紡廠、鋼鐵廠等)也自備了運輸車輛。

人文丨康定老地名(二十四):州车队(现拉姆则林卡广场及附近的区域)

解放牌貨車

州車隊作為全州大型車隊之一,在康定人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的工作主要是按政府下達的運輸計劃,將物資送到全州各地,再按計劃將州內的物資(主要是木材、畜產品)運到內地。車隊的員工主要分三種,首先是穿著工作服戴著白色線手套的司機,其次是一身‘油拉片’的保修工,再就是管理人員,他們都是這個小縣城的知名人士。

人文丨康定老地名(二十四):州车队(现拉姆则林卡广场及附近的区域)

日野牌貨車

社會上有零星貨物需要運輸的,不像現在隨處可以叫車,必須到車隊找調度員申請,調度員在審核各種證件、材料後,根據車輛狀況安排車輛,然後再去找承運司機,由於沒有電話等聯繫工具,要完成這些事不是那麼簡單的,而且車輛主要是‘解放(四噸)’和‘東風(五噸)’兩種,與現在動輒數十噸的車無法比較。至於什麼時候能走那還得很多因素來確定。我記憶很深的是康中劉代章老師搬家到德陽,幾乎跑遍了康定所有的運輸單位,歷時近一月都未落實到車輛,他說:光’重慶’牌香菸就用了一條,最後我幫他在糧車隊找到一輛去德陽拉糧的東風貨車(當然各種手續的辦理是免不掉的),劉老師很高興,我也覺得倍有面子。

人文丨康定老地名(二十四):州车队(现拉姆则林卡广场及附近的区域)

康定的車隊還有個分工,十七隊主要負責客運,其他車隊負責貨運,後來這個分工有所模糊,州車隊也介入了客運市場,由於是新車,師傅態度也好,客人還很願意坐州車隊的客車。那時沒有公交車等市內交通工具,每到國慶、春節等重要時段,州車隊還會開通大禮堂廣場至二道橋的短途班車,全程兩毛錢,深受群眾特別是娃娃些的歡迎,我的很多小夥伴都是這樣第一次體驗了乘車的樂趣。有一年這個班車還從殺豬場上面的公路上翻到了下面,造成重大傷亡事故。我在重慶讀書時,父親有個朋友在州車隊工作,還幫我找熟司機搭車到成都,坐在東風駕駛臺裡,心裡真美,其中有一位姓蔡的司機後來成了州電視臺的記者。

人文丨康定老地名(二十四):州车队(现拉姆则林卡广场及附近的区域)

州車隊留下的唯一建築‘住宅樓’正面

州車隊最早主要是解放牌貨車,後來購置了東風牌貨車,在長達上千公里的運輸線上奔忙,載重量小,汽車性能差,司機師傅是相當艱苦的,保修工要隨時對這些車輛進行維護,工作量也相當大,很多保修工最大的願望就是‘上車’當司機。有一年州車隊購置了一批日本產的‘日野’牌貨車,那輕盈的車身、齊頭的車型、良好的性能、淺灰的顏色成了師傅們追捧的目標,能駕駛‘日野’好像身份都要高些了。

人文丨康定老地名(二十四):州车队(现拉姆则林卡广场及附近的区域)

州車隊留下的唯一建築‘住宅樓’背面

隨著運輸市場的放開,社會運力浪湧般增長,經營方式空前靈活,服務態度非常到位,各國營車隊陷入了經營困境,單車核算、車輛承包等經營方式引入了管理,州車隊的徐師傅等駕駛著型號不一的車輛,還最早在康定經營起了出租車業務,雖然想盡了辦法,但車隊仍未出現大的改觀,最後走入了絕境,州車隊、商車隊與康定運輸公司合併,組建了股份制的‘新川藏運業’。其它車隊逐漸解體,國營車隊走進了書本,變成了歷史。

人文丨康定老地名(二十四):州车队(现拉姆则林卡广场及附近的区域)

本世紀初,為改變城市形象,康定啟動了入城大道建設,州車隊除一幢已房改的住宅樓外,其它建築全部拆除,建成了拉姆則林卡廣場及周邊建築。為提升康定的形象作了最後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