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香港冒险:前车之鉴和未来变局

上市前夕,小米的大幅广告占领了香港的机场、地铁、街头和报纸。港岛夏天短促有力的暴雨过后,远道而来的客人暑热全消,却仍能感受到这场IPO的热度。

小米香港冒险:前车之鉴和未来变局

雷军选择住在湾仔的君悦酒店,距离中环的港交所不过十分钟的车程,却拥挤着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和无数野心勃勃的远东冒险故事。

小米只不过是涌入这座城市的最新冒险者。周一早上,数百人见证了这家500亿美元科技公司的成年仪式,当雷军敲响硕大的上市锣,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小米香港冒险:前车之鉴和未来变局

晨兴资本合伙人刘芹在现场庆祝的人群中。2010年初他和雷军打完一个通宵电话后,决定投资给尚未成立的小米500万美元,8年后这笔投资变成了43亿美元。而在开盘的瞬间,雷军的个人财富上升到120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

小米注定是个充满话题的公司。它由一群明星高管创办,短短数年内即成为中国互联网最耀明的新贵之:腾讯实现400亿美元市值用了12年,小米只用了四年。但此后小米又用了四年才走到上市。它一度遭遇挫折,最终在印度完成了成我救赎,通过了创业公司的生死线考验。

小米又注定是个充满争议的公司。它的竞争对手如苹果、华为都足够强大,但商业基因又和这些竞争对手迥异:一开始小米就试图用互联网的方式盈利而非硬件模式。更关键的是,它成长得过快以至于很难被完整定义和理解,其商业模型虽然已取得初步的成功但尚未得到完全的验证。

小米香港冒险:前车之鉴和未来变局

当小米在欢呼声中迎来破发时,争议达到高潮。然而,这种场景并不陌生。

和小米相比,Facebook当年的上市更像是一场完美的灾难。2012年,扎克伯格和华尔街糟糕的沟通搞砸了一切,外界批评它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迟缓、商业变现不如人意、扎克伯格狂妄自大,此后整整一年,Facebook的股价都没有走出阴影,

回过头看,小米今天的遭遇和教训与Facebook如出一辙。双方均诞生在成熟的私募股权市场中,私募股权市场充裕的资金早在上市前就已节节推高其估值,抢走了真正IPO的风头。此外,双方IPO时均缺乏成熟的杀手级利润来源,商业模式均在进化之中,这让市场对其未来的判断难以展开想象力。

事实上不仅如此,2010-2012年科技股上市潮中很多公司遭遇了变现和利润的质疑,只不过Facebook成为了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很多投资者认为其IPO股价已被严重高估,以至于大多数散户选择了冷眼旁观。

Facebook自己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贪婪。当时,扎克伯格和投行将公司的招股价提高到了最上限,而且把售股规模相比原计划扩大了25%,这相当于透支了市场最后的信任。

然而18个月Facebook就用漂亮的利润扭转了一切,重新得到华尔街的信任。随后几年,Facebook跻身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几家公司之一。

小米没有犯下Facebook同样的错误,但可能面临与Facebook更复杂的市场局面:巨大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以及熊市。动荡的市场中小米的股价走势并不乐观,且商业模型的成熟和大规模变现需要时间,小米需要坚持过上市后最痛苦的一年时间,最终用业绩说话。

距离港交所不远,是刚刚易主的中环广场,这座建成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地标建筑,在皇后大道上俯瞰20年变迁,最终被李超人以超过400亿港元出售。

李嘉诚的长和系市值一度达到港股市值的15%,其代表的基建、地产和公用事业股更是香港资本市场的主流,这也导致港股的定价规则相当保守。

然而,香港已变,港股亦变,内地互联网巨头腾讯也已取代长和系在港股的地位。随着“北水”南下,以及香港对新经济股开放,小米、美团、蚂蚁金服等内地互联网巨头已经或即将登陆,变局已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