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降房价呢?却等来了房贷利率下调

说好的降房价呢?却等来了房贷利率下调

说好的降房价呢?却等来了放低利率下调。

刚刚,南京+广州+上海多地房贷利率下调,回归9折!工行、农行同日调整上海首套房利率折扣。

房地产板块已经集体拉升。投资风向标,机构首推地产股???

券商认为,因为工行农行同日将上海首套房利率折扣从95折降至9折。所以判断接下来地产链条周期股将是A股“绝处逢生”夯实底部的主力,当前将地产股列为首推!推荐房地产/钢铁/水泥/银行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坚定去杠杆 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却提到关键性的一点:

住户部门杠杆率上升速率边际放缓。截至6月末,居民贷款增速连续14个月回落,从2017年4月的峰值24.7%降至18.8%。住户部门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住户部门偿债能力较强,6月末贷款/存款为71.8%,存款完全可以覆盖债务,且债务抵押物充足,期限较长,违约风险不高。

这究竟是要吹什么风?大家想一想。


1

上海,工农同日首套利率下调,还有折扣

8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同日调整上海首套房利率折扣,从95折降至9折,为首次购房者释放利好,而二套房利率维持基准利率上浮10%不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工行上海分行4月26日之前执行的是首套房利率九折,即利率为4.41%;4月26日之后进行调整,此日之后出预售证的新楼盘和签约的二手房一律执行首套房95折,即利率为4.655%;8月9日上午,工行再度变更首套房利率政策,重回9折。在同日,同样作此变动的还有农行上海分行。

“缺单子,”一位工行上分的房贷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如此描述近几个月来的感受,“手里头的几个小中介这两个月都给客户推荐了建行,客户一定要9折,而建行一直执行的是首套房9折。”

除了建行之外,中行的首套房利率近几个月也维持9折未曾上调。

上海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唯一存在首套房利率折扣的城市,堪称硕果仅存。此外,在融360监测的35个城市中,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中7月最低值为上海5.16%,最高值为武汉6.35%,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5.67%。

7月,在融360监测的30家银行中,上海首套房方面,首套房贷款最低利率折扣仍为9折,目前共5家银行分(支)行可以申请9-9.5折优惠;10家银行执行基准利率;1家银行执行基准上浮5%;8家银行执行基准上浮10%;2家银行执行基准上浮15%;另有4家银行执行基准上浮20%。二套房方面,平均利率为5.57%,19家银行执行基准上浮10%。


2

广州有银行二度下调房贷利率!!

进入7月份以来,新快报记者发现广州不少银行下调了首套房贷利率,首套房贷最低利率以基准上浮10%-15%为主。专家表示,从目前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看,都有放松的迹象,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房贷利率会进入一个下降周期。

据汇丰银行相关市场人员透露,汇丰银行房贷8月1日再度下调,广州地区首套房基准利率上浮8%,二套基准上浮10%,首套房的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7个百分点,二套房则下调了16个百分点!

要知道,汇丰此前执行的是基准利率上浮25%,如今仅上浮8%,以购房者首套房贷200万元、25年期为例,上浮25%月供为13039.27元,总利息支出为191.17万元;下调之后,月供为12034.56元,总利息支出为161.03万元,两者差距高达1004.71元、30.14万元!


3

南京7家银行下调利率

多家银行下款时间不确定,少数表示最快两个月

目前楼市:管着炒还是维稳?

去年那场会议说定下的一个总基调,房住不炒。

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内,全国各地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累计已经超过了210次。而仅就这个还没过完的7月,全国就有超过20个城市或地区发布了房地产调控措施,且调控还向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深入蔓延。

再则,央妈虽然放水了,政策宽松了,但水不一定还会和以前一样,流向房地产基建里。

再有,前几天,有消息称,监管层通过窗口指导,已进一步收紧房地产企业融资。“为防止房企融资“浑水摸鱼”,交易所和银行间协会已分别检测通过自身相关部门发行的债务:公司债只能还公司债,票据只能还票据(公司债由交易所监管,票据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监管)。”

同时,这次会议提到,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

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这次不会全面放水,也不会再走房地产基建的老路。有的银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这次对实业投资利率放得很低,额度放得很松,但房地产行业却相反,不仅利率高,而且额度抠得紧。

从政策层面讲,上面还是会对炒房和房价上涨过快加以限制的。但实际效果,比如房价会不会下降,这还真不好说了。

闸门已经打开,水最终流向何方?在各种投资渠道频频暴雷的当下,房子依旧一枝独秀,我们总是有各种办法去“创新”开辟道路?


4

中国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状态,家庭流动性命悬一线。

上海财经大学田国强教授指出,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达107.2%,接近极限。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经超过美国当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中国一些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从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来看,家庭债务问题已非常严重,而且其影响并不仅局限于家庭部门内部,更多的还会对其他部门产生严重的负外部性。因此,单纯地局限于地方政府和企业部门内部,而忽视部门间的联动,并不能真正解决宏观杠杆率整体的问题。

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为48%,已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同时,我国GDP与居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家庭部门加杠杆的主体——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速,这正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因此,衡量国内家庭债务的水平时,不能简单地只看其他发达国家所使用的指标,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适合我国的指标,即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经超过美国当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并且,由于隐藏的民间借贷等无法被统计的部分,实际上中国很多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家庭流动性已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


5

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去杠杆平衡的是短期与未来增长,不能指望没有痛苦的去杠杆,如果我们现在要走回老路,再搞真正的放水,再鼓吹房地产泡沫,那我们的下一代就可以“洗洗睡了”,看不到未来。

同时,对于未来三到五年,在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调整阶段,理想的宏观政策组合应该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促进公平结构政策,包括税制改革、降低流转税、引进房产税,这些在经济层面的体现是增长放缓、房价下跌、结构改善、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在社会层面体现是贫富差距缩小。

去杠杆是平衡短期与未来增长,也就是说你要今天还是要明天,你说我希望我的明天更好一些,下一代好一些,现在就要去杠杆,就要痛苦,不要指望没有痛苦的去杠杆,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我们现在要走回老路,再搞真正的放水,再鼓吹房地产泡沫。那我们的下一代就可以“洗洗睡了”,看不到未来了。

养老我们最终是靠年轻人养老的,现在你对年轻人这么坏,老了之后不要指望年轻人对我们好。中国社会现在就是50年代、60年代、70年代,这三个年代的人占有的社会财富太多了。现在很多人说年轻人啃老,也不能怪年轻人,因为资源都在老年人那里,他不啃怎么办?年轻人啃老,怪就怪老年人占有的资源太多。我这一代啃不了老,因为我的父母没有资源,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我们那一代人是最幸运的,我们那一代人都是靠自己,下一代人就可怜了所以去杠杆是为了下一代,为了未来减轻一些痛苦,为了下一代也是为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