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人主动上门收购粮食,怎样防止缺斤短两

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在加上留守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农村人骨子里的实诚,总有些骗子喜欢把目光瞄准在农村。各种各样的骗子和骗局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随着人们的防范意识逐渐提高,骗子的手段和方式也会不断“推陈出新”,着实有些让人头疼。但正因为农村绝大对数人更愿意选择对被人信任,也使得一些特别拙劣的手段也会让农村人上当受骗。

在农村,有人主动上门收购粮食,怎样防止缺斤短两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这里说个前不久发生在咱村的一个故事。以前,由于村里的道路不通,很少有人主动上门收购新收获的水稻和玉米,也更不会有人用三轮车运菜到村里售卖。而最近几年,村里道路修通以后,不仅每天都有人用三轮车拉着猪肉或者豆腐等食物到村里销售,还有人用三轮车到村里收购粮食和蔬菜等等。

本来这也无可厚非,可以说对村里人来说是件好事,既减少村里人运粮食到集市上售卖的成本,更方便人们的“买进和卖出”,所以有人主动上门收购粮食确实是件便民利民的好事。但是,这些用三轮车主动到村里收购水稻和玉米的小商贩,却在收购过程中作了些手脚,让村里人都防不胜防。不过那些运菜到村里售卖的人,极少有人在会在这个过程中作手脚。

在农村,有人主动上门收购粮食,怎样防止缺斤短两

当天,一个开着三轮车收购粮食的中年男子,在收购隔壁张大爷家的水稻时,与张大爷发生了争吵。据张大爷说,他卖给中年男子的水稻是1000斤,因为在之前他就已经称过了。但是现在这个中年男子却说只有920斤。毫无疑问,中年男子在称上作了手脚,他使用的这个称,如果在100斤以内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超过100斤以上,就会存在缺斤短两的问题。

为什么这些收购粮食的就喜欢在称上做手脚,而那些卖菜的就不会呢?实际上这些收购粮食的多数都是外乡人到村里收购粮食,打一枪换个立方,而那些卖菜的都是周边邻村人,大家都认识,不敢作手脚。

那些收购粮食的商贩,之所以敢这样明目张胆的动手脚,实际上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套路。归结起来,可以有这么几条:

一是他们去收购粮食的村子多数处在较为偏僻的地方,而这些偏僻的村庄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并且距离乡镇集市较远,这些人到村里收购粮食在称上做手脚或者使用假币后,不容易被人抓住,能够及时逃脱。

在农村,有人主动上门收购粮食,怎样防止缺斤短两

二是在称粮食时,在称上做手脚或者使用假币的对象多是一些老人或者孩子,因为这类人的警惕性不高,而且缺乏反抗能力。

三是不在自己家乡动手脚,多数是到外县才敢如此大胆,因为在本地动手脚一旦被发现就会名声扫地,没人敢和其做生意。

四是

收购粮食时以高价钱诱惑人,比如说水稻在当地的市场价是2元一斤,而这些人出价一般都在2元以上,不明所以的村里人就乐于把水稻出售给他们,一来可以获得高价,二来还节省运输费。

在农村,有人主动上门收购粮食,怎样防止缺斤短两

五是在称上做手脚,即用事先设定计量、秤砣加坠(在秤砣上焊锡增加秤砣重量)、压秤底等方法,就算是被人感觉不对劲,也很难发现问题出在哪里,一时看不出破绽。

六是如果卖水稻的人担心其会在称上做手脚,要求使用自家的称时,这些人就会用事先装在兜里的吸铁石在粮食过称时靠近秤砣,这个更具隐蔽性,极难被发现。

所以,从这些人的惯用伎俩来看,还真是“道高一次,魔高一丈”,总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对于这些上门收购粮食的人,如何才能有效防范他们动手脚呢?

在农村,有人主动上门收购粮食,怎样防止缺斤短两

首先,如果粮食能够运输到集市大批量出售的,就尽量运到集市出售。其次,若非要把粮食卖给这些上门收购的人,需要多一个心眼,一是要防范其在斤两上动手脚,二是要防范其使用假币骗人。具体就是要在出售过程中,多找些人来帮忙,不能只留老人或者孩子等在家卖粮,在卖粮时,要严把过秤关,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尽量使用自己的称。如果发现有假币,要立即报警,做到万无一失。

文|山魈

欢迎订阅农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